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26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包括圆盘报警器,圆盘报警器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管道,圆盘报警器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圆盘报警器一侧设置有插孔,插孔靠近圆盘报警器的一侧设置有通槽,通槽远离插孔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插孔内部设置有插头,插头靠近通槽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插头远离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细棉绳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该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圆盘报警器、插孔、插头、细棉绳与固定珠,可以达到实现感应管道滑脱并发出报警提示,便于护士及时发现管道滑脱或患者的拔管活动;通过设置凹槽、细棉绳与环圈,可以达到增加管道固定的稳固性。达到增加管道固定的稳固性。达到增加管道固定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鼻胃管是一种用于人体内部营养输注的医疗器械,对于一些得了严重疾病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采用鼻胃管是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的方法,鼻胃管通常适用于烧伤患者、某些胃肠道疾病、短肠及接受化放疗的患者,由全肠外营养过渡至肠外加肠内营养及由肠内营养过渡至自主口服进食者以及因神经或精神障碍所致的进食不足及因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进食者。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的鼻胃管与鼻肠管置管常用粘贴敷料或绑带固定,但因鼻面部易出油、活动频繁等导致固定装置脱落,或因置管不适造成患者主动拔管,对管道固定的稳固性不高,影响临床的护理工作及后续治疗;
[0005]2、现有的临床使用鼻胃管与鼻肠管过程中,缺乏鼻胃管与鼻肠管固定的检测机构,医护人员只能通过频繁观察防止固定脱落,增加医护人员看护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包括圆盘报警器,所述圆盘报警器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圆盘报警器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所述圆盘报警器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靠近圆盘报警器的一侧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远离插孔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所述插孔内部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靠近通槽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所述插头远离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所述细棉绳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所述固定珠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细棉绳远离圆盘报警器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敷贴。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盘报警器呈圆形板状,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凹槽贯穿圆盘报警器,所述管道通过凹槽内嵌于圆盘报警器上表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通过插孔与圆盘报警器插接,所述插头一端与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另一端与细棉绳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片与导电触头材质均为导电性金属,所述导电触头固定在通槽远离插孔的一侧,所述导电片穿过插孔插入通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珠呈圆珠状,所述通孔内径尺寸与细棉绳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细棉绳通过通孔贯穿固定珠。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棉绳远离插头的一端环绕形成环圈,所述环圈通过固定珠形成闭合,所述管道远离圆盘报警器的一端贯穿环圈,所述环圈通过第
二敷贴固定在患者鼻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圆盘报警器、插孔、插头、细棉绳与固定珠,通过将管道贯穿环圈,通过拉动细棉绳使其在通孔内移动,利用固定珠调节环圈的内径以及细棉绳的长度,从而将环圈圈在管道上,同时利用第二敷贴将环圈与管道固定在患者鼻部,一旦管道发生脱落,管道对环圈施以作用力,环圈通过细棉绳拉动插头,插头受力带动导电片从插孔内拉出,进而使导电片与导电触头断开导通,此时圆盘报警器内报警电路检测到导电触头断开,从而触发圆盘报警器发声报警,实现感应管道滑脱并发出报警提示,便于护士及时发现管道滑脱或患者的拔管活动;
[0015]2、该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凹槽、细棉绳与环圈,通过将管道嵌入凹槽内部,利用凹槽对管道进行辅助固定,同时通过将环圈圈在管道上,使管道受细棉绳的牵引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道脱落,增加管道固定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固定珠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圆盘报警器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圆盘报警器;2、凹槽;3、管道;4、第一敷贴;5、插孔;6、通槽;7、导电触头;8、插头;9、导电片;10、细棉绳;11、固定珠;12、通孔;13、第二敷贴;14、环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包括圆盘报警器1,圆盘报警器1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凹槽2内部设置有管道3,圆盘报警器1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4,圆盘报警器1一侧设置有插孔5,插孔5靠近圆盘报警器1的一侧设置有通槽6,通槽6远离插孔5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7,插孔5内部设置有插头8,插头8靠近通槽6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9,插头8远离通槽6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10,细棉绳10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11,固定珠11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通孔12,细棉绳10远离圆盘报警器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敷贴13。
[0023]本实施例中,圆盘报警器1呈圆形板状,凹槽2横截面呈半圆形,凹槽2贯穿圆盘报警器1,管道3通过凹槽2内嵌于圆盘报警器1上表面,利用凹槽2对管道3进行辅助固定;插头8通过插孔5与圆盘报警器1插接,插头8一端与导电片9固定连接,插头8另一端与细棉绳10固定连接,利用插头8插入插孔5带动导电片9插入通槽6,利用细棉绳10牵引对插头8施以作用力;导电片9与导电触头7材质均为导电性金属,导电触头7固定在通槽6远离插孔5的一
侧,导电片9穿过插孔5插入通槽6,利用导电片9与导电触头7接触形成导电触头7电路导通,方便对插头8的插接状态进行检测;固定珠11呈圆珠状,通孔12内径尺寸与细棉绳10外径尺寸相适配,细棉绳10通过通孔12贯穿固定珠11,利用固定珠11调节环圈14的内径以及细棉绳10的长度,便于将环圈14圈在管道3上;细棉绳10远离插头8的一端环绕形成环圈14,环圈14通过固定珠11形成闭合,管道3远离圆盘报警器1的一端贯穿环圈14,环圈14通过第二敷贴13固定在患者鼻部,利用环圈14连接管道3与细棉绳10,同时环圈14圈在管道3上,使管道3受细棉绳10的牵引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道3脱落。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首先将管道3嵌入凹槽2内部,利用凹槽2对管道3进行辅助固定,然后通过第一敷贴4将圆盘报警器1与管道3固定在患者脸部皮肤上,然后将管道3贯穿环圈14,通过拉动细棉绳10使其在通孔12内移动,利用固定珠11调节环圈14的内径以及细棉绳10的长度,从而将环圈14圈在管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报警器(1),所述圆盘报警器(1)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部设置有管道(3),所述圆盘报警器(1)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4),所述圆盘报警器(1)一侧设置有插孔(5),所述插孔(5)靠近圆盘报警器(1)的一侧设置有通槽(6),所述通槽(6)远离插孔(5)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7),所述插孔(5)内部设置有插头(8),所述插头(8)靠近通槽(6)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9),所述插头(8)远离通槽(6)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10),所述细棉绳(10)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11),所述固定珠(11)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通孔(12),所述细棉绳(10)远离圆盘报警器(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敷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报警器(1)呈圆形板状,所述凹槽(2)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凹槽(2)贯穿圆盘报警器(1),所述管道(3)通过凹槽(2)内嵌于圆盘报警器(1)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丰夏和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