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34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12
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包括肛管本体、和所述肛管本体连接的头部、设在所述头部的引流孔、间隔设在所述肛管本体外壁的气囊、和所述气囊连通的气管、设在所述气管位于所述肛管本体外部一端的球囊、位于所述球囊一侧的充气阀,还包括设在所述头部内且和所述引流孔连通的连接管、用于挤压所述连接管以使得所述连接管形变的形变挤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形变挤压机构对中间受力部挤压,使得连接管内部的空间减小,从而将连接管内的液体快速排向引流孔,避免引流孔被堵塞。避免引流孔被堵塞。避免引流孔被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次性单气囊肛管存在以下不足:1.肛管前端开口处在插入时容易损伤直肠黏膜,特别是需频繁更换肛管时;2.气囊内压力的大小不易掌握,压力小,气囊与肠壁间的支撑力不够容易滑脱,压力大,气囊对肠壁的压迫大使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肠壁粘膜缺血、糜烂、坏死等症状,所以单气囊需要适时间隔放气10~20min,通常4到6小时放气一次,但放气时容易造成肛管的滑脱和粪便漏出,操作不便且麻烦,现有的双气囊肛管如专利号CN201848015U公布的一种双气囊多孔球面状头肛管。由肛管(1)、两个气囊(2)和气压指示球囊(3)组成,肛管分头部(1.1)和体部(1.2)两部分,肛管头部呈多孔球面状,球面顶部和四周各设有引流孔(1.3),肛管体部(1.2)为管状;两个气囊(2)依次包裹于肛管头部后缘的体部外壁,两个气囊的充气管(2.1)分别埋于肛管体部的管壁内,另一端分别游离于肛管体部的管壁外与气压指示球囊(3)衔接。本技术的肛管头部呈多孔球面状,其四周圆润光滑,插入时对直肠黏膜损伤小;引流孔(1.3)便于稀便流入肛管且利于腹胀患者排气;双气囊交替充、放气可防止肠道黏膜受损;压力测试器能随时监测气囊内的压力,可控制气囊的充气量;还可采用数控气囊压力监控仪,可使操作更为科学简便。但是该双气囊肛管的引流孔容易发生堵塞,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包括肛管本体、和所述肛管本体连接的头部、设在所述头部的引流孔、间隔设在所述肛管本体外壁的气囊、分别和所述气囊连通的气管、设在所述气管位于所述肛管本体外部一端的球囊、位于所述球囊一侧的充气阀,还包括设在所述头部内且和所述引流孔连通的连接管、用于挤压所述连接管以使得所述连接管形变的形变挤压机构,所述连接管包括和所述形变挤压机构连接的中间受力部、分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两端的上导向部和下导向部、连接所述下导向部以及所述头部内壁的支撑部,所述上导向部和所述引流孔固定连接,所述上导向部和所述下导向部的口径均向所述中间受力部方向逐渐增大。
[0005]作为优选,所述形变挤压机构包括对称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两侧的第一气囊、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的连接带、和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气管、设在所述第一气管位于所述肛管本体外部一端的第一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一侧的第一充气阀。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带和所述中间受力部之间形成有辅助挤压通道,所述辅助挤压通道内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一气管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的体积为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体积的2

4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球囊尾端设有压力测试器。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受力部的内径为所述引流孔孔径的2

3倍。
[0010]本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形变挤压机构对中间受力部挤压,使得连接管内部的空间减小,从而将连接管内的液体快速排向引流孔,避免引流孔被堵塞。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形变挤压机构示意图;
[0014]图3为连接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17]实施例,如图1

3所示,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包括肛管本体1、和所述肛管本体1连接的头部2、设在所述头部2的引流孔201、间隔设在所述肛管本体1外壁的气囊3、分别和所述气囊3连通的气管4、设在所述气管4位于所述肛管本体1外部一端的球囊5、位于所述球囊5一侧的充气阀6,还包括设在所述头部2内且和所述引流孔201连通的连接管7、用于挤压所述连接管7以使得所述连接管7形变的形变挤压机构8,所述连接管7包括和所述形变挤压机构8连接的中间受力部701、分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701两端的上导向部702和下导向部703、连接所述下导向部703以及所述头部2内壁的支撑部704,所述上导向部702和所述引流孔201固定连接,所述上导向部702和所述下导向部703的口径均向所述中间受力部701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中间受力部701的内径为所述引流孔201孔径的2

3倍,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上导向部702、下导向部703以及支撑部704可采用医用PVC实施,中间受力部701可采用硅胶实施,本技术通过设置形变挤压机构8对中间受力部701挤压,使得连接管7内部的空间减小,从而将连接管7内的液体快速排向引流孔201,避免引流孔201被堵塞。
[0018]进一步的,所述形变挤压机构8包括对称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701两侧的第一气囊801、连接所述第一气囊801的连接带802、和所述第一气囊801连通的第一气管803、设在所述第一气管803位于所述肛管本体1外部一端的第一球囊804、位于所述第一球囊804一侧的第一充气阀805,通过第一充气阀805向第一球囊804充气,并通过第一气管803向第一气囊801充气,第一气囊801向中间受力部701方向挤压,使得连接管7内部的空间减小,从而将连接管7内的液体快速排向引流孔201,避免引流孔201被堵塞。
[0019]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中间受力部701的挤压效果,所述连接带802和所述中间受力部701之间形成有辅助挤压通道806,所述辅助挤压通道806内设有第二气囊807,所述第二气囊807和所述第一气管803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01充气后的体积为所述第二气囊807充气后体积的2

4倍,第一气囊801充气后带动连接带802向第二气囊807施压,同时第二气囊807充气后膨胀,从而向中间受力部701方向挤压,进一步提高对中间受力部701的挤
压效果。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囊804尾端设有压力测试器80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球囊5尾端也可设有压力测试器808,当通过第一充气阀805充气时,压力的大小可从压力测试器808读出,从而可控制充气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包括肛管本体(1)、和所述肛管本体(1)连接的头部(2)、设在所述头部(2)的引流孔(201)、间隔设在所述肛管本体(1)外壁的气囊(3)、分别和所述气囊(3)连通的气管(4)、设在所述气管(4)位于所述肛管本体(1)外部一端的球囊(5)、位于所述球囊(5)一侧的充气阀(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头部(2)内且和所述引流孔(201)连通的连接管(7)、用于挤压所述连接管(7)以使得所述连接管(7)形变的形变挤压机构(8),所述连接管(7)包括和所述形变挤压机构(8)连接的中间受力部(701)、分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701)两端的上导向部(702)和下导向部(703)、连接所述下导向部(703)以及所述头部(2)内壁的支撑部(704),所述上导向部(702)和所述引流孔(201)固定连接,所述上导向部(702)和所述下导向部(703)的口径均向所述中间受力部(701)方向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双气囊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挤压机构(8)包括对称设在所述中间受力部(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