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96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了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波纹软管和雾化面罩,所述第一圆筒侧壁设有螺纹结构的输入接口与氧气管螺旋连接,所述第一圆筒内设有喷射口,可以将湿化液变成雾化小微粒,通过波纹软管传送到第二圆筒,再经过第三接口传到雾化面罩中与气套管想通,所述第一圆筒开口端设有一筒盖,所述筒盖表面设有一注射口,可以及时注入湿化液,所述波纹软管可任意调节角度,使雾化面罩与患者颈部贴合,并包裹住气套管,同时第二圆筒上方设有抽痰口,可以及时抽吸出患者痰液,避免患者气套管堵塞,减少患者肺部的感染。减少患者肺部的感染。减少患者肺部的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气道是为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之间建立的连接,但吸入的气体失去了鼻腔﹑咽喉的湿化作用,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湿化,容易导致气道内水分和热量的丢失,引起分泌物排出困难并聚集阻塞呼吸道,不但影响患者肺部气体交换,还容易造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0003]但现有的雾化器构造比较单一,没有专门满足气管切开患者雾化治疗的设备。如雾化时人工气道暴露、痰液易喷出和雾化器出口和氧气连接管之间仅依靠水平摩擦力相连,雾化器出口和氧气连接管道之间易脱落,不仅浪费了雾化药液,还可能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解决了人工气道无法对吸入气体进行有效湿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波纹软管和雾化面罩,所述第一圆筒开口端设有一筒盖,所述筒盖表面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波纹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圆筒两端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波纹管另一端相连,所述雾化面罩表面设有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包括输入接口、凸起槽和圆形挡板,所述输入接口位于第一圆筒下端侧壁,所述凸起槽位于第一圆筒底部,所述凸起槽下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一端设有一喷出口,且所述喷出口位于凸起槽顶端,所述第一通道下端与输入接口相通,所述圆形挡板位于凸起槽正上方,所述圆形挡板与第一圆筒内壁设有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圆形挡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第一圆筒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凸起槽两侧壁内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下端位于第一圆筒内部底端,所述导流槽上端与喷口处齐平。
[0008]优选的,所述圆形挡板下端设有一阶梯凸台,所述凸起槽顶端位于阶梯凸台下端,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
[0009]优选的,所述输入接口外壁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输入接口与氧气连接管采用螺纹连接方式。
[0010]优选的,所述筒盖表面设有扇形调节孔,所述扇形调节孔上端设有一旋转板,所述旋转板沿扇形调节孔侧壁转动,所述筒盖表面设有扇形调节孔,所述扇形调节孔上端设有
一旋转板,所述旋转板沿扇形调节孔侧壁转动,所述筒盖上表面设有一注射口,所述注射口位于第一接口一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侧壁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二圆筒相通,且所述套筒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套筒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端盖表面设有透气孔。
[0012]优选的,所述套筒内部装有无菌过滤棉。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筒上方侧壁设有抽痰口,所述抽痰口卡套有一盖板。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接口外壁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第四接口内壁设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卡台在所述环形凸台中,且所述环形滑槽在环形凸台中平滑转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圆筒中的输入接口与氧气连接管螺旋连接,可有效防止二者连接不牢固,同时利用氧气气流使湿化液喷射至阶梯凸台上形成雾化状态,阶梯凸台可增大雾化效果,同时利用波纹软管将雾化液传送到第二圆筒,并通过雾化面罩将雾化液传送到患者颈部的气套管内,使患者能够吸入被湿润的氧气,减少肺部的感染,同时在第二圆筒侧壁增设抽痰口,可有效吸出患者的痰液。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气切专用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圆筒内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圆筒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圆筒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圆筒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第一圆筒;101、输入接口;102、凸起槽;103、圆形挡板;104、螺纹结构;105、第一通道;106、喷出口;107、导流槽;108、支撑杆;109、阶梯凸台;2、第二圆筒;201、端盖;202、过滤棉;203、透气孔;204、抽痰口;205、盖板;206、第二接口;207、第三接口;208、套筒;209、环形凸台;3、波纹软管;4、雾化面罩;401、第四接口;402、环形滑槽;5、筒盖;501、第一接口;502、注射口;503、扇形调节孔;504、旋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如图1

6所示,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2、波纹软管3和雾化面罩4,所述第一圆筒1包括输入接口101、凸起槽102和圆形挡板103,所述输入接口101位于第一圆筒1下端侧壁,所述输入接口101外壁设有螺纹结构104,所述输入接口101与氧气连接管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避免了二者连接不牢靠的问题,所述凸起槽102位于第一圆筒1底部,所述凸起槽102下端设有第一通道105,所述第一通道105一端设有一喷出口106,用于喷出高速气流,且所述喷出口106位于凸起槽102顶端,所述凸起槽
102两侧壁内设有导流槽107,用于传送药液到凸出槽顶端,所述导流槽107下端位于第一圆筒1内部底端,所述导流槽107上端与喷口处齐平,所述第一通道105下端与输入接口101相通,所述圆形挡板103位于凸起槽102正上方,所述圆形挡板103与第一圆筒1内壁设有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杆108,所述圆形挡板103通过支撑杆108固定在第一圆筒1内壁,所述圆形挡板103下端设有一阶梯凸台109,阶梯凸台109可有效的增大雾化程度,所述凸起槽102顶端位于阶梯凸台109下端,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可使水流经过高速气流拍打在阶梯凸台109上,从而拍散被雾化,所述第一圆筒1开口端设有一筒盖5,所述筒盖5表面设有第一接口501,所述第一接口501与波纹管一端相连,所述筒盖5上表面设有一注射口502,所述注射口502位于第一接口501一侧,所述筒盖5表面设有扇形调节孔503,所述扇形调节孔503上端设有一旋转板504,所述旋转板504沿扇形调节孔503侧壁转动,可以调节进入第一圆筒1的空气量,所述第二圆筒2两端设有第二接口206和第三接口207,所述第二接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波纹软管和雾化面罩,所述第一圆筒开口端设有一筒盖,所述筒盖表面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波纹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圆筒两端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波纹管另一端相连,所述雾化面罩表面设有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包括输入接口、凸起槽和圆形挡板,所述输入接口位于第一圆筒下端侧壁,所述凸起槽位于第一圆筒底部,所述凸起槽下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一端设有一喷出口,且所述喷出口位于凸起槽顶端,所述第一通道下端与输入接口相通,所述圆形挡板位于凸起槽正上方,所述圆形挡板与第一圆筒内壁设有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圆形挡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第一圆筒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槽两侧壁内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下端位于第一圆筒内部底端,所述导流槽上端与喷口处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切专用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挡板下端设有一阶梯凸台,所述凸起槽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玉玲陈景顺陈秀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