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569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上滑环和下滑环均滑动套设在立杆上,且上滑环位于下滑环的上方,多个第一撑杆和多个第二撑杆均分别周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立杆的下端,多个第一伞杆的一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下滑环的下端,多个第二伞杆的下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上滑环的下端,每个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一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二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多个刀片与多个第二伞杆一一对应,每个弧形条内侧中部与对应第一伞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每个刀片的一侧中部与对应第二伞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整形手术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女性乳头乳晕复合体位于第四肋间或上臂中点水平被认为是符合乳房整形外科的审美标准,然而巨乳症或乳房下垂的患者往往伴有乳头乳晕复合体位置的偏低、乳晕的增大,因此上提乳头乳晕复合体位置、缩小乳晕是乳房肥大缩小整形或双环法乳房上提整形术的核心环节,这需要以乳头为中心于原有乳晕皮肤的内部行环形切口,形成新的直径较小的乳晕,并与周围皮肤带蒂游离,从而才能达到灵活上提新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切口能否形成以乳头为中心的正圆形对于术后乳晕是否均一圆润至关重要,因此目前临床上采用乳晕环辅助切口设计,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几种乳晕环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的问题:(1)几乎所有乳晕环都是直径固定的,术中只能依据主刀医师的主观经验进行乳晕环大小及类型的选择;(2)部分类型乳晕环环边缘圆顿,需要助手双手将乳房从根部拢起使乳头乳晕周围皮肤紧张隆起,再用美兰沿环画线标记后再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存在着画线及切开过程中局部皮肤张力的改变,进而造成新乳晕呈离心形态;(3)部分类型乳晕环与手持柄交界融合于乳晕环边缘,在此交界处均难以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乳晕环径确定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包括立杆、上滑环、下滑环、多个第一伞杆、多个第一撑杆、多个第二伞杆、多个第二撑杆、多个弧形条和多个刀片;
[0005]所述立杆的下端用以贴合在患者的乳头乳尖的中部;
[0006]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和多个所述弧形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伞杆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撑杆和多个所述刀片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一一对应;
[0007]所述上滑环和下滑环均滑动套设在所述立杆上,且所述上滑环位于所述下滑环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和多个所述第二撑杆均分别周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杆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一伞杆的一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下滑环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二伞杆的下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滑环的下端,每个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
[0008]多个所述弧形条与多个第一伞杆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刀片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弧形条内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每个所述刀片的一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且所述刀片的刀刃朝下,人为上下滑动所述下滑环至多个所述弧形条的内侧与患者的乳头外缘贴合,人为上下滑动所述上滑环
以带动多个所述刀片同步移动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确定患者乳晕的边缘,并转动所述立杆带动多个所述刀片在患者乳房上划出环形切口。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以患者乳头为中心,并在转动立杆时利用在患者乳晕上利用刀片划出一个形状规则且均一的圆环形切口,并以圆环形的切口作为乳晕边缘进行乳晕整形手术。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杆竖向设置,其上具有沿上下方向设有长度刻度,且其长度刻度的起始刻度位于所述立杆的下端,且所述第一撑杆的长度为第二撑杆长度的1/3,所述第一伞杆为第二伞杆长度的1/3。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将上滑块滑动至其下端距立杆下端的间距为下滑环下端至立杆下端间距的三倍,再转动立杆利用刀片切出的圆环形切口的直径为乳头直径的三倍,恰好符合乳头:乳晕直径比为 1:3这一黄金比例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乳晕大小进行优化处理。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比例调节更加精准。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伞杆设有3

4个,且所述弧形条的弧心角为 60

90
°
,且其对应的半径为0.3

0.8cm。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刚好与目前东方女性的乳头尺寸相匹配。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伞杆设有2

4个,且所述刀片的长度为1

3mm。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刀片的转动轨迹的宽度尽量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乳晕环径确定装置的结构简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弧形条的分布示意图。
[0020]图中:1立杆、2上滑环、3下滑环、4第一伞杆、5第一撑杆、6第二伞杆、 7第二撑杆、8弧形条、9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包括立杆1、上滑环2、下滑环3、多个第一伞杆4、多个第一撑杆5、多个第二伞杆 6、多个第二撑杆7、多个弧形条8和多个刀片9;
[0023]所述立杆1的下端用以贴合在患者的乳头乳尖的中部;
[0024]多个所述第一撑杆5和多个所述弧形条8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伞杆4 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撑杆7和多个所述刀片9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一一对应;
[0025]所述上滑环2和下滑环3均滑动套设在所述立杆1上,且所述上滑环2 位于所述下
滑环3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撑杆5和多个所述第二撑杆7均分别周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杆1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一伞杆4 的一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下滑环3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的下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滑环2的下端,每个所述第一撑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4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6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
[0026]多个所述弧形条8与多个第一伞杆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刀片9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弧形条8内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4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每个所述刀片9的一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6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且所述刀片9的刀刃朝下,人为上下滑动所述下滑块3至多个所述弧形条8的内侧与患者的乳头外缘贴合,人为上下滑动所述上滑环2以带动多个所述刀片9同步移动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确定患者乳晕的边缘,并转动所述立杆1带动多个所述刀片9在患者乳房上划出环形切口,如此可以患者乳头为中心,并在转动立杆时利用在患者乳晕上利用刀片划出一个形状规则且均一的圆环形切口,并以圆环形的切口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晕环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1)、上滑环(2)、下滑环(3)、多个第一伞杆(4)、多个第一撑杆(5)、多个第二伞杆(6)、多个第二撑杆(7)、多个弧形条(8)和多个刀片(9);所述立杆(1)的下端用以贴合在患者的乳头乳尖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一撑杆(5)和多个所述弧形条(8)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伞杆(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撑杆(7)和多个所述刀片(9)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一一对应;所述上滑环(2)和下滑环(3)均滑动套设在所述立杆(1)上,且所述上滑环(2)位于所述下滑环(3)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撑杆(5)和多个所述第二撑杆(7)均分别周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杆(1)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一伞杆(4)的一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下滑环(3)的下端,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的下端环向间隔均匀的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滑环(2)的下端,每个所述第一撑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4)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6)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弧形条(8)与多个第一伞杆(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刀片(9)与多个所述第二伞杆(6)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弧形条(8)内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一伞杆(4)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每个所述刀片(9)的一侧中部与对应所述第二伞杆(6)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且所述刀片(9)的刀刃朝下,人为上下滑动所述下滑环(3)至多个所述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宇穆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