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49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像素电路、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发光控制线、第一电源线、第一复位线至第三复位线;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设置为向第一节点提供初始信号线的信号;节点控制子电路设置为向第二节点提供数据信号线的信号,并通过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进行补偿,直至第一节点的电压满足阈值条件;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第二节点的信号;发光控制子电路设置为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电源线的信号,向发光元件提供第三节点的信号;第二复位子电路设置为向发光元件提供初始信号线的信号;位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三复位线与位于第i+1行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复位线连接。的第一复位线连接。的第一复位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显示领域中。
[0003]与LCD利用稳定的电压控制亮度不同,OLED属于电流驱动,通过稳定的电流来控制OLED发光。像素电路作为OLED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设置为向OLED输出驱动电路,以驱动OLED发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提升了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矩阵排布的发光元件、矩阵排布的像素电路、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发光控制线、第一电源线、第一复位线、第二复位线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阵排布的发光元件、矩阵排布的像素电路、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发光控制线、第一电源线、第一复位线、第二复位线和第三复位线;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所述像素电路设置为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节点控制子电路、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分别与第一复位线、扫描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和第一节点连接,设置为在第一复位线和扫描信号线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初始信号线的信号;所述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第二复位线、数据信号线、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一电源线连接,设置为在扫描信号线、第二复位线和第一节点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数据信号线的信号,并通过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进行补偿,直至第一节点的电压满足阈值条件;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第二节点的信号;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线、第一电源线、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发光元件连接,设置为在发光控制线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电源线的信号,向发光元件提供第三节点的信号;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分别与第三复位线、初始信号线和发光元件连接,设置为在第三复位线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初始信号线的信号;位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三复位线与位于第i+1行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一复位线电连接,1≤i<M,M为像素电路的总行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底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驱动结构层和发光结构层;所述驱动结构层包括:像素电路、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初始信号线、发光控制线、第一电源线、第一复位线、第二复位线和第三复位线,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发光元件;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初始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线、所述第一复位线、所述第二复位线和所述第三复位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极板设置有过孔,所述第一极板的过孔暴露出所述第二极板;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线和所述第二复位线位于所述第二极板的一侧,所述发光控制线和所述第三复位线位于所述第二极板远离所述第一复位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线位于所述扫描信号线远离第二极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复位线位于所述扫描信号线靠近所述第二极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复位线位于所述发光控制线远离第二极板的一侧;所述初始信号线包括:第一初始信号线和第二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复位线位于第二极板的同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复位线远离第二极板的一侧;所述
第二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复位线位于所述第二极板的同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复位线远离第二极板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层还包括:电源连接线和连接电极;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异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一极板通过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极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连接电极设置为连接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写入子电路、驱动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和储能子电路;所述写入子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第二复位线、数据信号线和第二节点连接,设置为在扫描信号线和第二复位线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或者向第二节点放电;所述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连接,设置为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第二节点的信号;所述补偿子电路,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复位线和第三节点连接,设置为在第二复位线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第三节点的电位,以对第一节点进行补偿,直至第一节点的电压满足阈值条件;所述储能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一节点连接,设置为存储第一电源线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复位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入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复位线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区域的长度大于阈值长度,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区域的宽度大于阈值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所述储能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复位线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复位线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