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84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包括编织内管本体、防护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波浪形加固筋条、编织外层、内衬凸筋以及编织内层,其特点:所述编织内管本体的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固定有防护板,所述波浪形加固筋条分布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编织外层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外部,若干个所述内衬凸筋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中部,所述编织内层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若干组抗压的内衬凸筋承受压力并将压力均匀分散,减少了编织内管通水受到的压力,增强了管材的抗压强度。增强了管材的抗压强度。增强了管材的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


[0001]本技术涉及编织水管
,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

技术介绍

[0002]编织水管是指在不锈钢软管或胶管外面编织一层不锈钢丝后的产品,主要用于电气线路保护和家用龙头、马桶、花洒等管道连接器。国内编织软管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上海、浙江慈溪、余姚、玉环、福建南安、泉州、广东开平以及衡水景县等地。
[0003]现有的编织水管内管不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编织内管本体包括防护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波浪形加固筋条、编织外层、内衬凸筋以及编织内层,其特点:所述编织内管本体的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固定有防护板,所述波浪形加固筋条分布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编织外层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外部,若干个所述内衬凸筋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中部,所述编织内层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的内部。
[0006]上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07]上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加固筋条设置的数量为若干个。
[0008]上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外层包括防锈层、缓冲层、不锈钢织网层以及覆合基层,所述防锈层设置于缓冲层的上部,所述缓冲层设置于不锈钢织网层的上部,所述不锈钢织网层设置于覆合基层的上部。
[0009]上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层设置为纳米抗腐蚀涂层。
[0010]上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凸筋的顶端与两侧呈凹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通过若干组抗压的内衬凸筋承受压力并将压力均匀分散,减少了编织内管通水受到的压力,增强了管材的抗压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图中:1编织内管本体、2防护板、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波浪形加固筋条、6编织外层、61防锈层、62缓冲层、63不锈钢织网层、64覆合基层、7内衬凸筋、8编织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编织内管本体1包括防护板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波浪形加固筋条5、编织外层6、内衬凸筋7以及编织内层8,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固定有防护板2,波浪形加固筋条5分布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表面,编织外层6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部,若干个内衬凸筋7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中部,编织内层8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内部。
[0018]本技术中,其中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固定安装;波浪形加固筋条5设置的数量为若干个;编织外层6包括防锈层61、缓冲层62、不锈钢织网层63以及覆合基层64,防锈层61设置于缓冲层62的上部,缓冲层62设置于不锈钢织网层63的上部,不锈钢织网层63设置于覆合基层64的上部,防锈层61设置为纳米抗腐蚀涂层,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内衬凸筋7的顶端与两侧呈凹形,便于支撑分散压力。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内衬凸筋7与编织外层6与编织内层8的配合,可提高原有编织内管本体1结构的抗压性能,解决了现有的编织内管不能稳定抗压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若干组抗压的内衬凸筋承受压力并将压力均匀分散,减少了编织内管通水受到的压力,增强了管材的抗压强度。
[0020]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编织内管本体(1)包括防护板(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波浪形加固筋条(5)、编织外层(6)、内衬凸筋(7)以及编织内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固定有防护板(2),所述波浪形加固筋条(5)分布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编织外层(6)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外部,所述内衬凸筋(7)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中部,所述编织内层(8)设置于编织内管本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抗压结构的编织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日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