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及管体连接用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雨水回收
,尤其涉及到一种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及管体连接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强降雨导致的建筑中庭排水效率不佳,造成雨水滞留影响出行。一方面普通的绿地透水性不佳,地表排水只能通过雨水口进行,耗时长且排水不畅易造成雨水滞留;另一方面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较差,现状大部分情况都只是利用排水管进行屋顶排水,这样无法做到有效的净化,由于屋顶雨水杂质多,在落水口产生大量泡沫,使得地面杂草丛生,杂质遍地,景观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及管体连接用调节装置,通过将雨水就地收集在滞蓄水箱,日常可补充中庭绿地的灌溉用水,增加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暴雨时则通过透水绿地进行雨水导排。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所述绿地浇灌导排系统包括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管,建筑屋顶雨水收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浇灌导排系统包括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管(1),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管(1)的下方连通设有第一蓄水箱(2),第一蓄水箱(2)上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设有溢流管(3),第一蓄水箱(2)的一侧至少设有一个配水管(4),配水管(4)的一端与第一蓄水箱(2)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二蓄水箱(7);所述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管(1)与第一蓄水箱(2)之间可拆卸设有过滤网件(5);通过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管(1)收集的雨水过滤后进入第一蓄水箱(2)内;所述第一蓄水箱(2)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补水管(6);所述第一蓄水箱(2)与第二蓄水箱(7)上均设有滴灌水管(8),通过滴灌水管(8)对透水绿地(9)进行滴灌,透水绿地(9)的一侧设置透水排水墙(11),透水排水墙(11)的一侧设置有砾石排水沟(10),砾石排水沟(10)的一端设有地面雨水下水口(12),地面雨水下水口(12)与城市雨水管网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件(5)为2
‑
3目,补水管(6)和滴灌水管(8)上均设有阀门,溢流管(3)位于过滤网件(5)的下方,溢流管(3)的一端与第一蓄水箱(2)连通,另一端与砾石排水沟(10)连通;所述透水绿地(9)上多余的雨水逐级下渗,经透水排水墙(11)流向砾石排水沟(10),经地面雨水下水口(12)汇入城市雨水管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绿地(9)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种植草皮层(14)、种植土壤层(15)、粗砂垫层(16)、滤水土工布层(17)、碎石层(18)和素土夯实层(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排水墙(11)底部设有阵列分布的排水口,排水口内设置滤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箱(7)上连通设有蓄水箱群组,蓄水箱群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三蓄水箱,第三蓄水箱之间通过管体串联分布,端部的第三蓄水箱通过管体与第二蓄水箱(7)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4)与第一蓄水箱(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蓄水箱(2)高度的1/4
‑
3/4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建筑屋顶雨水的浇灌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9)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