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444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围隔主体为上端和下端开口的框架结构,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可埋入水底泥层的卷边,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的上端开口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将下端开口密封的可拆卸面,可拆卸面与围隔主体底端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其围隔主体底部为可拆卸结构,可选择是否与水底中泥土接触;该围隔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湖库的野外围隔试验。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湖库的野外围隔试验。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湖库的野外围隔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功能。水库是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可起到拦洪蓄水、调节水流、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我国湖泊和水库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进而造成诸如蓝藻水华、鱼类死亡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0003]目前国内外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然而水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治理技术效果的评价、验证及优化,需要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为前提,而在整个大水域开展技术示范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在湖泊和水库局部区域构建围隔装置成为评价治理技术效果,优化野外工作参数的理想方法,降低了试验成本,也为科技工作者带来操作上的便捷。
[0004]关于围隔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技术方案,在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可控沉浮式围隔实验装置(CN201510185746.9)”公开了一种由浮力调节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围隔袋和沉石组成的围隔装置。浮力调节器固定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外侧,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下方密封连接围隔袋,沉石固定在围隔袋下方。该专利技术不足之处在于该围隔装置底部是密封的,在特定的技术示范时,不能与泥土相连,无法体现泥土系统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且装置抗风浪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该装置操作便捷,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围隔底端可拆卸,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
[0006]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围隔主体为上端和下端开口的框架结构,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可埋入水底泥层的卷边,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的上端开口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将下端开口密封的可拆卸面,可拆卸面与围隔主体底端为可拆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卷边内部装有填料袋,填料袋内装有重物。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卷边中包裹有穿线器,穿线器用于固定填料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三脚支撑架,立杆下端设置三脚支撑架,插入水底的泥土中,上端通过卡扣进行拉伸或缩短,结合插栓进行高度调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立杆还包括定滑轮、牵引绳、固定环,立杆的上部安装定滑轮,牵引
绳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杆的定滑轮上,牵引绳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固定潜水泵、水质在线监测仪,所述潜水泵用于抽水至围隔,混匀围隔主体内的水体或排出围隔主体内的水体,所述水质在线监测用于监测围隔主体内不同位置常规水质理化参数。
[0011]进一步的,可拆卸面通过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与围隔主体底端连接。
[0012]进一步的,围隔主体竖直四面的结合处通过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所述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上标记有刻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浮漂单元由浮管和转接头组合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浮管和转接头通过插拔式方式固定,所述立杆上设有挂钩,浮漂单元对角线两端通过橡胶绑带固定在支撑杆的挂钩处。
[0014]进一步的,围隔主体呈长方体且四面上端设置若干圆孔,所述浮漂单元的浮管通过扣带与围隔主体的圆孔连接并旋转至合适刻度,然后浮管再与转接头固定连接,形成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围隔主体由加厚帆布拼接而成,材质包括PVC涂塑防水帆布、PVC刀刮防水帆布、有机硅防水帆布、PE防水布、防水防火帆布中的一种。
[0016]本技术的围隔由支撑杆、浮漂单元、围隔主体等主体结构组成,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其围隔主体底部为可拆卸结构,可选择是否与水底中泥土接触;该围隔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湖库的野外围隔试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浮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围隔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橡胶绑带,2—卷边,3—填料袋,4—三脚支撑架,5—立杆,6—挂钩,7—定滑轮,8—牵引绳,9—卡扣,10

插栓,11—固定环,12—浮管,13—转接头,14—圆孔,15—可拆卸面,16—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7—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18—扣带,19—穿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方形,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浮漂单元通过橡胶绑带1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卷边2,卷边2内部装有填料袋3,填料袋3内装有重物,所述重物可为碎石,保障卷边2可埋于水底的泥层中,支撑杆下端设置三脚支
撑架4,插入水底泥层,用于稳定围隔主体,其具有良好的抗风浪性能。
[0024]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5、挂钩6、定滑轮7、牵引绳8和三脚支撑架4,立杆5可由不锈钢制成,自带刻度,可以标记水深。立杆5下端设置三脚支撑架4,插入水底的泥土中,上端通过卡扣9可以拉伸或缩短,结合插栓10进行高度调节。
[0025]立杆5的上部安装定滑轮7,牵引绳8连接在定滑轮7上,牵引绳8上设置有固定环11,可以依据实验需要固定潜水泵、水质在线监测仪等设备,通过定滑轮7结合牵引绳8的牵拉,实现固定环上潜水泵、水质在线监测仪等设备的移动。试验需要时利用潜水泵混匀水体,以及利用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快速读出围隔内不同位置水质数据。所述潜水泵功率为可充电直流潜水泵,使用电压12V

72V,流量为3

10m3/h,功率160

300W,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为YSI水质分析仪,可以在线读取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总溶解性固体及叶绿素a等水质常规理化参数。
[0026]所述浮漂单元由若干浮管12和若干转接头13组合而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浮管12和转接头13通过插拔式方式固定,可自主拆卸,浮漂单元对角线两端均通过橡胶绑带1固定在支撑杆的挂钩6,浮管12和转接头13选用聚乙烯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围隔主体为上端和下端开口的框架结构,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两个支撑杆呈斜对角设于浮漂单元的一组对角外侧,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可埋入水底泥层的卷边(2),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的上端开口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将下端开口密封的可拆卸面(15),可拆卸面(15)与围隔主体底端为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2)内部装有填料袋(3),填料袋(3)内装有重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2)中包裹有穿线器(19),穿线器(19)用于固定填料袋(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5)、三脚支撑架(4),立杆(5)下端设置三脚支撑架(4),插入水底的泥土中,上端通过卡扣(9)进行拉伸或缩短,结合插栓(10)进行高度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5)还包括定滑轮(7)、牵引绳(8)、固定环(11),立杆(5)的上部安装定滑轮(7),牵引绳(8)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杆(5)的定滑轮(7)上,牵引绳(8)上设置有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用于固定潜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磊林莉姜红武潘雄龙萌张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