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套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749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耳套盒装置,将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耳套放置到放置腔并使首尾相连接的耳套一端贯穿出料孔,将首端的第一个耳套放置到放置槽内,使用时,打开盖体,将耳温枪的探测头贯穿放置到放置槽内的耳套,从而使放置到放置槽内的耳套固定安装到探测头上,其次拉出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使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限位口处,后一个耳套收容于放置槽内,然后盖合盖体,盖体部分收容在凸出部内,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壳体与盖体之间,撕下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即可,在更换探测头上的耳套时,无需使用手或者夹子将耳套安装到探测头上,避免了使用手或夹子接触耳套对耳套造成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套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是一种耳套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身体受到病菌或毒素入侵时,最常出现的自体机能反应就是发烧,以修补身体因感染所造成的损伤,因此需适时监控体温,以了解身体的自体反应状态。而量测体温的方式一般有口温、腋温、肛温与耳温四种,其中耳温与肛温因为较为接近身体之中心温度,因此较腋温与口温稳定,也比较容易量测。利用耳温枪量测耳温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体温量测方式,但每次使用后必须更换新的耳套,因为耳温枪用久了容易囤积耳垢,这将导致使用者间产生互相感染病菌的风险存在。
[0003]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批量测体温,少则十几位多则四五十位患者同时测试体温,为了避免同一耳温仪耳套反复测试引发患者之间交叉感染,临床采取为每一位病人准备一个耳套,并于每次使用后更新此抛弃式耳套,以确保探测头的洁净,降低传染疾病的机率,而市面上的耳套盒装置二次使用耳套时要用手或者夹子拉出来才能使用,但是手或夹子上容易存在细菌,使用手或者夹子拉出耳套时,会造成手或夹子上的细菌附着到耳套上,导致附着细菌的耳套套在耳温枪上给病人,从而使病人的耳道受到感染,使得耳套盒装置无法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耳套盒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耳套盒装置,所述耳套盒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盖体、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中框,所述中框上设有凸出部,所述中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放置耳套的放置腔,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放置腔相连通的出料孔、与所述出料孔相连通的放置槽、与所述放置槽相连通的限位口,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盖合时,所述盖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凸出部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设有抵接框、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放置槽相匹配,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盖合时,所述抵接框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盖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凸出部内,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放置槽内壁抵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上设有贯穿槽,所述中框包括限位板、两个定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凸出部抵接,所述定位板相邻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板、所述凸出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放置槽通过所述贯穿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放置腔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斜边,所述斜边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斜边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孔与凸出部的交界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耳套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放置腔相连通,所述定位槽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每一个所述定位板上均设有定位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中框还包括与限位板固定连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当所述中框部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放置板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所述第一导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壁抵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安装槽,当所述中框部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二安装板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贴合;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透明板,所述透明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耳套盒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卡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收容于所述盖体内,所述中框上设有卡位,所述卡板与所述卡位卡合,所述卡板与所述卡位之间形成收容槽,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盖体的另一端;所述卡板完全遮挡所述收容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出一种耳套盒装置,将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耳套放置到放置腔并使首尾相连接的耳套一端贯穿出料孔,将首端的第一个耳套放置到放置槽内,使用时,打开盖体,将耳温枪的探测头贯穿放置到放置槽内的耳套,从而使放置到放置槽内的耳套固定安装到探测头上,其次拉出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使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限位口处,后一个耳套收容于放置槽内,然后盖合盖体,盖体部分收容在凸出部内,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壳体与盖体之间,撕下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即可,在更换探测头上的耳套时,无需使用手或者夹子将耳套安装到探测头上,避免了使用手或夹子接触耳套对耳套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耳套盒装置的分解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耳套盒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耳套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盖体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壳体的另一角度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中框的立体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中框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的耳套盒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请参考图1至图9,本技术提出一种耳套盒装置,耳套盒装置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活动连接的盖体20、可拆卸放置在壳体10内的中框30,中框30上设有凸出部31,中框30收容于壳体10内,凸出部31与壳体10内壁抵接,中框30与壳体10内部形成用于放置耳套的放置腔11,凸出部31上设有与放置腔11相连通的出料孔311、与出料孔311相连通的放置槽312、与放置槽312相连通的限位口313,当盖体20与壳体10盖合时,盖体20部分收容在凸出部31内。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口313的开口尺寸与两个相邻耳套之间的连接处宽度相等,将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耳套放置到放置腔11并使首尾相连接的耳套一端贯穿出料孔311,将首端的第一个耳套放置到放置槽312内,凸出部31与壳体10内壁抵接,使得中框30与壳体10形成密封连接,从而使放置槽11内的耳套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使用时,打开盖体20,将耳温枪的探测头贯穿放置到放置槽312内的耳套,从而使放置到放置槽312内的耳套固定安装到探测头上,其次拉出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使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限位口313处,后一个耳套收容于放置槽312内,然后盖合盖体20,盖体20部分收容在凸出部31内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与后一个耳套的连接处位于壳体10与盖体20之间,撕下安装到探测头上的耳套即可,在更换探测头上的耳套时,无需使用手或者夹子将耳套安装到探测头上,避免了使用手或夹子接触耳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套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盒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盖体、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中框,所述中框上设有凸出部,所述中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放置耳套的放置腔,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放置腔相连通的出料孔、与所述出料孔相连通的放置槽、与所述放置槽相连通的限位口,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盖合时,所述盖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凸出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抵接框、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放置槽相匹配,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盖合时,所述抵接框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盖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凸出部内,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放置槽内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设有贯穿槽,所述中框包括限位板、两个定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凸出部抵接,所述定位板相邻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板、所述凸出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放置槽通过所述贯穿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放置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套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斜边,所述斜边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斜边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孔与凸出部的交界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套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耳套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辉孙飞勇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京柏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