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舜专利>正文

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861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1.2~3.8制成,原料药浸膏粉为由原料药加水煎煮取汁后经蒸发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天麻10~20份、菊花15~25份、金银花10~25份、川芎10~20份、枸杞子10~20份、党参10~20份、黄芩10~20份、淮山15~30份、生地10~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制备原料药浸膏粉与辅料精配制成内服的水溶性颗粒剂,具有清热、熄风、滋阴、养血等功效,可治疗各种肝风内动证,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特点;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药材原料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易,无需煎煮,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熬夜上火、生活没规律、饮食不节制等现象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特别是熬夜,容易伤肝导致肝风内动证,肝风内动证是指临床出现眩晕欲仆、震颤、抽搐等症状的病证,多由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根据造成肝肾阴亏的原因,临床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证型。具体为:
[0003]肝阳化风: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0004]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0005]阴虚动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0006]血虚生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0007]然而,至今尚未发现一种能很好综合治疗以上四种肝风内动证的特效方法或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清热熄风颗粒由天麻、菊花、金银花、川芎、枸杞子、党参、黄芩、淮山、生地等九种药材同伍组成,通过制备原料药浸膏粉与糊精、乳糖或麦芽糊中任一种作为辅料精配制成内服的水溶性颗粒剂,具有清热、熄风、滋阴、养血等功效,通过冲水服用,可治疗肝风内动证,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需煎煮、容易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热熄风颗粒,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1.2~3.8制成,所述原料药浸膏粉为由原料药加水煎煮取汁后经蒸发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0011][0012][0013]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2制成,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0014][0015]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1.2制成,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0016][0017]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3.8制成,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0018][0019]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辅料为糊精、乳糖或麦芽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20]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辅料为经过过筛处理的,粒径为10~30目。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清热熄风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1)按配方分别称量辅料和各种药材;
[0023](2)药材预处理:采用低温中药粉碎机将药材进行切碎或粉碎,备用;
[0024](3)加水煎煮:将切碎或粉碎后的药材置入煎煮容器中,连续煎煮二次,合并二次煎液,过滤,得到原料药提取液;
[0025](4)减压浓缩:将所得的原料药提取液在真空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得到原料药稠膏;
[0026](5)喷雾干燥:将所得的原料药稠膏采用喷雾干燥机制成干浸膏粉,得到原料药浸膏粉;
[0027](6)混合:按照配比往原料药浸膏粉中加入辅料,混匀;
[0028](7)干法制粒,整粒,过筛,分装,即得清热熄风颗粒成品。
[0029]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3)中,第一次煎煮过程为:加入药材8~12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加热至沸,文火煎煮1~3小时,分离煎出液;第二次煎煮过程为:往第一次煎煮后的药渣中加入药材6~10倍量水,煎煮0.5~2.5小时。
[0030]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4)中,真空条件是真空度为0.06~0.09MPa。
[0031]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药稠膏是减压浓缩至80~90℃时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
[0032]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5)中,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为160~180℃,
出风温度为80~90℃。
[0033]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7)中,过筛操作为过18~40目筛。
[0034]本专利技术的各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如下:
[0035](1)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0036]①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天麻主入肝经,功能息风止痉,且味甘质润,药性平和。故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
[0037]②
眩晕,头痛:天麻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不论虚证、实证,随不同配伍皆可应用。
[0038]③
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天麻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痛。用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妇人风痹,手足不遂;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
[0039]④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0040](2)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0041]①
适用于肝经风热,或者肝火上攻所造成的目赤肿痛。
[0042]②
《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0043]③
《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0044](3)金银花,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0045]①
《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
[0046]②
《生草药性备要》: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0047]③
《本草备要》:养血止渴。治疥癣。
[0048](4)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49]①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0050]②
《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热熄风颗粒,其特征在于,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1.2~3.8制成,所述原料药浸膏粉为由原料药加水煎煮取汁后经蒸发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天麻10~20份、菊花15~25份、金银花10~25份、川芎10~20份、枸杞子10~20份、党参10~20份、黄芩10~20份、淮山15~30份、生地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熄风颗粒,其特征在于,清热熄风颗粒由原料药浸膏粉和辅料按质量比100:2制成,原料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天麻15份、菊花19份、金银花22份、川芎15份、枸杞子16份、党参16份、黄芩15份、淮山23份、生地1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熄风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糊精、乳糖或麦芽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熄风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经过过筛处理的,粒径为10~30目。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热熄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分别称量辅料和各种药材;(2)药材预处理:采用低温中药粉碎机将药材进行切碎或粉碎,备用;(3)加水煎煮:将切碎或粉碎后的药材置入煎煮容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舜
申请(专利权)人:马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