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23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设于轮体顶部的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轮体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带有负压结构的叶轮,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


[0001]本技术属于叶轮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立式泵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液体的输送和循环,立式泵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泵头内部产生高压,泵体外壳与叶轮之间存有装配间隙,间隙内会引起液体沿旋转轴设置空间向上流窜现象,进而导致液体从泵体外壳的溢流孔流出泄漏,降低泵体的能效转换率;虽然现有叶轮具有导流异常上窜液体的结构,但是导流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从而实现带有负压结构的叶轮,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4]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与泵体外壳底部配合组装的叶轮,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容置旋转轴驱动叶轮连接端的驱动空腔,所述泵体外壳的底部设有嵌入叶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驱动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叶轮包括与旋转轴连接固定的对接部、设于对接部底部的轮体、设于轮体顶部的负压结构;
[0005]所述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轮体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
[0006]相邻所述第一溢流片之间交错布置有一所述第二溢流片,所述第一溢流片和第二溢流片均包括前片体、及连接前片体具有弧形角度的后片体,所述翻边与凹槽之间设有配合间隙,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和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均环绕同一时针方向布置,所述翻边上开设有与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末端相对应的分流口。
[0007]具体的,所述叶轮还包括设于轮体周向侧壁的若干出水口、设于各出水口内的螺旋叶片、以及设于轮体底部的贯通各出水口的进水口。
[0008]具体的,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和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均为环绕逆时针方向布置。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前片体的端头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溢流片的前片体的端头向心设置。
[0010]具体的,所述分流口的两侧设有斜切面,斜切面朝向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末端设置。
[0011]具体的,相邻所述螺旋叶片之间位于轮体的里端与进水口连通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3]通过在轮体的表面增加负压结构,使得叶轮可以有效的抵消驱动空腔和叶轮外部的压力差,有效避免因为从凹槽和叶轮间隙进入的异常走向液体上窜入驱动空腔引起泄漏的风险,有效提高叶轮的流量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数字表示:
[0019]1泵体外壳、11驱动空腔、12凹槽、2叶轮、21对接部、22轮体、23出水口、24螺旋叶片、25进水口、3翻边、31第一溢流片、32第二溢流片、33分流口、34斜切面、4前片体、41后片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实施例:
[0022]参照图2

4所示,本实施例为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与泵体外壳1底部配合组装的叶轮2,泵体外壳1内设有容置旋转轴(图中未示出)驱动叶轮2连接端的驱动空腔11,泵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嵌入叶轮2的凹槽12。凹槽12与驱动空腔11连通设置。
[0023]叶轮2包括与旋转轴连接固定的对接部21、设于对接部21底部的轮体22、设于轮体22顶部的负压结构、设于轮体22周向侧壁的若干出水口23、设于各出水口23内的螺旋叶片24、以及设于轮体22底部的贯通各出水口23的进水口25。
[0024]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22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3、设于轮体22表面上的绕轮体22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31、设于轮体22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31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32;相邻第一溢流片31之间交错布置有一第二溢流片32,第一溢流片31和第二溢流片32均包括前片体4、及连接前片体4具有弧形角度的后片体41。
[0025]翻边3与凹槽12之间设有配合间隙。
[0026]各第一溢流片31的后片体41的弧形开口朝向环绕逆时针方向布置;各第二溢流片32的后片体41的弧形开口朝向环绕逆时针方向布置。
[0027]第一溢流片31的前片体4的端头偏心设置。第二溢流片32的前片体4的端头向心设置。
[0028]翻边3上开设有与各第二溢流片32的后片体41的末端相对应的分流口33,分流口33的两侧设有斜切面34,斜切面34朝向第二溢流片32的后片体41的末端设置。
[0029]相邻螺旋叶片24之间位于轮体22的里端与进水口25连通设置。
[0030]应用本实施例时,对接部21由旋转轴驱动旋转,轮体22转动,液体从进水口25进入螺旋叶片24并从出水口23排出;翻边3与凹槽12之间的间隙流入的异常走向液体,跟随轮体22的旋转在第一溢流片31和第二溢流片32上过渡,并从分流口33排出。
[00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轮体22的表面增加负压结构,使得叶轮2可以有效的抵消驱动空腔11和叶轮2外部的压力差,有效避免因为从凹槽12和叶轮2间隙进入的异常走向液体上窜入驱动空腔11引起泄漏的风险,有效提高叶轮2的流量转换效率。
[00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与泵体外壳底部配合组装的叶轮,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容置旋转轴驱动叶轮连接端的驱动空腔,所述泵体外壳的底部设有嵌入叶轮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驱动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叶轮包括与旋转轴连接固定的对接部、设于对接部底部的轮体、设于轮体顶部的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轮体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相邻所述第一溢流片之间交错布置有一所述第二溢流片,所述第一溢流片和第二溢流片均包括前片体、及连接前片体具有弧形角度的后片体,所述翻边与凹槽之间设有配合间隙,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和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均环绕同一时针方向布置,所述翻边上开设有与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末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周跃孔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