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444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涉及电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电离装置主体,所述电离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有机肥生产装置,所述有机肥生产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气排放管道,所述电离装置主体包括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下侧设置有双重电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废气排放管道、过滤机构套壳、第一卡槽、过滤板和滤后排气管道之间的配合,通过废气排放管道将有机肥生产装置中产生的废气排进过滤机构套壳内部,利用过滤板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再配合滤后排气管道将过滤后的废气排进电离装置,避免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入电离装置内部对电离过程造成不利的干扰。不利的干扰。不利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有机肥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有刺激性气味的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采用电离装置对有机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进行电离处理。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电离设备都是直接对废气进行电离处理,忽略了废气电离前的过滤处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长时间进入电离装置容易造成设备内部积灰,需要频繁花费时间清理电离设备,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0005]2、现有电离装置使用时,仅考虑单一的方式对废气进行电离处理,利用废气在溶剂中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单一,对废气的电离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废气过滤前过滤掉固体颗粒杂质的功能,解决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入电离装置内部对电离过程造成不利的干扰,以及造成电离装置内部积累杂质,需要频繁清理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离装置形式单一,废气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以达到通过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多重形式,充分利用新型材料,提高废气电离效率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包括电离装置主体,所述电离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有机肥生产装置,所述有机肥生产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气排放管道,所述电离装置主体包括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下侧设置有双重电离机构。
[0009]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机构套壳,所述过滤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过滤机构套壳的底部设置有滤后排气管道,所述过滤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
[0010]所述双重电离机构包括有第一电离机构和第二电离机构,所述第二电离机构设置在第一电离机构的右侧,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和第二电离机构中间设置有通气管道。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的一端延伸至电离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废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的一侧与过滤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板的两端与第一卡槽的内部卡接,所述滤后排气管道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包括有第一电离机构套壳,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加湿器,所述空气加湿器的一侧与第一电
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外侧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且与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气加湿器的下方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的一端与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槽。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部与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纳米微电解材料复合板,所述纳米微电解材料复合板的外表面与第二卡槽的内壁卡接。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电离机构包括有第二电离机构套壳,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且与第二电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且与第一电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离机构套壳的内部设置有电离瓶,所述电离瓶的底部与第二电离机构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离机构套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阀门。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1、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采用废气排放管道、过滤机构套壳、第一卡槽、过滤板和滤后排气管道之间的配合,通过废气排放管道将有机肥生产装置中产生的废气排进过滤机构套壳内部,利用过滤机构套壳内部的第一卡槽将过滤板卡接固定在过滤机构套壳的内部,利用过滤板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再配合滤后排气管道将过滤后的废气排进电离装置,避免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入电离装置内部对电离过程造成不利的干扰。
[0019]2、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采用空气加湿器、增压泵电极、纳米微电解材料复合板、通气管道和电离瓶之间的配合,通过增压泵对第一电离机构套壳内部进行加压,利用电极提供低压电场,再配合空气加湿器提供纳米微电解材料复合板释放大量羟基负离子所需的湿度条件,再利用通气管道将第一电离机构处理后的气体导入第二电离机构中,通过电离瓶对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电离处理,提高废气电离的效率,保证电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过滤机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第一电离机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第二电离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电离装置主体;2、有机肥生产装置;21、废气排放管道;3、过滤机构;31、过滤机构套壳;32、第一卡槽;33、过滤板;34、滤后排气管道;4、双重电离机构;41、第一电离机构;411、第一电离机构套壳;412、空气加湿器;413、增压泵;414、电极;415、第二卡槽;416、纳米微电解材料复合板;42、第二电离机构;421、第二电离机构套壳;422、通气管道;423、电离瓶;424、排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包括电离装置主体1,电离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有机肥生产装置2,有机肥生产装置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气排放管道21,电离装置主体1包括有过滤机构3,过滤机构3的下侧设置有双重电离机构4,过滤机构3包括有过滤机构套壳31,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槽32,过滤机构套壳31的底部设置有滤后排气管道34,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33,双重电离机构4包括有第一电离机构41和第二电离机构42,第二电离机构42设置在第一电离机构41的右侧,第一电离机构41和第二电离机构42中间设置有通气管道422,废气排放管道21的一端延伸至电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废气排放管道21的另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卡槽32的一侧与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33的两端与第一卡槽32的内部卡接,滤后排气管道34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包括电离装置主体(1),所述电离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有机肥生产装置(2),所述有机肥生产装置(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气排放管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装置主体(1)包括有过滤机构(3),所述过滤机构(3)的下侧设置有双重电离机构(4);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有过滤机构套壳(31),所述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槽(32),所述过滤机构套壳(31)的底部设置有滤后排气管道(34),所述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33);所述双重电离机构(4)包括有第一电离机构(41)和第二电离机构(42),所述第二电离机构(42)设置在第一电离机构(41)的右侧,所述第一电离机构(41)和第二电离机构(42)中间设置有通气管道(4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21)的一端延伸至电离装置主体(1)的内部,所述废气排放管道(21)的另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槽(32)的一侧与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3)的两端与第一卡槽(32)的内部卡接,所述滤后排气管道(34)的一端延伸至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部且与过滤机构套壳(31)的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生产用新型电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离机构(41)包括有第一电离机构套壳(411),所述第一电离机构套壳(4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川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明峰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