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51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包括床体,床体中空开设有容腔,容腔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外周壁与容腔内周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活塞板将容腔分隔成储气腔和操作腔,床体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气腔连通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按摩气囊,每个按摩气囊均中空开设有充气腔,按摩气囊底端开设有与充气腔连通的充气孔,每个充气孔均朝向储气腔方向设置,每个按摩气囊顶端与对应的通孔开口处齐平设置,床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向储气腔内部提供气体的充气件,操作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板沿床体高度方向上下滑移的驱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对使用者全身进行按摩且按摩频率较高的按摩床的问题。按摩且按摩频率较高的按摩床的问题。按摩且按摩频率较高的按摩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床
,具体为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劳累,使得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按摩床,即使用者平躺在按摩床上就可以边休息边享受按摩,而市面上大多数的按摩床采用气囊充气式按摩,即气囊膨胀后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作用在使用者身上,达到按摩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按摩床的气囊大多数只有三四个,对应使用者的身躯、四肢和头部,气囊数量太少使得使用者全身只有三至四个按摩点位,且按摩床中大多数气囊多为球形,即其膨胀时呈球状,使得使用者只会体验到被球形气囊托扶的感觉,即呈弧线形托扶的触觉,并不能达到真正按摩的目的,且气囊数量稀少也同样不适配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例如肥胖使用者或佝偻老人;且现有技术中的按摩床其气囊充气速率很慢,因为被气泵体积所限制,且气囊要实现膨胀和干扁必须要向气囊内充气和向床体外部放气,放气放光后有需要充气,整个流程下来使得气囊充气和放气的整个流程变更速率变慢,使用者受到气囊作用力冲击的频率较低,并不能达到真正按摩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对使用者全身进行按摩且按摩频率较高的按摩床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空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外周壁与容腔内周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活塞板将容腔分隔成储气腔和操作腔,所述床体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气腔连通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用于在充气后膨胀并露出通孔与外界使用者身体相接触的按摩气囊,每个所述按摩气囊均中空开设有充气腔,所述按摩气囊底端开设有与充气腔连通的充气孔,每个所述充气孔均朝向储气腔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按摩气囊顶端与对应的通孔开口处齐平设置,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向储气腔内部提供气体的充气件,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板沿床体高度方向上下滑移的驱动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使用者平躺在床体上,通过外部控制终端,比如遥控器、手机等来启动驱动件和充气件,此时充气件启动生成气体并将该气体输送至储气腔内,使得储气腔内的气体逐渐增多,当储气腔内气体容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储气腔处于饱和状态时,多余的气体则会顺着每个充气孔排到相应的充气腔中,使得每个按摩气囊均处于充气膨胀的状态,此时按摩气囊顶端逐渐膨胀并露出通孔与外界使用者身体相接触,达到按摩的作用;此时充气件会停止向储气腔内充气,使得储气腔内气体体积始终维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此时驱动件会驱动活塞板沿床体高度方向向下滑移,使得储气腔容积逐渐增加,而操作腔容积则逐步减少,储气腔容积增加前其内部的气体体积定义为A,而储气腔容腔增加后其内部的气体体积势必要大于A,使得储气腔容积在增加后储气腔并不处于饱和
状态,此时按摩气囊在受到使用者自身重力压迫下其内部充气腔内的气体会排至储气腔中,使得按摩气囊在受到外界应力作用下而干扁,但驱动件又是驱动活塞板不断的沿床体高度方向上下滑移,即活塞板不断循环上移和下移两个动作,使得储气腔内的容积不断处于增大和缩减的两个状态,即按摩气囊间断性处于膨胀充气和干扁放气的状态,使得使用者会享受到按摩气囊对其身体以一定频率作托举或放下的运动,进而达到一个全身性舒缓按摩的目的,同时还不需要按摩气囊向床体外放气,进而减少了按摩气囊充气和放气的时间,提高了按摩气囊的充放气效率,进而提高了按摩气囊的按摩频率;上述技术中若干个通孔以及若干个按摩气囊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全身都能享受到按摩,同时通过一个托扶和下放的循环动作来对使用者身躯进行按摩,达到活血以及活络经络的目的,同时整个按摩过程轻盈化、静谧化,使得使用者在享受按摩过程中还能舒缓神经,进而达到休息甚至睡眠的状态,而上述技术中按摩气囊的设置还能柔性化的对使用者身躯进行按摩,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按摩棒等硬性按摩用具,本技术中按摩气囊的设置还不会使使用者受损,而先有技术中的按摩床也会采用气囊等方式进行按摩,但现有技术中的气囊通常为一个球体,即气体冲入后,该气囊会逐渐膨胀呈一个球体,使得使用者某个部位最高处会被球体高高顶起,并没有达到按摩的目的,而本技术中按摩气囊的设置不仅受到气体充气量的影响,还受到通孔形状的影响,使得按摩气囊只会向上膨胀,即呈圆柱状并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使得使用者会承受向上的作用力,进而达到按摩的目的,且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受床体结构、充气路线、气泵结构等影响,使得气囊数量大多数为一整块或者仅仅只有三四块气囊,气囊数量太少以至于使用者被按摩到的点位过少,而本技术中的通孔数量和按摩气囊数量较多,可以达到几十个以上,因此能实现对使用者全身性的按摩,同时本技术中按摩气囊数量的设置还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不管是肥胖使用者还是瘦弱使用者,均会有按摩气囊按压其身体,进而达到按摩的目的;上述技术中的驱动件、充气件均可通过控制中枢进行控制,即单片机等智能控制中枢,而后通过无线蓝牙模块与外界手机或遥控器进行通讯连接,使使用者通过手机或遥控器也能对控制中枢下达驱动指令,该驱动指令会启闭驱动件和充气件,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而无线蓝牙模块和单片机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充气件包括充气泵,所述储气腔内壁上开设有输气孔,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与充气泵输出端连通设置,另一端与输气孔连通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充气泵在启动时会生成气体,该气体会顺着输气管传输至储气腔内,充气泵的设置确保按摩气囊能够正常的膨胀受气,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被按摩气囊所按摩到。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输气管与充气泵输出端之间还设置有消音罐,所述消音罐中空开设有消音腔,所述消音腔径向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输气管一端与消音腔连通设置,所述充气泵输出端与消音腔连通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气体生成并传输时其会与输气管相冲击并产生噪音,而消音罐的设置则是减少该噪音,通过气体在消音腔内的转化和冲击,进而减少其在输气管内传输时的噪音,且消音腔径向截面呈圆形的设置能进一步的减少气体生成且运输时的冲击力,进而减少其噪音。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与活塞板底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操作腔内,所述第二气缸外壁与操作腔内壁之间设置有橡胶软垫。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二气缸的设置确保活塞板能在容腔内正常的上下移动,确保储气腔容积能够在使用者按摩过程中正常的缩减或增加,进而达到按摩气囊间隔性充气和放气的状态;当第二气缸运作时其会产生振动力,该振动力会作用在操作腔内壁上,进而产生噪音,而橡胶软垫的设置减少该振动力,进而减少噪音。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周壁与活塞板外周壁连接设置,所述密封环外周壁与储气腔内周壁连接设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密封环的设置确保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空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外周壁与容腔内周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活塞板将容腔分隔成储气腔和操作腔,所述床体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气腔连通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用于在充气后膨胀并露出通孔与外界使用者身体相接触的按摩气囊,每个所述按摩气囊均中空开设有充气腔,所述按摩气囊底端开设有与充气腔连通的充气孔,每个所述充气孔均朝向储气腔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按摩气囊顶端与对应的通孔开口处齐平设置,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向储气腔内部提供气体的充气件,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板沿床体高度方向上下滑移的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全方位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件包括充气泵,所述储气腔内壁上开设有输气孔,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与充气泵输出端连通设置,另一端与输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悠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