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东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55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涉及建筑绿化技术领域,包括培养槽、网格、透气孔、蓄水池、输水管、第一阀门、滴灌管、备用管、自来水管和第二阀门等等,所述网格设置在培养槽内,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培养槽上,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培养槽的正上方,所所述输水管连接在蓄水池下方,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滴灌管设置在蓄水池的正下方,所述滴灌管一端连通在输水管上,所述滴灌管另一端封闭,所述备用管设置在蓄水池的侧面,所述备用管末端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自来水管上,其余结构设置在培养槽与蓄水池之间,该装置具有可伸缩的保温结构,全面的蓄水灌溉结构以及透气结构。蓄水灌溉结构以及透气结构。蓄水灌溉结构以及透气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绿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绿化是指通过在建筑物上直接或间接附着可供绿化植物生长的环境,如花盆,种植毯等,为建筑物的外立面或内部营造绿化环境,起到改善环境,提高美观度,节约能耗的效果;
[0003]传统的建筑物顶部的绿化结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在建筑物顶部雨水充足,一般绿化结构不能够对雨水收集,用于之后对植物的降温和灌溉,冬季天气寒冷,植物容易冻伤,而建筑物顶部阳光充足,传统设备缺乏对阳光进行利用然后用于植物保温的结构,传统设备种植植物的根部空间密闭不透气,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高空风大,植物易倒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能够收集雨水对植物进行灌溉,设置了类似于大棚的结构,可对植物进行保温,植物根部通风良好,植物固定稳固,不易倾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培养槽、网格、透气孔、蓄水池、输水管、第一阀门、滴灌管、备用管、自来水管、第二阀门、电机、缠绳盘、支撑柱、滑杆、塑料薄膜、牵引杆和牵引绳,所述培养槽为方形槽体,所述网格设置在培养槽内,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培养槽的四周,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培养槽的正上方,所述蓄水池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水口,所述输水管连接在漏水口处,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滴灌管设置在蓄水池的正下方,所述滴灌管一端连通在输水管上,所述滴灌管另一端封闭,所述备用管设置在蓄水池的侧面,所述备用管末端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自来水管上,所述电机设置在蓄水池的四个侧面上,所述缠绳盘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培养槽与蓄水池之间的四个角上,所述支撑柱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滑杆两端配合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塑料薄膜设置在蓄水池与滑杆之间,所述牵引杆垂直固定在滑杆上,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在缠绳盘上,另一端固定在滑杆的中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和塑料薄膜均为透明结构,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防水外壳。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处于网格的下方,所述网格与培养槽底部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呈方形螺旋状,所述滴灌管的底部均匀开设滴灌孔。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的展开长度等于支撑
柱的长度,所述滑杆为磁性金属,所述培养槽顶部设置有磁铁。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中,设置了蓄水池,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在需要时进行滴灌,滴灌管的滴灌范围广,能够全面灌溉,在干旱时,还可打开自来水供水灌溉,设置了网格,可对植株进行限制,减少倒伏,透气孔可增加根部含氧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0013]本技术还设置了可折叠的塑料薄膜,可在环境适宜时收起,在天气寒冷时展开,使得植物充分吸收阳光的热量,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效果,防止植物冻伤,灵活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仰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侧视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培养槽;2、网格;3、透气孔;4、蓄水池;5、输水管;6、第一阀门;7、滴灌管;8、备用管;9、自来水管;10、第二阀门;11、电机;12、缠绳盘;13、支撑柱;14、滑杆;15、塑料薄膜;16、牵引杆;17、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0021]参见图1~图3,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培养槽1、网格2、透气孔3、蓄水池4、输水管5、第一阀门6、滴灌管7、备用管8、自来水管9、第二阀门10、电机11、缠绳盘12、支撑柱13、滑杆14、塑料薄膜15、牵引杆16和牵引绳17,培养槽1为方形槽体,网格2设置在培养槽1内,透气孔3开设在培养槽1的四周,透气孔3处于网格2的下方,网格2与培养槽1底部内壁之间留有空隙,不会限制根部生长,蓄水池4设置在培养槽1的正上方,蓄水池4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水口,输水管5连接在漏水口处,输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滴灌管7设置在蓄水池4的正下方,滴灌管7一端连通在输水管5上,滴灌管7另一端封闭,滴灌管7呈方形螺旋状,滴灌管7的底部均匀开设滴灌孔,滴灌更全面均匀,备用管8设置在蓄水池4的侧面,备用管8末端与自来水管9连通,第二阀门10设置在自来水管9上,电机11设置在蓄水池4的四个侧面上,电机11外部设置有防水外壳,不易受到雨水损伤,缠绳盘12安装在电机11的输出端,支撑柱13固定在培养槽1与蓄水池4之间的四个角上,支撑柱13两侧开设有凹槽,滑杆14两端配合设置在凹槽内,滑杆14为磁性金属,培养槽1顶部设置有磁铁,可将滑杆14吸附在培养槽1顶部,不易滑落,塑料薄膜15设置在蓄水池4与滑杆14之间,塑料薄膜15的展开长度等于支撑柱13的长度,蓄水池4和塑料薄膜15均为透明结构,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牵引杆16垂直固定在滑杆14上,牵引绳17一端缠绕在缠绳盘12上,另一端固定在滑杆14的
中部。
[002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培养槽1内填充入营养土,将植物种植在网格2形成的孔洞内,蓄水池4在雨天收集雨水,在需要时打开第一阀门6,使用滴灌管7进行灌溉,如果遇到干旱时节,蓄水池4内无雨水,可打开第二阀门10,将自来水填充进蓄水池4中进行灌溉,在冬季的寒冷天气下,可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缠绳盘12转动,将缠绕的牵引绳17松开,滑杆14因重力开始下降,将塑料薄膜15展开,最终,滑杆14吸附在培养槽1的顶部,将内部空间封闭,阳光透过蓄水池4和塑料薄膜15对内部空间进行加热,植物呼吸作用也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逸散速度较慢,从而起到保温效果,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1)、网格(2)、透气孔(3)、蓄水池(4)、输水管(5)、第一阀门(6)、滴灌管(7)、备用管(8)、自来水管(9)、第二阀门(10)、电机(11)、缠绳盘(12)、支撑柱(13)、滑杆(14)、塑料薄膜(15)、牵引杆(16)和牵引绳(17),所述培养槽(1)为方形槽体,所述网格(2)设置在培养槽(1)内,所述透气孔(3)开设在培养槽(1)的四周,所述蓄水池(4)设置在培养槽(1)的正上方,所述蓄水池(4)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水口,所述输水管(5)连接在漏水口处,所述输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所述滴灌管(7)设置在蓄水池(4)的正下方,所述滴灌管(7)一端连通在输水管(5)上,所述滴灌管(7)另一端封闭,所述备用管(8)设置在蓄水池(4)的侧面,所述备用管(8)末端与自来水管(9)连通,所述第二阀门(10)设置在自来水管(9)上,所述电机(11)设置在蓄水池(4)的四个侧面上,所述缠绳盘(12)安装在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柱(13)固定在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