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980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其中,蓄热室内机,包括:内机机体;蓄热模块,所述蓄热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热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热质,所述蓄热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热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热;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的蓄热室内机,通过蓄热质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热,可根据需求,在电价较低时蓄热,在电价较高时仅靠内机制热,以节约用电成本。用电成本。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空调通过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满足了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室内机在制热时,室外机流入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使周围空气变热,通过内机的风机将热量吹出,实现制热。
[0004]这样,在需要制热时,室内机和室外机均需要运转,且使用时段往往是在用电高峰,耗电费用大,无法根据需要错峰运行,降低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需要错峰运行,降低用电成本的缺陷,实现节约用电成本。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室内机,包括:
[0007]内机机体;
[0008]蓄热模块,所述蓄热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热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热质,所述蓄热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热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热;
[0009]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室内机,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0011]所述冷凝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冷凝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室内机,所述蓄热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蓄热质。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室内机,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由多层相互连通的竖直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室内机,所述冷凝器为微通道冷凝器。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室内机,所述内机机体为柜式机体。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蓄热室内机;
[0017]所述室外机和所述蓄热室内机之间连接有第一联机管和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一联机管和所述第二联机管用于连通所述蓄热模块或所述冷凝器。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0019]所述冷凝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冷凝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
[0020]所述第一联机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通。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第二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第三电子截止阀,所述第四连接管设有第四电子截止阀。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第一联机管设有第五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联机管设有第六电子截止阀。
[0023]本技术提供的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通过蓄热质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热,在使用时,冷凝管路的冷媒冷凝,由于冷凝管路位于冷媒循环管路的上方,上方的液态冷媒通过重力向下流动,进入冷媒循环管路,由于蓄热质储蓄有热量,将位于冷媒循环管路的液态冷媒蒸发,蒸发后的气态冷媒再次流动到上方的冷凝管路,然后冷凝管路继续冷凝,从而形成循环流动,实现制热。本技术给出的蓄热室内机,在蓄热模块的蓄热质蓄热后,无需开启室外机,仅通过室内机即可实现制热,这样,可根据需求,在电价较低时蓄热,在电价较高时仅靠内机制热,以节约用电成本。并且,现有的空调在制热时,需要压缩机运行一段时间才能使内机盘管温度上升,然后才能吹出热风,需要用户等待一段时间,而本技术给出的蓄热室内机,在需要用热时,直接释放蓄热模块内的热量,不需要等待。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附图标记:
[0027]10:内机机体;
ꢀꢀꢀꢀꢀꢀꢀ
11:蓄热模块;
ꢀꢀꢀꢀꢀꢀꢀ
111:冷媒循环管路;
[0028]112:蓄热质;
ꢀꢀꢀꢀꢀꢀꢀꢀ
113:保温层;
ꢀꢀꢀꢀꢀꢀꢀꢀ
114:第一连接管;
[0029]1141:第一电子截止阀;
ꢀꢀ
115:第二连接管;
ꢀꢀꢀꢀ
1151:第二电子截止阀;
[0030]12:冷凝管路;
ꢀꢀꢀꢀꢀꢀꢀ
121:第三连接管;
ꢀꢀꢀꢀ
1211:第三电子截止阀;
[0031]122:第四连接管;
ꢀꢀꢀꢀ
1221:第四电子截止阀;
ꢀꢀꢀ
20:室外机;
[0032]21:第一联机管;
ꢀꢀꢀꢀꢀ
211:第五电子截止阀;
ꢀꢀꢀꢀ
22:第二联机管;
[0033]221:第六电子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
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技术的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0036]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该蓄热室内机,包括:
[0037]内机机体10;
[0038]蓄热模块11,所述蓄热模块11设于所述内机机体10内,所述蓄热模块11包括冷媒循环管路111和蓄热质112,所述蓄热质112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所述蓄热质112用于与室外机20热交换后蓄热;
[0039]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10内,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路12,所述冷凝管路12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路12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两端相连通。
[0040]内机机体10是设于室内的,其一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然后从出风口吹出,需知的是,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机体;蓄热模块,所述蓄热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热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热质,所述蓄热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热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热;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凝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冷凝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蓄热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由多层相互连通的竖直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矫立涛郭敏周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