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09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风机,箱体内具有机械室,机械室具有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后部与第二容纳腔的后部连通;第一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进风口,第二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出风口;压缩机和冷凝器设置于机械室内;冷凝风机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进风口依次流经压缩机和冷凝器或依次流经冷凝器和压缩机后从出风口流出。由于机械室具有两个容纳腔,后壁具有凹槽的特殊结构,能够实现前进风和前出风,形成特殊的气流形式,有益于压缩机仓的散热。且也可以防止线路被挤压,避免线路因挤压而破损失效的风险。实现了机械室出线优化及增强散热效果。强散热效果。强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藏冷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储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生活质量成了用户的必备需求,特别地冰箱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户往往会将家庭中的大多数食材存储于冰箱内部。为了更好地使用和放置冰箱,提高厨房等空间利用率和美观,通常将冰箱装入橱柜或墙体孔洞中,即形成嵌入式冰箱。然而,常规压机后盖为平面后盖或外凸后盖,但对于嵌入式冰箱(冰箱跟橱柜或墙体孔洞紧密贴合)来说,安装时平面式或外凸式机械室后盖因为跟橱柜或墙体孔洞紧密贴合,这样的平面式或外凸式机械室后盖不利于机械室(即压缩机仓)的散热,即对机械室散热极为不利。此外,在机械室出线方面,对于嵌入式冰箱也会有线路挤压,从而可能影响线路使用寿命的风险,即存在机械室走线方面有线路挤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冷藏冷冻装置,以至少提高嵌入式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仓的散热效果,使冷藏冷冻装置的安装美观。
[0004]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箱体内具有机械室,其中,所述机械室具有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后部连通;
[0005]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机械室内;所述冷凝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所述进风口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或依次流经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0006]可选地,所述机械室的后壁的至少部分区域相对于所述箱体的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机械室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凹槽内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机械室的底壁与放置地面间隔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对准所述第二容纳腔;
[0008]所述机械室的后壁包括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凹槽底壁,两个分别从所述凹槽底壁的两个竖向边缘向后延伸出的连接壁,以及分别从两个所述连接壁向相应侧延伸出的两个安装壁;且两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凹槽底壁限定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底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通孔;两头各所述安装壁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械室的两个侧壁;
[0009]所述凹槽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对准所述第一容纳腔。
[0010]可选地,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0011]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风机和所述冷凝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机械室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机械室外侧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二连通孔。
[0013]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关于所述出风口的竖向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后侧竖向边缘与所述竖向对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后侧竖向边缘与所述竖向对称面之间的距离。
[0014]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多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导风叶片,所述第三导风叶片包括:
[0015]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横向方向延伸,且竖向设置;
[0016]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横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边缘,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边缘高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边缘。
[0017]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多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四导风叶片,所述第四导风叶片包括:
[0018]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横向方向延伸,且竖向设置;
[0019]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横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导风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边缘高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边缘。
[0020]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给水管,所述给水管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进水段,所述进水段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前部。
[0021]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蒸发皿、排水管和卡环;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机械室内,且所述排水管的处于所述机械室内的管段包括竖向段,以及从所述竖向段先向下后向上弯折延伸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下部设置于所述蒸发皿内,且所述弯曲段的末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开槽,所述卡环的轴线与所述出水口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卡环安装于所述冷凝气的支架,且从上向下插入所述开槽。
[0022]本技术的冷藏冷冻装置中,由于机械室具有两个容纳腔,能够实现前进风和前出风,形成特殊的气流形式,有益于压缩机仓的散热。
[0023]进一步地,机械室的后壁具有凹槽的特殊结构,形成了与其对应的底冷气流组织方式,增加了第一连通孔与橱柜或墙体孔洞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散热效果。而且也可以防止线路被挤压,从而避免线路因挤压而破损失效的风险。实现了机械室出线优化及增强散热效果。
[002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0027]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中局部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0028]图3是图2所示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性分解图;
[0029]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中前盖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0]图5是图4所示前盖的另一视角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1]图6是图2所示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性分解图;
[0032]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中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20、门体30、制冷系统和控制器等。其中,冷藏冷冻装置可为冰箱、冷柜、冰柜等。箱体20可包括外箱、设置于外箱内的至少一个内胆、以及设置于外箱与至少一个内胆之间的隔热层。内胆内可为储物空间。门体30用于打开和关闭储物空间。隔热层使箱体20内部和外部形成热隔离,便于储物空间保持温度较低的储存环境。制冷系统可为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包括一个压缩机51、一个冷凝器52、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至少一个蒸发器。蒸发器可设置于冷却空间内,可通过蒸发风机和风道等用于向储物空间提供冷量。冷凝器52可通过冷凝风机53进行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箱体内具有机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具有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后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前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机械室内;所述冷凝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所述进风口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或依次流经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的后壁的至少部分区域相对于所述箱体的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机械室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凹槽内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机械室的底壁与放置地面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对准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机械室的后壁包括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凹槽底壁,两个分别从所述凹槽底壁的两个竖向边缘向后延伸出的连接壁,以及分别从两个所述连接壁向相应侧延伸出的两个安装壁;且两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凹槽底壁限定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底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通孔;两头各所述安装壁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械室的两个侧壁;所述凹槽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对准所述第一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风机和所述冷凝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机械室外侧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二连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寒星白晓强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