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418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第一二极管与第一电池并联,第二二极管与第二电池并联,第一电池的正极通过熔断器分别连接MOS管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第二电池的负极分别接电源管理芯片和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之间有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均并联有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当电池使用不平衡,一个电池电能耗尽或电极反转时,可通过二极管放电,可防止锂电池串联使用产生燃烧或爆炸;用MOS管控制负载,当电压过低时关闭负载电路,MOS管的栅极与源极没有压差,负载电路也不会接通。负载电路也不会接通。负载电路也不会接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电路
,尤其是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有很好的比容量,现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缺点,就是使用不当,造成锂电池过充、过电流或短路异常,可能引起严重安全风险,会产生燃烧或爆炸;当电池电压不够,串联电池获得更高的电压,安全更难处理。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一种锂电池串联型双重保护电路(申请号:CN201821901769.0),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MOS管Q1A、MOS管Q1B、MOS管Q2A和MOS管Q2B,本技术在原有电路上增加一重保护,在一级保护失效处于短路时,另一重作为备用保护关断电路,预防短路风险,在芯片U1区域一级保护功能启动时,通过电阻R5续流电阻,可确保芯片U2区域二级保护电路正常工作,可在异常解除后,正常充电激活,降低电池保护功能失效风险,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工作。
[0004]现有技术中虽然针对锂电池的过充、短路异常问题进行解决,但是没有针对锂电池电能耗尽或电极反转时,造成的问题进行解决。
[0005]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是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是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MOS管、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电池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电池并联,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通过熔断器分别连接MOS管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分别接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脚和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之间有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
[0008]优选地,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漏极之间连接负载。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
[0010]优选地,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MCU芯片,所述MCU芯片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MCU芯片通过第一电阻接电源正极。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采用整流二极管。
[0013]优选地,所述电源芯片的型号为SSP7603P36。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
BT2之间均并联由第一二极管DS1和第二二极管DS2,当电池使用不平衡,一个电池电能耗尽或电极反转时,可通过二极管放电,可有效防止锂电池串联使用产生燃烧或爆炸;用MOS管(场效应管)G1,控制负载,当电压过低时关闭负载电路,当电压降到MCU芯片不能工作时,MOS管的栅极与源极没有压差,负载电路也不会接通,电池电能通过MCU芯片等小电流元件耗尽;通过电源管理芯片给MCU供电(3.6V);第一电阻RA1和第二电阻RA2分压取样,通过MCU芯片的ADC端测量电池电压。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2、第一二极管DS1、第二二极管DS2、MOS管G1、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BT2,所述第一电池BT1与第二电池BT2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DS1与第一电池BT1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DS2与第二电池BT2并联,所述第一电池BT1的正极通过熔断器F1分别连接MOS管G1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二电池BT2的负极分别接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和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之间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
[0019]进一步的,所述MOS管G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连接负载J1。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并联。
[0021]进一步的,所述MOS管G1的漏极连接MCU芯片U1,所述MCU芯片U1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MCU芯片U1通过第一电阻R1接电源正极。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极管DS1和第二二极管DS2均采用整流二极管。
[0024]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型号为SSP7603P36。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BT2之间均并联由第一二极管DS1和第二二极管DS2,当电池使用不平衡,一个电池电能耗尽或电极反转时,可通过二极管放电,可有效防止锂电池串联使用产生燃烧或爆炸;用MOS管(场效应管)G1,控制负载,当电压过低时关闭负载电路,当电压降到MCU芯片不能工作时,MOS管G1的栅极与源极没有压差,负载电路也不会接通,电池电能通过MCU芯片U1等小电流元件耗尽;通过电源管理芯片给MCU供电(3.6V);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取样,通过MCU芯片的ADC端测量电池电压。
[0026]工作原理:
[0027]第一电池BT1与第二电池BT2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DS1与第一电池BT1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DS2与第二电池BT2并联,所述第一电池BT1的正极通过熔断器F1分别连接MOS管
G1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二电池BT2的负极分别接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和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之间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
[0028]电池正常工作时,电池的正极通过熔断器连接MOS管G1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然后分别流向负载J1和MCU芯片U1,分别为负载J1和MCU芯片U1提供电源;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电源管理芯片U2,电容具有储能作用,待电池电压过低时,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进行放电,为负载J1和MCU芯片U1供电(可供3.6V电压)。
[0029]待电池电能要耗尽时,电容(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上电能会给电池(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BT1)进行反向充电,这样会导致电池发生故障,则在电池上并联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S1和第二二极管DS2),如电容(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上电能对电池(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B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2)、第一二极管(DS1)、第二二极管(DS2)、MOS管(G1)、第一电池(BT1)和第二电池(BT2),所述第一电池(BT1)与第二电池(BT2)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DS1)与第一电池(BT1)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DS2)与第二电池(BT2)并联,所述第一电池(BT1)的正极通过熔断器(F1)分别连接MOS管(G1)的源极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二电池(BT2)的负极分别接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和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之间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三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氩电池串联使用安全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宏佳启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