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93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包括厚壳爆炸元件管壳、加强帽、帽内装药、压合装药;所述厚壳爆炸元件管壳自上向下开有盲孔,加强帽口部朝下同轴设置于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盲孔内,两者之间封闭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帽内装药和压合装药;在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盲孔底部设有一圈环槽,由于压合装药压实前具有准流体特性,在加强帽沿厚壳爆炸元件管壳内壁压合装药的过程中,加强帽口部会沿径向向外膨胀并伸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环槽,与环槽内壁配合形成卡环结构,从结构上避免加强帽及其内装药在引信勤务处理时因震动、磕碰、跌落等所产生的冲击而意外松脱。产生的冲击而意外松脱。产生的冲击而意外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引信和弹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行引信和弹药爆炸元件收口结构使爆炸元件装药封口的零件,如盖片、加强帽等,从结构上实现了由管壳收口和轴向固定,达到了防止其脱落和松动进而防止内部装药松散和撒落的目的,使爆炸元件结构安全性问题和性能可靠性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目前,大多数薄壳敏感爆炸元件都已经采用了收口结构。但对于厚壳爆炸元件,如引信传爆管、传火管、弹丸或战斗部中的扩爆管和中心爆管等,其受制于口部结构和接口界面形状要求,未见有采用收口结构的,仍沿用原来的圆柱壳形加强帽压入爆炸元件管壳内部圆柱形盲孔的传统结构。厚壳爆炸元件加强帽及其装药压入管壳,一般不宜采用定位(定程、定高、定深)压制工艺方法。因为如果装药过程中装药意外重复装填了,就很有可能因定位压制工艺导致压力过大而意外发火爆炸;如果装药过程中装药意外撒落(散失),就会达不到预定密度,甚至会仍处于松散状态,进而影响使用安全性和威力。因此,应采用定压工艺方法。但定压工艺方法最后得到的加强帽深度(高度)尺寸是不一致的,会有一定散布。为了不影响可靠传爆,在引信结构中不会再设置调整垫防止加强帽在引信中外移松动。由于加强帽的材料和尺寸不同、炸药装药类型和密度不同,管壳孔径尺寸精度也不同,使得压入的加强帽径向膨胀和由此产生的径向压力和相应的轴向摩擦力差异很大,难以保证加强帽及其内装药不会因勤务处理过程中的震动、振动、磕碰、跌落等所产生的冲击而意外松动甚至是脱落。而加强帽松动和脱落后,其内的炸药装药会松散、撒出或容易被相对位移而受到摩擦,形成安全性隐患,同时加强帽松动和脱落,易使钝感爆炸元件如传爆管失去对火焰的密封性,而使雷管在隔离位置上因意外发火爆炸所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窜火通过加强帽与管壳之间的缝隙而意外引燃或引爆钝感爆炸元件管壳内的装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以提高引信传爆管装药的安全性和性能可靠性。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包括厚壳爆炸元件管壳、加强帽、帽内装药、压合装药;所述厚壳爆炸元件管壳自上向下开有盲孔,加强帽口部朝下同轴设置于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盲孔内,两者之间封闭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帽内装药和压合装药;在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盲孔底部设有一圈环槽,由于压合装药压实前具有准流体特性,在加强帽沿厚壳爆炸元件管壳内壁压合装药的过程中,加强帽口部会沿径向向外膨胀并伸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环槽,与环槽内壁配合形成卡环结构,从而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
[0005]进一步地,沿加强帽的口部呈环状分布有若干个豁口,豁口部伸入厚壳爆炸元件
管壳的环槽,有利于加强帽口部在压合过程中实现径向膨胀卡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的环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帽内预压的帽内装药的高度与加强帽未开豁口部分高度一致,以利于加强帽口部开豁口部分在压药过程中能在预定的位置实现径向膨胀准确卡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内环槽。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是:巧妙地利用了加强帽与厚壳爆炸元件管壳之间的结构和松装炸药压合工艺特点,无外加任何辅助零部件,对原有设计改动小,制造方便。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实施例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结合图1,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包括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加强帽2、帽内装药3、压合装药4。所述厚壳爆炸元件为引信传爆管、传火管、弹丸或战斗部中的扩爆管和中心爆管等。
[0012]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采用引信传爆管为例,加强帽2口部朝下同轴设置于传爆管壳1内两者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为帽内装药3(为传爆药装药)和压合装药4(为传爆药装药);在传爆管壳1盲孔底部设有环槽,在与之适配的加强帽2口部预设3

9个豁口,豁口深度与传爆管壳1的环槽高度相适应,豁口的宽度应尽可能窄。在加强帽2中的帽内装药3的高度与加强帽2未开豁口部分的高度一致。
[0013]装配时,在传爆管壳1内装入松散的压合装药4,将已压入帽内装药3的加强帽2口部朝下扣入已装有压合装药4的传爆管壳1。在轴向施压压合加强帽2的过程中,由于松散的压合装药4压实前具有一定的流体特性,相当于准流体,加强帽2的口部侧壁沿会因此而产生径向膨胀伸入传爆管壳1内的环槽,形成卡环结构,从而通过结构形态从根本上消除加强帽及其内装药在引信勤务处理时因震动、磕碰、跌落等所产生的冲击而意外松脱。
[0014]弹丸或战斗部中的扩爆管和中心爆管、引信传火管的结构和原理均同上述引信传爆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壳爆炸元件防止加强帽及其内装药意外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加强帽(2)、帽内装药(3)、压合装药(4);所述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自上向下开有盲孔,加强帽(2)口部朝下同轴设置于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的盲孔内,两者之间封闭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帽内装药(3)和压合装药(4);在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的盲孔底部设有一圈环槽,由于压合装药(4)压实前具有准流体特性,在加强帽(2)沿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内壁压合装药的过程中,加强帽(2)口部会沿径向向外膨胀并伸入厚壳爆炸元件管壳(1)的环槽,与环槽内壁配合形成卡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时钱海军王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