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27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其包括如下生产步骤:选材,去脂,一次洗涤,二次洗涤,捻线,晾干,抛光,灭菌,封装。本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的胶原蛋白含量达95%,各型号缝线抗张强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线体无肌肉组织附着及化学成份残留,缝线生物相容性良好,机体缝合后缝线可有效降解吸收,保持了缝合线材料的原始物理力学机械性能,保障了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术后缝线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机体排异性;可完全降解吸收、不形成瘢痕;术后无钙化、无皮下硬结产生,且在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的扛断裂强度和打结断裂强度都较高。度都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医用线(Suture)是指缝合受外伤的伤口或者因手术等受损的人体部位的线。医用线初期使用高物理性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尼龙和丝线,以及替代材料被开发并广泛使用,但是这些材料在人体内不可分解性和不可生理性相容,因此在手术之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应通过追加手术去除,存在使用的不便性,因此使用受限,此外,市面上的可吸收的缝合线的扛断强度、打结断裂强度都比较低。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其包括如下生产步骤:
[0005](1)选材:精选经检疫合格的牛肠肠衣,并将牛肠用刀具破成宽度均匀的牛肠衣片;
[0006](2)去脂:将步骤(1)中的牛肠衣片浸泡在水中24小时,对其内层中的油脂进行去除清理;
[0007](3)一次洗涤:将步骤(2)中浸泡后的牛肠衣片放入含有2%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浸泡12个小时,并用清水洗涤干净;
[0008](4)二次洗涤:将步骤(3)放入含有5%双氧水的溶液中浸泡16小时进行漂白处理后,用水洗涤干净;
[0009](5)捻线:将漂白经过二次洗涤后的牛肠衣片并条合股在捻线及上捻成合股线;
[0010](6)晾干:将捻好的合股线放置在晾线架上在一定湿度和一定风速环境下晾干;
[0011](7)抛光:将晾干后的合股线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
[0012](8)灭菌、封装:将抛光后的线进行灭菌处理,并将灭菌后的合股线进行封装在无菌包装袋里。
[0013]优选的,在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及双氧水漂白处理后的牛肠肠衣表面涂敷动物胶原蛋白;将灌注了保护液的线体进行钴

60放射灭菌处理;在经过双氧水漂白处理后,将山羊肠衣进行平制加工,再涂敷动物胶原蛋白及其后处理。
[0014]优选的,步骤(1)所述检疫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0015]优选的,洗涤时用的是纯化水,纯化水温度是18

30℃。
[0016]优选的,洗涤时间问15

20分钟。
[0017]优选的,合股线晾干时的湿度为60%,风速为0.5m/s
‑‑
1.2m/s
[001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的胶原蛋白含量达95%,各型号缝线抗张强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线体无肌肉组织附着及化学成份残留,缝线生物相容性良好,机体缝合后缝线可有效降解吸收。
[0020]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经碱溶液灭活病毒处理后,去除了线体可能感染动物源性病毒和/或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技术严格控制了相关工艺的处理参数,保持了缝合线材料的原始物理力学机械性能,保障了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002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对体表低张力区域的各类手术切口缝合效果良好。术后缝线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机体排异性;可完全降解吸收、不形成瘢痕;术后无钙化、无皮下硬结产生,且在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的扛断裂强度和打结断裂强度都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其包括如下生产步骤:
[0027](1)选材:精选经检疫合格的牛肠肠衣,并将牛肠用刀具破成宽度均匀的牛肠衣片;
[0028](2)去脂:将步骤(1)中的牛肠衣片浸泡在水中24小时,对其内层中的油脂进行去除清理;
[0029](3)一次洗涤:将步骤(2)中浸泡后的牛肠衣片放入含有2%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浸泡12个小时,并用清水洗涤干净;
[0030](4)二次洗涤:将步骤(3)放入含有5%双氧水的溶液中浸泡16小时进行漂白处理后,用水洗涤干净;
[0031](5)捻线:将漂白经过二次洗涤后的牛肠衣片并条合股在捻线及上捻成合股线;
[0032](6)晾干:将捻好的合股线放置在晾线架上在一定湿度和一定风速环境下晾干;
[0033](7)抛光:将晾干后的合股线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
[0034](8)灭菌、封装:将抛光后的线进行灭菌处理,并将灭菌后的合股线进行封装在无菌包装袋里。
[0035]进一步地说,在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及双氧水漂白处理后的牛肠肠衣表面涂敷动物胶原蛋白;将灌注了保护液的线体进行钴

60放射灭菌处理;在经过双氧水漂白处理后,将山羊肠衣进行平制加工,再涂敷动物胶原蛋白及其后处理。
[0036]进一步地说,步骤(1)所述检疫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0037]进一步地说,洗涤时用的是纯化水,纯化水温度是18

30℃。
[0038]进一步地说,洗涤时间为15

20分钟。
[0039]进一步地说,合股线晾干时的湿度为60%,风速为0.5m/s
‑‑
1.2m/s
[0040]上述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的胶原蛋白含量达95%,各型号缝线抗张强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线体无肌肉组织附着及化学成份残留,缝线生物相容性良好,机体缝合后缝线可有效降解吸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经碱溶液灭活病毒处理后,去除了线体可能感染动物源性病毒和/或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技术严格控制了相关工艺的处理参数,保持了缝合线材料的原始物理力学机械性能,保障了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对体表低张力区域的各类手术切口缝合效果良好。术后缝线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机体排异性;可完全降解吸收、不形成瘢痕;术后无钙化、无皮下硬结产生,且在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的扛断裂强度和打结断裂强度都较高。
[0041]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生产步骤:(1)选材:精选经检疫合格的牛肠肠衣,并将牛肠用刀具破成宽度均匀的牛肠衣片;(2)去脂:将步骤(1)中的牛肠衣片浸泡在水中24小时,对其内层中的油脂进行去除清理;(3)一次洗涤:将步骤(2)中浸泡后的牛肠衣片放入含有2%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浸泡12个小时,并用清水洗涤干净;(4)二次洗涤:将步骤(3)放入含有5%双氧水的溶液中浸泡16小时进行漂白处理后,用水洗涤干净;(5)捻线:将漂白经过二次洗涤后的牛肠衣片并条合股在捻线及上捻成合股线;(6)晾干:将捻好的合股线放置在晾线架上在一定湿度和一定风速环境下晾干;(7)抛光:将晾干后的合股线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8)灭菌、封装:将抛光后的线进行灭菌处理,并将灭菌后的合股线进行封装在无菌包装袋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可吸收性牛肠缝合线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康利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