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800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在可能分布管线的区域利用抽砂船开挖具有一定宽度的“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V”形探槽的开挖断面呈“V”形,可保证开挖量最小,探槽设计标高比疏浚施工设计标高低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疏浚施工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运河航道底部分布有若干海底管线,成为运河航道疏浚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运河航道内海底管线分布的特点主要有:管线数量多、种类杂(含水管、气管、油管、电缆,还有未知类型管线)、管线埋设深度未知、走向不明。这使得航道疏浚施工面临巨大风险,如不慎挖到海底管线,不但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还将使得施工项目部面临巨额索赔,对企业的声誉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0003]同时,海底管线种类多、埋设位置及深度不明、管线探测环境复杂等特点也使得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仪以及磁力仪等常规海底管线探测方法因其探测原理的局限性而难以适用。
[0004]因此,当前形势下,开发出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以有效排除海底管线对航道疏浚施工的影响,保障船舶施工安全,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现场考察,针对确定的水底管线疑似分布区进行探槽规划,探槽的开挖断面规划呈“V”形,并确定探槽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以及起挖点,探槽设计标高须比疏浚设计标高低1

2m;
[0008](2)将抽砂船就位至探槽起挖点位置,同时铺设输送水底泥砂的水上管线,将水上管线与抽砂船上的出砂管口连通,水上管线的出砂口位于岸边;
[0009](3)下放抽砂船的抽砂管至水底泥面,并启动抽砂船;
[0010](4)对已规划好的“V”形探槽进行分层式开挖,每挖好一层,安排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摸;
[0011](5)若潜水员探摸到管线,则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管线信息,然后结束探测;
[0012](6)若潜水员未探摸到管线,则继续进行下一层探槽的开挖与水下探摸,直至开挖至探槽设计标高;
[0013](7)达到探槽设计标高后,最后一次安排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摸,若探摸到管线,则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管线信息,然后结束探测;若未探摸到管线,亦结束探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可能分布管线的区域利用抽砂船开挖具有一定宽度的“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V”形探槽的开挖断面呈“V”形,可保证开挖量最小,探槽设计标高比疏浚施工的设计标高低1

2m;探槽开挖期间由潜水员对探槽逐层进行水下探
摸,如探摸到管线,则对其具体位置及标高进行精确测量,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未探摸到管线,则证明疏浚设计标高以上无管线,对疏浚施工无影响,可安排疏浚设备进行施工。
[0015]本专利技术利用小型抽砂船进行深槽开挖,抽砂船属于水力开挖设备,开挖时不会对水下管线造成机械伤害。其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离心泵产生的负压作用,将水底泥砂吸入抽砂管,再通过水上管线输送至他处以达到挖砂的目的。施工时结合管口排砂浓度情况,从原泥面逐步下放抽砂管口直至既定开挖标高。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小型抽砂船开挖“V型探槽”来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有效排除了水底管线对疏浚施工的影响,保障了船舶施工安全,该方法可行、有效,为水底管线探测提供了新思路。
[0017]优选的,探槽的走向须与水底管线的走向相交,以便能够准确探测到水底管线。
[0018]优选的,探槽的长度须覆盖整个水底管线疑似分布区。
[0019]优选的,探槽的宽度根据探槽的开挖深度和探槽坡比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0020]L=2*M*H
[0021]其中,L为探槽开挖宽度;M为探槽坍塌自然坡比,坡比为1:M,探槽坍塌自然坡比通过开挖前在实地进行探槽试开挖后测量得出;H为探槽的开挖深度,探槽的开挖深度为原泥面标高与探槽设计标高之间的距离。
[0022]优选的,步骤(2)中,抽砂船通过定位测量准确就位至探槽起挖点位置,定位测量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即RTK定位测量技术。
[0023]优选的,步骤(2)中,若开挖水域的水流急,则抽砂船须利用绑系方驳的定位方式进行施工驻位,以确保小型抽砂船的施工驻位的稳定性。
[0024]优选的,步骤(4)中,若探槽的长度过长,可采用抽砂船对其进行分层分段式开挖。
[0025]优选的,步骤(5)中,开挖至探槽设计标高后还须对施工区域进行水深测量,对水深不够的区域须进行复挖,直至整个施工区域水深全部达到既定探槽设计标高。
[0026]优选的,抽砂船的抽砂管入口处加装有高压冲水装置,通过高压水流将航道底部泥砂冲散,达到水力冲挖的效果,有效提高出砂浓度,提高施工效率。
[0027]优选的,抽砂船的抽砂管入口处还加装有格栅,且格栅的密度可调;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探槽施工时,先调疏格栅,将整个探槽开挖至一定深度,把表层垃圾清除后,加密格栅,将探槽二次开挖至要求标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为“V”形探槽开挖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1)现场考察,针对确定的水底管线疑似分布区进行探槽规划,探槽的开挖断面规划呈“V”形,并确定探槽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以及起挖点,探槽设计标高须比疏浚施工的设计标高低1

2m;然后进行一些施工前准备,如拖运并固定定位方驳等;
[0034](2)将抽砂船就位至探槽起挖点位置,同时铺设输送水底泥砂的水上管线,将水上管线与抽砂船上的出砂管口连通,水上管线的出砂口位于岸边;
[0035](3)下放抽砂船的抽砂管至水底泥面,并启动抽砂船;
[0036](4)对已规划好的“V”形探槽进行分层式开挖,每挖好一层,安排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摸;
[0037](5)若潜水员探摸到管线,则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管线信息,然后结束探测;
[0038](6)若潜水员未探摸到管线,则继续进行下一层探槽的开挖与水下探摸,直至开挖至探槽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考察,针对确定的水底管线疑似分布区进行探槽规划,探槽的开挖断面规划呈“V”形,并确定探槽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以及起挖点,探槽设计标高须比疏浚设计标高低1

2m;(2)将抽砂船就位至探槽起挖点位置,同时铺设输送水底泥砂的水上管线,将水上管线与抽砂船上的出砂管口连通,水上管线的出砂口位于岸边;(3)下放抽砂船的抽砂管至水底泥面,并启动抽砂船;(4)对已规划好的“V”形探槽进行分层式开挖,每挖好一层,安排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摸;(5)若潜水员探摸到管线,则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管线信息,然后结束探测;(6)若潜水员未探摸到管线,则继续进行下一层探槽的开挖与水下探摸,直至开挖至探槽设计标高;(7)达到探槽设计标高后,最后一次安排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摸,若探摸到管线,则进行定位测量,记录管线信息,然后结束探测;若未探摸到管线,亦结束探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槽的走向须与水底管线的走向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槽的长度须覆盖整个水底管线疑似分布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V形探槽”探测水底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槽的宽度根据探槽的开挖深度和探槽坡比确定,其计算公式为:L=2*M*H其中,L为探槽开挖宽度;M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汨梨李枫潘志刚周钦谢守鹏赵润振陈继军闫伟杨彦豪董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