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装置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而搅拌装置则是生产混凝土的重要装置。
[0003]当搅拌装置在对原料搅拌完成后需要将混凝土向外排出,而少量的混凝土容易残留于装置内壁上,由于装置为封闭状态,造成难以对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理,混凝土长时间的积累容易凝固而影响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出料管、电机,所述出料管贯穿于搅拌筒底端面中部,且出料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搅拌筒顶部,所述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出料管(1)、电机(2),所述出料管(1)贯穿于搅拌筒(4)底端面中部,且出料管(1)上安装有阀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理机构(7),所述清理机构(7)设置于搅拌筒(4)顶部,所述清理机构(7)包括外壳(71)、通孔(72)、驱动电机(73)、主动齿轮(74)、从动齿轮(75)、金属管(76)、轴承(77)、连接机构(78)、L型杆(79)、刮板(710)和收放槽(711),所述外壳(71)锁合于搅拌筒(4)顶端面中部,且外壳(71)相连接于电机(2)底端面,所述通孔(72)开设于外壳(71)顶端面中部,且通孔(72)内侧贴合于电机(2)底部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73)安装于内侧顶端面后端,且驱动电机(73)底部输出轴相连接于主动齿轮(74)内圈,所述主动齿轮(74)与从动齿轮(75)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75)内圈紧固于金属管(76)外侧中部,所述金属管(76)内圈覆盖于搅拌杆(8)外侧顶部,且金属管(76)转动安装于外壳(71)内侧顶端面中部,所述轴承(77)嵌入于搅拌筒(4)顶端面中部,且轴承(77)内圈相连接于金属管(76)外侧中下部,所述L型杆(79)设置于搅拌筒(4)内侧,且L型杆(79)通过连接机构(78)相连接于金属管(76),所述刮板(710)设置于L型杆(79)左端面中部,且刮板(710)和L型杆(79)活动伸入于收放槽(711)内侧,所述收放槽(711)开设于搅拌筒(4)左端面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设置于搅拌筒(4)顶部,且电机(2)底部输出轴穿过搅拌筒(4)顶端面后相连接于搅拌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善能,曾祥海,黄湘寒,庞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