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帽夹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69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帽夹灯,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壳体开口处的盖体、嵌设在盖体与壳体之间的灯罩、固定在壳体开口处内部的灯板、固定在壳体内部并与灯板相连的电池以及固定在灯板左右两侧的充电接口和开关;还包括背架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背架上的U型金属夹,壳体的后侧顶部向上形成有底座,对应地,背架的顶部向前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耳块,两个耳块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固定在帽檐上,又能固定在头带上,使用灵活方便,进而扩大了适用范围。范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帽夹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帽夹灯。

技术介绍

[0002]帽夹灯是指能够固定在帽檐上的灯具,因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而应用广泛,常用于光线较暗的工作环境中;近年来,帽夹灯也越来越受夜晚钓鱼爱好者的喜爱;现有的帽夹灯固定方式单一,只能固定在帽檐上,使用较为不便,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方便并扩大了适用范围的帽夹灯。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帽夹灯,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壳体开口处的盖体、嵌设在盖体与壳体之间的灯罩、固定在壳体开口处内部的灯板、固定在壳体内部并与灯板相连的电池以及固定在灯板左右两侧的充电接口和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架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背架上的U型金属夹,所述壳体的后侧顶部向上形成有底座,对应地,所述背架的顶部向前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耳块,两个所述耳块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背架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通过开口槽的顶部开口处竖直插入在开口槽中,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下侧贴合在开口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开口槽的底面与下侧内壁之间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顶部内壁上向下形成有卡条,所述卡条的端部后侧向外形成有卡块,对应地,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块嵌入在卡孔中,所述卡块的下侧压紧在卡孔的下侧内壁上;所述开口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挡条,两个所述挡条分别贴合在U型金属夹的前部后方左右两侧边缘;所述背架的左右两侧边缘还均开设有一个头带槽,两个所述头带槽的外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U型金属夹的后部端部向前形成有折弯槽。
[0005]优选地,所述卡条的端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折弯块。
[0006]优选地,所述背架的前侧还向外形成有两个压条,两个所述压条对称设于开口槽的左右两侧。
[0007]优选地,所述背架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沉槽,两个所述沉槽分别对称设于两个压条的外侧,两个所述沉槽的底部分别与开口槽的左右两侧内壁相互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U型金属夹中还开设有多个省料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既能固定在帽檐上,又能固定在头带上,使用灵活方便,进而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分解结构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背架和U型金属夹左后侧分解结构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背架和U型金属夹左前侧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4]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5]如图1~3所示,一种帽夹灯,包括灯体1,灯体1包括壳体11、可拆卸的固定在壳体11开口处的盖体14、嵌设在盖体14与壳体11之间的灯罩15、固定在壳体11开口处内部的灯板12、固定在壳体11内部并与灯板12相连的电池13以及固定在灯板12左右两侧的充电接口17和开关16;按动开关16以接通电源,电池13提供电能给灯板12以使灯板12发光,灯板12发出的光线经灯罩15向前射出以起到照明作用,电池13电量耗尽后可借助充电接口17对其进行充电,上述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还包括背架2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背架2上的U型金属夹3,壳体11的后侧顶部向上形成有底座111,对应地,背架2的顶部向前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耳块21,两个耳块21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底座111的左右两侧;背架2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槽22,U型金属夹3的前部通过开口槽22的顶部开口处竖直插入在开口槽22中,U型金属夹3的前部下侧贴合在开口槽22的底部内壁上;开口槽22的底面与下侧内壁之间开设有槽孔23,槽孔23的顶部内壁上向下形成有卡条24,卡条24的端部后侧向外形成有卡块25,对应地,U型金属夹3的前部开设有卡孔31,卡块25嵌入在卡孔31中,卡块25的下侧压紧在卡孔31的下侧内壁上;开口槽2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挡条26,两个挡条26分别贴合在U型金属夹3的前部后方左右两侧边缘;背架2的左右两侧边缘还均开设有一个头带槽27,两个头带槽27的外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缺口28;U型金属夹3的后部端部向前形成有折弯槽33。
[0016]卡条24的端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折弯块29。
[0017]背架2的前侧还向外形成有两个压条210,两个压条210对称设于开口槽22的左右两侧。
[0018]背架2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沉槽211,两个沉槽211分别对称设于两个压条210的外侧,两个沉槽211的底部分别与开口槽22的左右两侧内壁相互连通。
[0019]U型金属夹3中还开设有多个省料孔32。
[0020]使用时:将头带经由两个缺口28穿过两个头带槽27并位于壳体11与背架2之间,同
时借助两个压条210将头带压紧在壳体11的后侧,然后就可以将头带戴在头部以使灯体1位于佩戴者的前侧,最后就可借助灯板12发出的光线对佩戴者前方的区域进行照明;借助两个耳块21与底座11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关系可以上下摆动灯体1,进而调节照明光线的角度。
[0021]若没有头带时,还可借助U型金属夹3夹紧在帽檐上,然后将灯体1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发出的光线朝前照射。
[0022]用手指从下往上扣住折弯块29并向前掰动,进而带动卡块25向前移动以离开卡孔31,最后向上拉动U型金属夹3以使其前部离开开口槽22即可。
[0023]本技术既能固定在帽檐上,又能固定在头带上,使用灵活方便,进而扩大了适用范围。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帽夹灯,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壳体、可拆卸的固定在壳体开口处的盖体、嵌设在盖体与壳体之间的灯罩、固定在壳体开口处内部的灯板、固定在壳体内部并与灯板相连的电池以及固定在灯板左右两侧的充电接口和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架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背架上的U型金属夹,所述壳体的后侧顶部向上形成有底座,对应地,所述背架的顶部向前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耳块,两个所述耳块分别可转动的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背架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通过开口槽的顶部开口处竖直插入在开口槽中,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下侧贴合在开口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开口槽的底面与下侧内壁之间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顶部内壁上向下形成有卡条,所述卡条的端部后侧向外形成有卡块,对应地,所述U型金属夹的前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块嵌入在卡孔中,所述卡块的下侧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智武何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智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