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91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包括:预拼装转接层,包括同向设置的多根承载杆和连接于相邻的两承载杆之间的横杆,承载杆包括竖向设置的多个连接翅片和单元杆节,单元杆节的端部连接有耳板,连接翅片的两端分别角度可调节地连接于相邻的两单元杆节的耳板,连接翅片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孔;第一吊杆,可活动地穿设于竖向贯孔中,第一吊杆形成有支撑连接翅片的支承板,第一吊杆的上端高度可调地安装有预留底座;以及预拼装面板,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块单元面饰板和安装于单元面饰板上的龙骨,龙骨吊设于单元杆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全封闭大吊顶安装施工需要在楼面上搭设满堂彩操作架,施工工序繁琐、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国际航站楼、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中,通常均通过采用全封闭大吊顶来进行装饰装修,展现其独有的特色。目前国内针对异形双曲面大吊顶通常采用在楼面上搭设满堂操作架,再根据其深化图进行转换层龙骨安装、最后进行下部面板安装的正序安装方法,需投入极大的措施成本来保证其施工安全,同时由于其特殊的造型,在施工过程中影响了安装的便捷性,给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以解决传统的全封闭大吊顶安装施工需要在楼面上搭设满堂彩操作架,施工工序繁琐、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包括:
[0005]预拼装转接层,包括同向设置的多根承载杆和连接于相邻的两承载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承载杆包括竖向设置的多个连接翅片和多根单元杆节,所述单元杆节的端部连接有耳板,所述连接翅片的两端分别角度可调节地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单元杆节的端部的耳板,所述连接翅片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孔;
[0006]第一吊杆,所述第一吊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竖向贯孔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下端形成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支撑于所述连接翅片,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高度可调地安装有用于固接于网架结构的预留底座;以及
[0007]预拼装面板,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块单元面饰板和安装于多块单元面饰板的背面的龙骨,所述龙骨通过第二吊杆吊设于所述单元杆节的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翅片的两端分别开设一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之间分别开设有两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呈弧形,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外弧面相对设置,所述耳板开设有分别与一所述限位孔和一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对应的两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限位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组件,另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耳板的远离所述连接翅片的一端通过第三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单元杆节的端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杆设有外螺纹,所述预留底座开设有穿孔,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穿设于所述穿孔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螺合有两夹持螺母,两所述夹持螺母分别压抵于所述预留底座的顶部和底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杆的中部螺合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抵靠于所述连接
翅片的上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底座包括:
[0013]竖向设置的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网架结构的球节点;以及
[0014]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包括第一翼缘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板的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翼缘板开设有所述穿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第二翼缘板的相对侧连接有加劲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的预拼装转接层、和预拼装面板在楼面或地面上采用支架进行预拼装,预拼装后利用卷扬机等吊装机械整体反吊提升至网架结构的下方并安装于网架结构的球节点上,避免在楼面或地面上搭设满堂彩操作架,进而避免大面积搭设满堂架对楼板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同时避免需租赁大量的钢管及扣件,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吊顶结构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元杆节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的凹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3]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包括:预拼装转接层、第一吊杆2和预拼装面板3。
[0024]具体的,预拼装转接层包括多根承载杆和横杆12。多根承载杆同向设置。横杆12连接于相邻的两承载杆之间。
[0025]其中,承载杆包括多个连接翅片112和多根单元杆节111。连接翅片112竖向设置。单元杆节111的端部连接有耳板1111。连接翅片112的两端分别角度可调节地连接于相邻的两单元杆节111的端部的耳板1111。连接翅片112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孔。
[0026]第一吊杆2可活动地穿设于竖向贯孔中。第一吊杆2的下端形成有支承板21。支承板21支撑于连接翅片112。第一吊杆2的上端高度可调地安装有预留底座411。预留底座411固接于网架结构4。
[0027]在本实施例中,网架结构包括上弦杆、下弦杆42、腹杆和球节点41。下弦杆42和腹
杆的端部连接于球节点41。预留底座预先固设于网架结构的球节点41。
[0028]预拼装面板3包括多块单元面饰板31和龙骨32。多块单元面饰板31拼接在一起。龙骨32安装于多块单元面饰板31的背面。龙骨32通过第二吊杆33吊设于单元杆节111的下方。
[0029]本技术的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的预拼装转接层、和预拼装面板在楼面或地面上采用支架进行预拼装,预拼装后利用卷扬机等吊装机械整体反吊提升至网架结构的下方并安装于网架结构的球节点上,避免在楼面或地面上搭设满堂彩操作架,进而避免大面积搭设满堂架对楼板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同时避免需租赁大量的钢管及扣件,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吊顶结构的施工效率。
[00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翅片112的两端分别开设一限位孔。连接翅片的两端的限位孔之间分别开设有两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呈弧形。第一调节孔的外弧面相对设置,且第一限位孔位于第一调节孔的内弧面一侧。耳板1111的第一端开设有两连接孔。耳板1111的第一端的两连接孔分别与连接翅片112的一端的一限位孔和一第一调节孔的位置对应,且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限位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组件,另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组件。
[003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紧固组件和第二紧固组件分别包括螺栓和螺合于螺栓的螺母。第一紧固组件的螺栓穿设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限位孔中,且螺母压抵于连接翅片。第二紧固组件的螺栓穿设于另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中,且螺母压抵于连接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拼装转接层,包括同向设置的多根承载杆和连接于相邻的两承载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承载杆包括竖向设置的多个连接翅片和多根单元杆节,所述单元杆节的端部连接有耳板,所述连接翅片的两端分别角度可调节地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单元杆节的端部的耳板,所述连接翅片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孔;第一吊杆,所述第一吊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竖向贯孔中,所述第一吊杆的下端形成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支撑于所述连接翅片,所述第一吊杆的上端高度可调地安装有用于固接于网架结构的预留底座;以及预拼装面板,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块单元面饰板和安装于多块单元面饰板的背面的龙骨,所述龙骨通过第二吊杆吊设于所述单元杆节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网架结构的超大曲面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翅片的两端分别开设一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之间分别开设有两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呈弧形,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外弧面相对设置,所述耳板开设有分别与一所述限位孔和一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位置对应的两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限位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组件,另一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中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陈新喜陈华潘钧俊李赟蒋佳磊刘天龙刘天颖张雨溪谢燕辉李承龙肖骁余少乐吴振东周军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