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77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通过将端电极设置在基体外部的一侧上,将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设置于靠近端电极的一侧用于形成多组电容,将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设置于远离端电极的一侧用于形成多组电感,从而使得电感器和电容器分别位于基体内的两侧分布,在小尺寸的基体内能够设置更多电容器和电感器,实现提高器件集成度的同时减小器件的尺寸。的尺寸。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滤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微波电路设计仿真技术和工艺的发展,通信系统电子元件的小型化已成为电子领域发展的主流。其中,带通滤波器是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中的高频率信号和低频率信号滤除掉,提取中间部分频率信号,起到频率选择的作用。因此,带通滤波器通常设置在通信系统的发送和接收模块内。而发送和接收模块又是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所以带通滤波器的性能将会影响发送和接收模块乃至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0003]目前,对于带通滤波器的封装通常采用LTCC(Low Temperature Co

fired Ceramics,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技术能够将无源器件置于陶瓷介质内部,使得带通滤波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并且由于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且易于与其它器件连接等优点,采用LTCC技术的4G带通滤波器已经大量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
[0004]但是随着5G通信的到来,通信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第八金属层和多组过孔柱;所述第一金属层为端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外部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为内电极;所述内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内;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设置于靠近所述端电极的一侧,形成多组电容器;所述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设置于远离所述端电极的一侧,叠加形成多组电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包括依次包裹设置的外部锡层、中部镍层和内部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间隔分布,并依次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六金属层连接;所述第四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连接;所述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通过所述过孔柱贯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包括输入端电极、输出端电极和接地端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子金属层、第二子金属层和第三子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子金属层为所述输入端电极,并与所述第四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二子金属层为所述接地端电极,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三子金属层为所述输出端电极,并与所述第四金属层连接;所述接地端电极位于所述基体外部的所述一侧的中部;所述输入端电极和输出端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接地端电极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接地端电极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二子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一子金属层和第二子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一子金属层设置于靠近所述输入端电极的一侧,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旺张华良宋喆虞成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