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银鹏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72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包括外壳、进药斗、内管体、水泵和出药管,所述内管体贯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进药斗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且该进药斗对应的内管体处设置有进药嘴,所述进药斗与进药嘴连通,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水平设有喷嘴,该喷嘴所在的水平线位于进药嘴的下方,该内管体的出水口处设有口径收缩部,所述出药管连接在该口径收缩部上并位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出药管的内径大于口径收缩部的内径,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连接水泵,并通过水泵连通混药池,所述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药池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混药充分且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故障率低,制作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于广泛推广。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保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农产品呈现规模生产,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常常需要施用农药,混药是农业用药中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国内外植保机械混药方式主要是采用预混合方法,即农药和水在混合箱里搅拌后再进行喷洒,这种预混合方法往往不能达到药与水的充分混合,造成施药效果不佳,从而需要加大用药量,存在浪费农药、增加残留、污染环境等弊端。市面上也有出现用于农业用药的混药装置,植保机械的混药装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环境保护和防治效果,也一直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注意。但是现存的混药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沉重不便转移,不方便使用,而且部件较多,而混药装置在植保上使用频率高,其故障率高,影响作业。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混药装置,该装置混药充分,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制作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包括外壳、进药斗、内管体、水泵和出药管,所述内管体贯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进药斗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且该进药斗对应的内管体处设置有进药嘴,所述进药斗与进药嘴连通,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水平设有喷嘴,该喷嘴所在的水平线位于进药嘴的下方,该内管的出水口处设有口径收缩部,所述出药管连接在该口径收缩部上并位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出药管的内径大于口径收缩部的内径,所述内管的进水端连接水泵,并通过水泵连通混药池,所述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药池的上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壳体,该外壳上方设有提手。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药嘴和喷嘴为形状一致、尺寸不同的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管体,该进药嘴和喷嘴均为塑料材质制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喷嘴所在的水平线与进药嘴的下端距离0.5

1c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体由塑料管体拼接而成,该内管体包括第一管体、混药管、第二管体和3个变径接头,所述喷嘴设置在一个变径接头的大口径一侧且喷嘴朝向进药嘴的方向形成内管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管体与该变径接头连接,该第一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混药管,所述进药嘴设置在混药管上,所述第二管体连接在该混药管的另一端,该第二管体连接一个变径接头的大口径一端,其小口径一段与另一个变径接头的小口径端连接,形成口径收缩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外径均与变径接头的大口径端内径及混药管的内径一致,所述变径接头的规格一致,所述喷嘴套设在变径接头内的一段设有翻边,该翻边的直径略小于变径接头大口径端的直径,所述第一管体直接插入变径接头大口径端将
喷嘴卡设固定,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混药管的连接均为直接插入,所述口径收缩部的两个变径接头之间、变径接头和出药管之间通过对应尺寸的连接头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药管为直角接头,该出药管为75管,所述口径收缩部为50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药斗为可拆卸连接在进药嘴上。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使用多节塑料管体直接拼装而成,形成结构简单且混药效果好的混药装置,制作成本低、故障率低,免维修;
[0015]2、通过内管连接水泵将混药的水体抽吸至内管体中高速喷出,使进药嘴处形成负压,外部压力将进药斗上的农药向进药嘴内挤压,农药从进药嘴下行进入内管体中被高速喷出的水流撞击充分混合,较大的水压将农药充分打散,使农药在水中能够充分混合,混合后的药水进入混药池中后又被水泵不断抽吸进行多次混合,循环往复,将农药充分分散在水池中,形成高效混药;
[0016]3、通过设置口径收缩部将内管的内径先收缩再放大,一方面使农药与水在收缩处前端因产生阻力形成回流进行充分混合,另一方面药水通过口径收缩部后进入大口径的出药管,阻力瞬间减小,有利于药水顺利流出,减少阻力;
[0017]4、通过在内管的外部设置外壳可保护内管体的结构稳定,另外在外壳上设置提手便于作业人员提携转移;
[0018]综合以上,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混合药物高效且造价成本低廉,便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的内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外壳1、进药斗2、水泵3、出药管4、进药嘴5、喷嘴6、口径收缩部7、混药池8、第一管体9、混药管10、第二管体11、变径接头12、翻边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3]如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包括外壳1、进药斗2、内管体、水泵3和出药管4,所述内管体贯穿设置在外壳1内部,所述进药斗2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且该进药斗2对应的内管体处设置有进药嘴5,所述进药斗2与进药嘴5连通,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水平设有喷嘴6,该喷嘴6所在的水平线位于进药嘴5的下方,该内管体的出水口处设有口径收缩部7,所述出药管4连接在该口径收缩部7上并位于外壳1的外部,所述出药管4的内径大于口径收缩部7的内径,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连接水泵3,并通过水泵3连通混药池8,所述出药管4的出口位于混药池8的上方,通过水泵3将混药池中的水抽吸到内管体中带着药物喷出而实现混合。
[0024]外壳1为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壳体,该外壳1上方设有提手,该提手设置两个,分别在外壳上表面的两侧。
[0025]进药嘴5和喷嘴6为形状一致、尺寸不同的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管体,该进药嘴5和喷嘴6均为塑料材质制成,喷嘴6所在的水平线与进药嘴5的下端距离0.5

1cm,使喷嘴6中喷出的水柱与进药嘴5的下端有一定距离,高压喷水形成负压后进药嘴5中的药物能够有效下行。
[0026]内管体由塑料管体拼接而成,该内管体包括第一管体9、混药管10、第二管体11和3个变径接头12,所述喷嘴6设置在一个变径接头12的大口径一侧且喷嘴6朝向进药嘴5的方向形成内管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管体9与该变径接头12连接,该第一管体9的另一端连通混药管10,所述进药嘴5设置在混药管10上,所述第二管体11连接在该混药管10的另一端,该第二管体11连接一个变径接头12的大口径一端,其小口径一段与另一个变径接头 12的小口径端连接,形成口径收缩部7。第一管体9和第二管体11的外径均与变径接头12的大口径端内径及混药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进药斗、内管体、水泵和出药管,所述内管体贯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进药斗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且该进药斗对应的内管体处设置有进药嘴,所述进药斗与进药嘴连通,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水平设有喷嘴,该喷嘴所在的水平线位于进药嘴的下方,该内管体的出水口处设有口径收缩部,所述出药管连接在该口径收缩部上并位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出药管的内径大于口径收缩部的内径,所述内管体的进水端连接水泵,并通过水泵连通混药池,所述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药池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壳体,该外壳上方设有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嘴和喷嘴为形状一致、尺寸不同的两端开口的圆锥形管体,该进药嘴和喷嘴均为塑料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所在的水平线与进药嘴的下端距离0.5

1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由塑料管体拼接而成,该内管体包括第一管体、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银鹏
申请(专利权)人:罗银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