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11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梁、纵向水槽、固定支座、横向水槽和若干个光伏组件,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纵向缝隙,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横向缝隙,支撑梁和纵向水槽设置在纵向缝隙下方,纵向水槽的两侧各与一个支撑梁固定,固定支座固定在纵向水槽的上方,横向水槽设置横向缝隙下方,横向水槽的端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采用了支撑梁与水槽分开的形式,水槽可以做的更加轻质,整体重量更轻,既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对建筑物的荷载也小,提高了安全性。高了安全性。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这种集成意味着更高的一体化程度,让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组件具有发电、装饰、防水等多种功能,使建筑物获得发电能力,是绿色建筑的经典模式。BIPV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能量供应效率更高,符合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基本国情。现有的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为了保证安装效果和导水性,一般都将水槽做的比较厚,增加了整体重量,也提高了成本,安装结构的整体安装也不够便捷,影响安装质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13125903U,公开日为2021年05月04日,名称为“一种光伏BIPV组件及光伏系统”,公开了一种光伏BIPV组件及光伏系统,光伏BIPV组件包括光伏瓦本体和挂接组件,挂接组件安装于光伏瓦本体靠近屋顶的一面;挂接组件包括第一挂接件和第二挂接件,第一挂接件和第二挂接件分别设置于光伏瓦本体靠近屋顶的一面,第一挂接件和第二挂接件相间隔地设置,第一挂接件与挂瓦条可拆卸地连接;至少两个光伏BIPV组件排列形成光伏屋面,在光伏屋面中,一排光伏BIPV组件的侧边与相邻另一排光伏BIPV组件的侧边搭接,在同一排光伏BIPV组件中,相邻光伏BIPV组件之间通过导水板连接;其中,一排光伏BIPV组件中的第二挂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另一排光伏BIPV组件。但是该光伏系统仍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为了保证安装效果和导水性,一般都将水槽做的比较厚,增加了整体重量,提高了产品成本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采用了支撑梁与水槽分开的形式,水槽可以做的更加轻质,整体重量更轻,既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对建筑物的荷载也小,提高了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梁、纵向水槽、固定支座、横向水槽和若干个光伏组件,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纵向缝隙,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横向缝隙,支撑梁和纵向水槽设置在纵向缝隙下方,纵向水槽的两侧各与一个支撑梁固定,固定支座固定在纵向水槽的上方,横向水槽设置横向缝隙下方,横向水槽的端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方。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纵向水槽的长度方向与纵向缝隙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横向缝隙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水槽两边搭在固定支座上,依靠两个光伏组件,长边框上粘贴泡棉胶和光伏组件自身的重量来压住水槽。支撑梁与屋顶横梁通过自攻钉固定,每两根支撑梁为一组,支撑梁撑起纵向水槽与固定支座,再通过固定支座支撑起横向水
槽和光伏组件,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横向水槽可以收集横向缝隙中的雨水,流入到纵向水槽中,纵向水槽可以收集纵向缝隙和横向缝隙中的雨水,并将雨水导入天沟中。本申请采用了独立的支撑梁与纵向水槽的形式。现有的纵向水槽既要起到导水的作用,又要承载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因此,通常情况水槽的厚度很难做到1.2mm以下。本申请采用了支撑梁与水槽分开的形式,支撑梁起到支撑组件的作用,纵向水槽只起导水作用,这样可以对纵向水槽的截面与厚度进行进一步优化,不用担心纵向水槽因受压而产生形变。从整体上来看,纵向水槽与支撑梁分开设计,纵向水槽可以做的更加轻质,整体重量更轻,既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对建筑物的荷载也小,提高了安全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水槽为“V”型结构。本申请专利设计的纵向水槽为“V”型截面,这种水槽截面较大,可以有效的应对暴雨天,迅速的将雨水导走。“V”型截面相邻两根纵向水槽之间可采用搭接的形式,防水效果更好,并且安装便捷。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为“Z”型结构。所述结构便于支撑梁连接屋顶横梁和纵向水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座上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的下侧壁分别与横向水槽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凹槽可以起到导水作用。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水槽的端面设置在凹槽上方,凹槽上设有若干个导水孔。横向水槽中的水可通过导水孔引入到纵向水槽中。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座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定位折边,定位折边与纵向水槽的侧边接触。固定支座轮廓根据支撑梁、纵向水槽的尺寸与位置配合设计,确保固定支座能够平稳的固定在支撑梁上安装配合。定位折边起到定位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座的上表面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光伏组件的侧面接触。固定支座可以通过凸台来定位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同时起到了防止光伏组件滑移的作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缝隙的上方设有纵向盖板,纵向盖板盖住纵向缝隙。根据固定支座确定好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后,通过纵向盖板来固定光伏组件,自攻钉穿过纵向盖板的预留孔位,打在固定支座上。这种组件固定方式安装便捷,牢固可靠,纵向盖板可以在纵向间隙处建立起初步的防水系统,能够隔绝95%的雨水。
[0015]作为优选,所述横向缝隙内设有泡棉。根据固定支座确定好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后,横向间隙处贴上泡棉胶带,在组件拼接的横向缝隙处建立起初步的防水系统,能够隔绝95%的雨水。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了支撑梁与水槽分开的形式,水槽可以做的更加轻质,整体重量更轻,既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对建筑物的荷载也小,提高了安全性;(2)固定支座下部轮廓根据支撑梁、纵向水槽的尺寸与位置配合设计,确保固定支座能够平稳的固定在支撑梁上安装配合;(3)纵向盖板与泡棉胶带分别在组件拼接的短边与长边间隙处建立起初步的防水系统,能够隔绝95%的雨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支撑梁1、纵向水槽2、固定支座3、凹槽3.1、定位凸台3.2、导水孔3.3、横向水槽4、光伏组件5、纵向缝隙6、横向缝隙7、纵向盖板8、泡棉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梁1、纵向水槽2、固定支座3、横向水槽4和若干个光伏组件5,纵向水槽2为“V”型结构,支撑梁1为“Z”型结构。支撑梁1与屋顶横梁通过自攻钉固定,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5之间设有纵向缝隙6,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5之间设有横向缝隙7,支撑梁1和纵向水槽2设置在纵向缝隙6下方,纵向水槽2的长度方向与纵向缝隙6的长度方向一致,纵向水槽2的两侧各与一个支撑梁1固定,固定支座3固定在纵向水槽2的上方,如图3所示,固定支座3上设有两个凹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梁、纵向水槽、固定支座、横向水槽和若干个光伏组件,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纵向缝隙,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有横向缝隙,支撑梁和纵向水槽设置在纵向缝隙下方,纵向水槽的两侧各与一个支撑梁固定,固定支座固定在纵向水槽的上方,横向水槽设置横向缝隙下方,横向水槽的端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水槽为“V”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梁为“Z”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BIPV屋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支座上设有两个凹槽。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汝强方少军吴克明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