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49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涉及直线模组领域。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包括模组基座、模组主动端和模组从动端,所述模组基座为基座型材,所述模组基座的后侧贯穿至模组基座的内腔,所述模组基座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的内腔,所述模组主动端包括端盖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通过模组主动端、主动同步轮、电机安装座、轴承和端盖一等,主要功能为电机带动主动同步轮旋转,主动同步轮带动同步带运动,同步带带动模组滑块运动,通过模组从动端、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等,主要功能为配合主动轮拉直同步带,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直线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直线模组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市场对模组的运行精度和负载重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组包括与电机相连接的主动端,支撑模组运动的基座及滑块,辅助模组运动的从动端。
[0003]传统的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模组精度低,刚性差,无法负载更重,就会影响运动模组的使用效果,不适合推广使用。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解决了现有模组精度低,刚性差,无法负载更重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包括模组基座、模组主动端和模组从动端,所述模组基座为基座型材,所述模组基座的后侧贯穿至模组基座的内腔,所述模组基座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的内腔,所述模组主动端包括端盖一,所述模组主动端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主动同步轮,所述主动同步轮的右侧贯穿至模组主动端的右侧,所述模组主动端的右侧通过螺丝设置有电机安装座,所述模组基座包括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且位于模组基座的顶部,所述模组基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外侧设置有模组滑块,所述模组滑块的底部且位于同步带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端盖一的背面与模组主动端的正面接触,所述模组主动端的前侧通过螺丝与端盖一的后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同步带的前侧贯穿至模组主动端的内腔并与主动同步轮的表面套设,所述模组主动端的右侧开设有与主动同步轮配合使用的通槽一,所述主动同步轮的右侧设置有轴承。
[0009]优选的,所述同步带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的内腔,所述模组从动端的正面开设有与同步带配合使用的通槽二。
[0010]优选的,所述直线导轨的内腔设置有导座,且导座的外侧通过螺丝与模组滑块内腔的两侧连接,所述模组主动端和模组从动端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模组从动端由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组成。
[0011]优选的,所述直线导轨的内侧通过螺丝与模组基座的两侧连接,所述模组主动端的后侧开设有与同步带配合使用的通槽三。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通过模组主动端、主动同步
轮、电机安装座、轴承和端盖一等,主要功能为电机带动主动同步轮旋转,主动同步轮带动同步带运动,同步带带动模组滑块运动,通过模组从动端、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等,主要功能为配合主动轮拉直同步带,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通过模组基座及模组滑块、基座型材、直线导轨、同步带等,主要功能为将主动同步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模组滑块的直线运动,同时直线导轨及基座型材负责承受各方面负载对模组施加的力,保持模组刚性不变,使模组能完成高速,高精度,高负载直线运动,解决了现有模组精度低,刚性差,无法负载更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模组基座和模组主动端结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模组基座和模组主动端结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模组主动端和模组基座结构右侧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模组基座;2、模组主动端;3、模组从动端;4、端盖一;5、主动同步轮;6、电机安装座;7、同步带;8、直线导轨;9、模组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一: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包括模组基座1、模组主动端2和模组从动端3,模组基座1为基座型材,模组基座1的后侧贯穿至模组基座1的内腔,模组基座1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3的内腔,模组主动端2包括端盖一4,模组主动端2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主动同步轮5,主动同步轮5的右侧贯穿至模组主动端2的右侧,模组主动端2的右侧通过螺丝设置有电机安装座6,模组基座1包括同步带7,同步带7且位于模组基座1的顶部,模组基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8,直线导轨8的外侧设置有模组滑块9,模组滑块9的底部且位于同步带7的顶部,端盖一4的背面与模组主动端2的正面接触,模组主动端2的前侧通过螺丝与端盖一4的后侧连接。
[002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模组主动端2、主动同步轮5、电机安装座6、轴承和端盖一4等,主要功能为电机带动主动同步轮5旋转,主动同步轮5带动同步带7运动,同步带7带动模组滑块9运动,通过模组从动端3、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等,主要功能为配合主动轮拉直同步带7,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
[0024]实施例二:
[0025]请参阅图1

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同步带7的前侧贯穿至模组主动端2的内腔并与主动同步轮5的表面套设,模组主动端2的右侧开设有与主动同步轮5配合使用的通槽一,主动同步轮5的右侧设置有轴承,同步带7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3的内腔,模组从动端3的正面开设有与同步带7配合使用的通槽二,直线导轨
8的内腔设置有导座,且导座的外侧通过螺丝与模组滑块9内腔的两侧连接,模组主动端2和模组从动端3的内部结构相同,模组从动端3由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组成,直线导轨8的内侧通过螺丝与模组基座1的两侧连接,模组主动端2的后侧开设有与同步带7配合使用的通槽三。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模组基座1及模组滑块9、基座型材、直线导轨8、同步带7等,主要功能为将主动同步轮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模组滑块9的直线运动,同时直线导轨8及基座型材负责承受各方面负载对模组施加的力,保持模组刚性不变,使模组能完成高速,高精度,高负载直线运动,解决了现有模组精度低,刚性差,无法负载更重的技术问题。
[00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0029]第一步:通过模组主动端2、主动同步轮5、电机安装座6、轴承和端盖一4等,主要功能为电机带动主动同步轮5旋转,主动同步轮5带动同步带7运动,同步带7带动模组滑块9运动;
[0030]第二步:通过模组从动端3、同步轮轴承、端盖二和缓冲垫等,主要功能为配合主动轮拉直同步带7,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滑块的直线运动。
[0031]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0032]第一步:通过模组基座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包括模组基座(1)、模组主动端(2)和模组从动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基座(1)为基座型材,所述模组基座(1)的后侧贯穿至模组基座(1)的内腔,所述模组基座(1)的后侧贯穿至模组从动端(3)的内腔,所述模组主动端(2)包括端盖一(4),所述模组主动端(2)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主动同步轮(5),所述主动同步轮(5)的右侧贯穿至模组主动端(2)的右侧,所述模组主动端(2)的右侧通过螺丝设置有电机安装座(6),所述模组基座(1)包括同步带(7),所述同步带(7)且位于模组基座(1)的顶部,所述模组基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8),所述直线导轨(8)的外侧设置有模组滑块(9),所述模组滑块(9)的底部且位于同步带(7)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直线导轨式同步带运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一(4)的背面与模组主动端(2)的正面接触,所述模组主动端(2)的前侧通过螺丝与端盖一(4)的后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工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