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22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纺锤形的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端部设置有螺纹状的螺旋线圈;所述螺旋线圈内设置有弹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机器人本体以及磁性球;所述机器人本体为磁性材料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与磁性球之间的连线为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方的机器人本体为N极、磁性球为S极,在中轴线下方的机器人本体为S极、磁性球为N极,所述螺旋线圈为双螺旋线圈;所述机器人本体端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端面上与螺旋线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为金属钽构成;所述螺旋线圈截面为扁平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清理血栓,方便使用,便于回收的有益效果。于回收的有益效果。于回收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血栓疏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患血栓的人越来越多,血栓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伤害的物质,会引起人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引发心血管功能的疾病。如果心脏部位出现了血栓的症状,可能会导致瓣膜出现粘连,可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形成细菌性心内膜炎;当血栓没有完全阻塞血管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器官的缺血状态,也可能形成栓子,与血管壁分离后随血液的流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引起栓塞;如果血栓比较严重,血管全被堵塞,血液无法流到局部器官,出现缺血性坏死,更可能引起出血或者是休克的症状。血栓正在一步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摆脱血栓的困扰,血栓治疗问题刻不容缓。
[0003]纳米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位于雷诺系数很低的环境中,物体可看作在一个非常粘滞、微小以及缓慢的环境中运动,粘滞力占主导作用,惯性力则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条件下,若想驱动微纳米机器人,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动力。但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动力源如电池、发动机等很难装载在微纳米机器人中,因此,各种各样的微纳米机器人驱动方式被提出,包括自驱动(自电泳驱动、自扩散泳驱动、自热泳驱动、气泡驱动等方式)和外场驱动(磁场、声场和光驱动)。由于磁场驱动方式磁场强度较低,并且低频率磁场能够穿透生物组织且对生物体无害,成为纳米机器人领域的最有前景的驱动方式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具有清理血栓,方便使用,便于回收的有益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纺锤形的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端部设置有螺纹状的螺旋线圈;所述螺旋线圈内设置有弹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机器人本体以及磁性球;所述机器人本体为磁性材料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与磁性球之间的连线为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方的机器人本体为N极、磁性球为S极,在中轴线下方的机器人本体为S极、磁性球为N极。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机器人通过注射器注射进患有血栓的人体静脉或动脉内,在X光线的照射下,进行显影,然后磁性贴片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进行磁力变换,对纳米机器人施加不同方向的磁力,因为机器人本体的不同磁极设置,在磁力变换时,可以实现转动,又因为机器人本体后侧的螺旋线圈的设置,在转动时,可以推动机器人本体前进,实现移动,与机器人本体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的磁性球的磁极设置与机器人本体相反,且体积小于机器人本体,受到的血液阻碍也小于机器人本体,可以在磁性贴片上的磁性变化时,磁性球相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摆动,可以对血管内的血栓进行击碎,方便对血栓的清除。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线圈为双螺旋线圈;所述机器人本体端部设
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端面上与螺旋线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为金属钽构成;所述螺旋线圈截面为扁平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线圈的结构为扁平状,当磁性贴片磁场变化驱动机器人本体转动时,螺旋线圈同样会转动,在转动时,扁平状的结构形成斜面,在转动时,推动机器人本体前进或者后退,实现移动,同时连接杆的材料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磁性球摆动时,提供弹性恢复力。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包覆有分子马达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移动;所述分子马达设置为ATP合成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TP合成酶这样的分子马达,可以在进入血液后,提供动力,方便机器人本体移动,方便注射过后,纳米机器人在血管内的扩散。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器人本体直径为10nm~20nm;所述磁性球直径为8nm~12nm;所述连接杆长度为15nm~25nm,直径为2nm~3.5nm。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用于注射纳米机器人的注射器;还包括磁性贴片以及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电流流过磁性贴片内设置的耦合线圈,从而产生磁场用于驱动机器人本体以及磁性球运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为现有注射器,用于向血管内注射纳米机器人,而磁性贴片的作用,在于当纳米机器人扩散后,通过控制芯片控制磁性贴片产生磁场,对纳米机器人进行控制,对血栓进行处理。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性贴片设置有两个,贴合于人体患处的前后两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血栓手臂静脉内,可以将两个磁性贴片粘合在手臂两侧,通过外部的控制芯片控制电流流向,改变磁场方向和大小,利用磁场控制预先在注射进患处血管内的纳米机器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施例纳米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施例纳米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施例磁性贴片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机器人本体;2、螺旋线圈;3、连接杆;4、磁性球;5、连接环;6、分子马达;7、粘贴层;8、耦合线圈;9、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清理血栓,方便使用,便于回收的有益效果:包括纺锤形的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端部设置有螺纹状的螺旋线圈2;所述螺旋线圈2内设置有弹性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两端分别连接机器人本体1以及磁性球4;所述机器人本体1以及磁性球4均为磁性材料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1与磁性球4之间的连线为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方的机器人本体1为N极、磁性球4为S极,在中轴线下方的机器人本体1为S极、磁性球4为N极。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机器人通过注射器注射进患有血栓的人体静脉或动脉内,在X光线的照射下,进行显影,然后磁性贴片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进行磁力变换,对纳米机器人施加不同方向的磁力,因为机器人本体1的不同磁极设置,在磁力变换时,可以实现转动,又因为机器人本体1后侧的螺旋线圈2的设置,在转动时,可以推动机器人本体1前进,实现移动,与机器人本体1通过连接杆3进行连接的磁性球4的磁极设置与机器人本体1相反,且体积小于机器人本体1,受到的血液阻碍也小于机器人本体1,可以在磁性贴片上的磁性变化时,磁性球4相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摆动,可以对血管内的血栓进行击碎,方便对血栓的清除。
[0023]所述螺旋线圈2为双螺旋线圈2;所述机器人本体1端部设置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的端面上与螺旋线圈2一体式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为金属钽构成;所述螺旋线圈2截面为扁平状。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线圈2的结构为扁平状,当磁性贴片磁场变化驱动机器人本体1转动时,螺旋线圈2同样会转动,在转动时,扁平状的结构形成斜面,在转动时,推动机器人本体1前进或者后退,实现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纺锤形的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端部设置有螺纹状的螺旋线圈(2);所述螺旋线圈(2)内设置有弹性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两端分别连接机器人本体(1)以及磁性球(4);所述机器人本体(1)为磁性材料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1)与磁性球(4)之间的连线为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方的机器人本体(1)为N极、磁性球(4)为S极,在中轴线下方的机器人本体(1)为S极、磁性球(4)为N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清理纳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2)为双螺旋线圈(2);所述机器人本体(1)端部设置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的端面上与螺旋线圈(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为金属钽构成;所述螺旋线圈(2)截面为扁平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栓清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叶赵铁彬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一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