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977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盗锁芯,包括第一锁壳,所述第一锁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锁壳,所述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锁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轴,所述锁轴内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锁壳内的顶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弹柱,所述上弹柱的底部设置有下弹柱。该防盗锁芯,通过卡齿、齿槽、销槽、防盗块和防盗槽的设计,改变了传统防盗锁芯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盗性能,能够极大的降低被万能钥匙打开的概率,不仅使得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加强,更能为使用者减少损失,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用者的使用需求。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盗锁芯


[0001]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为防盗锁芯。

技术介绍

[0002]门锁是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普通家庭一般用防盗门锁,安全性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门锁应用广泛,可以是大家每天都可以见到的。
[0003]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防盗锁。然而,现有防盗锁的锁芯防盗能力较差,一般盗窃者在使用万能钥匙后会很容易将门锁打开,给使用者带来财产上的损失,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防盗锁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盗锁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防盗锁的锁芯防盗能力较差,一般盗窃者在使用万能钥匙后会很容易将门锁打开,给使用者带来财产上的损失,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盗锁芯,包括第一锁壳,所述第一锁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锁壳,所述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锁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轴,所述锁轴内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锁壳内的顶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弹柱,所述上弹柱的底部设置有下弹柱,所述下弹柱的顶部与上弹柱接触,所述通槽的内壁与下弹柱接触,所述第一锁壳内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销槽,所述锁轴内的靠一侧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锁壳的前表面设置有门锁钥匙,所述门锁钥匙的后端延伸至通槽的内部并与通槽的内壁接触,所述下弹柱的底部贯穿锁轴并延伸至通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槽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卡齿,所述门锁钥匙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齿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与卡齿接触,所述卡齿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齿槽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盗块,所述卡齿的顶部开设有防盗槽,所述卡齿的底部延伸至活动槽的外部。
[0006]优选的,所述活动槽与销槽之间采用上下互通式设计,所述活动槽和销槽与锁轴和第一锁壳之间均为一体化设计。
[0007]优选的,所述上弹柱的底部贯穿第一锁壳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通槽的内壁与上弹柱接触。
[0008]优选的,两个滑块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的内部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力弹簧,所述微力弹簧的底部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防盗块的底部延伸至防盗槽的内部,所述下弹柱的底部与门锁钥匙
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盗锁芯,通过卡齿、齿槽、销槽、防盗块和防盗槽的设计,改变了传统防盗锁芯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盗性能,能够极大的降低被万能钥匙打开的概率,不仅使得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加强,更能为使用者减少损失,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剖面图;
[0014]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防盗块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防盗槽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锁壳;2、第二锁壳;3、锁轴;4、弹簧;5、上弹柱;6、下弹柱;7、通槽;8、销槽;9、门锁钥匙;10、滑槽;11、卡齿;12、齿槽;13、滑块;14、防盗块;15、防盗槽;16、微力弹簧;17、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盗锁芯技术方案:防盗锁芯,包括第一锁壳1,第一锁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锁壳2,第一锁壳1和第二锁壳2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第一锁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轴3,锁轴3内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7,第二锁壳2内的顶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弹簧4,弹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弹柱5,上弹柱5的底部设置有下弹柱6,下弹柱6的顶部与上弹柱5接触,通槽7的内壁与下弹柱6接触,第一锁壳1内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销槽8,锁轴3内的靠一侧位置开设有活动槽17,第一锁壳1的前表面设置有门锁钥匙9,门锁钥匙9的后端延伸至通槽7的内部并与通槽7的内壁接触,下弹柱6的底部贯穿锁轴3并延伸至通槽7的内部,活动槽17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0,活动槽17的内部设置有卡齿11,门锁钥匙9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齿槽12,活动槽17的内壁与卡齿11接触,卡齿11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齿槽12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盗块14,卡齿11的顶部开设有防盗槽15,卡齿11的底部延伸至活动槽17的外部。
[0020]本技术中:活动槽17与销槽8之间采用上下互通式设计,活动槽17和销槽8与锁轴和第一锁壳1之间均为一体化设计;通过销槽8的设置,能够用来与卡齿11进行卡接,从而起到防盗作用。
[0021]本技术中:上弹柱5的底部贯穿第一锁壳1并延伸至其内部,通槽7的内壁与上弹柱5接触;通过通槽7的设置,便于门锁钥匙9进出。
[0022]本技术中:两个滑块13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10的内部且与滑槽10的内壁接触,滑块13与滑槽10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滑块13和滑槽10的设置,使得卡齿11能够
进行活动。
[0023]本技术中:滑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力弹簧16,微力弹簧16的底部与滑槽10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微力弹簧16的设置,能够带动滑块13向下滑动。
[0024]本技术中:防盗块14的底部延伸至防盗槽15的内部,下弹柱6的底部与门锁钥匙9接触;通过防盗块14和防盗槽15的设置,能够加强本装置的防盗性能,且门锁钥匙9的靠前端位置采用磁性材质制成。
[0025]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如图1、3所示,将门锁钥匙9直接插进通槽7内,门锁钥匙9顶部的槽就会与下弹柱6一一对应(此为现有技术),当门锁钥匙9底部的齿槽12移动至与活动槽17相对的位置时,因门锁钥匙9上的齿槽12开设在门锁钥匙9的磁性部位处,使得此处具有较强的磁吸力(在此我们设定一帕的吸力能够将卡齿11吸上来),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就会将活动槽17内的卡齿11向上吸附至齿槽12,当卡齿11向上移动后,卡齿11的底部就会从销槽8内移出,当卡齿11向上移动至齿槽12内其上的防盗槽15就会与防盗块14的底部贴合(在此我们设定防盗块14的厚度为0.01MM,防盗槽15与防盗块14为对应设置),这样卡齿11就会完全从销槽8内移出,解除锁芯3与第一锁壳1之间的限位,此时使用者转动门锁钥匙9就可以打开门锁,若是防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盗锁芯,包括第一锁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锁壳(2),所述第一锁壳(1)和第二锁壳(2)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锁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锁轴(3),所述锁轴(3)内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7),所述第二锁壳(2)内的顶部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弹簧(4),所述弹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弹柱(5),所述上弹柱(5)的底部设置有下弹柱(6),所述下弹柱(6)的顶部与上弹柱(5)接触,所述通槽(7)的内壁与下弹柱(6)接触,所述第一锁壳(1)内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销槽(8),所述锁轴(3)内的靠一侧位置开设有活动槽(17),所述第一锁壳(1)的前表面设置有门锁钥匙(9),所述门锁钥匙(9)的后端延伸至通槽(7)的内部并与通槽(7)的内壁接触,所述下弹柱(6)的底部贯穿锁轴(3)并延伸至通槽(7)的内部,所述活动槽(17)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0),所述活动槽(17)的内部设置有卡齿(11),所述门锁钥匙(9)底部的靠前端位置开设有齿槽(12),所述活动槽(17)的内壁与卡齿(11)接触,所述卡齿(11)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豪韦运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奥博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