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55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冷凝单元包括冷却筒、设于冷却筒内的缓流筒以及液相喷淋端,缓流筒的周侧与冷却筒内壁围合形成有第一冷却空腔,缓流筒的顶面与冷却筒内顶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却空腔,液相喷淋端设置于第一冷却空腔内,第二冷却空腔与缓流筒的顶面相连通,冷却筒的废气输入端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通过废气输入端输入的废气依次经由第一冷却空腔、第二冷却空腔、缓流筒输出以降低废气的温度。解决了废气在冷凝单元内与冷却液相接触的时间较短且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冷凝单元对废气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得冷凝单元对废气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得冷凝单元对废气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废气处理工艺要求进气温度不能过高,因此一些高温废气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降温预处理,废气的降温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接触降温、间接接触降温两种。
[0003]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521132223.X的专利文献中记载,公开了旋风冷凝除焦装置,具体公开了旋风冷凝除焦装置包括冷凝器和旋风除焦器,冷凝器包括冷凝筒体、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设置在冷凝筒体下端,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冷凝筒体上端,旋风除焦器设置在冷凝筒体内部,旋风除焦器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穿过冷凝筒体与旋风除焦器上端相连,出气管穿过冷凝器顶部插入到旋风除焦器内部,旋风除焦器下端呈锥形,从冷凝器底部伸出。采用上述方式,废气与冷却液不仅相接触的时间较短,而且接触的面积较小,对废气冷却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用以解决废气在冷凝单元内与冷却液相接触的时间较短且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冷凝单元对废气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却筒、设于冷却筒内的缓流筒以及液相喷淋端,所述缓流筒的周侧与所述冷却筒内壁围合形成有第一冷却空腔,所述缓流筒的顶面与所述冷却筒内顶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却空腔,所述液相喷淋端设置于第一冷却空腔内,所述第二冷却空腔与所述缓流筒的顶面相连通,所述冷却筒的废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通过废气输入端输入的废气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冷却空腔、第二冷却空腔、缓流筒输出以降低所述废气的温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内的内顶面与缓流筒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对应缓流筒内径的区域内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缓流筒与冷却筒的连接端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冷却筒上端的侧壁位于分布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口和第二进液管口,所述第一进液管口位于第二进液管口的下方,所述液相喷淋端与第一进液管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喷淋端包括喷淋管和间隔固设于喷淋管上的若干喷头,所述喷淋管与第一进液管口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缓流筒内沿高度方向间隔且交错设置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整体呈半圆环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检修孔,且所述冷却筒上对应检修孔的位置开闭设置有密封盖。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空腔内位于排水孔和废气输入端之间固设有一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周向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漏水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空腔内位于废气输入端的上方设置有散气板,所述散气板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散气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气板上还开设有维修孔,所述散气板上对应维修孔的位置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把手。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侧壁还开设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连接管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顶端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固设有与分布盘表面相接触的刮板,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固设有转动手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顶端开设有便于对分布盘进行清扫的清洁孔,所述清洁孔上开闭设置有盖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通过缓流筒的周侧与冷却筒内壁围合形成有第一冷却空腔,缓流筒的顶面与冷却筒内顶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却空腔,液相喷淋端设置于第一冷却空腔内,第二冷却空腔与缓流筒的顶面相连通,冷却筒的废气输入端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通过废气输入端输入的废气依次经由第一冷却空腔、第二冷却空腔、缓流筒输出以降低废气的温度,提高了废气在冷凝单元内与冷却液的接触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废气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了对废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沿A

A向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的主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分布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散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包括冷凝单元1,冷凝单元1述包括冷却筒11、设于冷却筒11内的缓流筒12以及液相喷淋端13,缓流筒12的周侧与冷却筒11内壁围合形成有第一冷却空腔14,缓流筒12的顶面与冷却筒11内顶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冷却空腔14相连通的第二冷却空腔15,液相喷淋端13设置于第一冷却空腔14内,第二冷却空腔15与缓流筒12的顶面相连通,冷却筒11的废气输入端111与第一冷却空腔14相连通,通过废气输入端111输入的废气依次经由第一冷却空腔14、第二冷却空腔15、缓流筒12输出以降低废气的温度。
[0026]具体地,冷却筒11内的内顶面与缓流筒12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分布盘16,分布盘16
对应缓流筒12内径的区域内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水孔161,缓流筒12与冷却筒11的连接端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冷却空腔14相连通的排水孔121,冷却筒11上端的侧壁位于分布盘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口112和第二进液管口113,第一进液管口112位于第二进液管口113的下方,液相喷淋端13与第一进液管口112相连通,液相喷淋端13包括喷淋管131和间隔固设于喷淋管131上的若干喷头132,喷淋管131与第一进液管口112相连通。通过第二进液管口113输入的净化液经由通水孔161滴落到缓流筒12内部,通过第一进液管口112输入的净化液经由若干喷头132喷出对废气进行净化。
[0027]为了延长废气在缓流筒内与净化液相接触的时间,具体地,缓流筒12内沿高度方向间隔且交错设置有若干折流板122,折流板122整体呈半圆环状。
[0028]为了便于对冷却筒内的喷头进行维修或更换,具体地,冷却筒1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冷却空腔14相连通的检修孔,且冷却筒11上对应检修孔的位置开闭设置有密封盖114。
[0029]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空腔14内位于排水孔121和废气输入端111之间固设有一挡流板115,挡流板115的周向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漏水孔15a。
[0030]为了便于废气在冷凝单元分布均匀,具体地,第一冷却空腔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却筒、设于冷却筒内的缓流筒以及液相喷淋端,所述缓流筒的周侧与所述冷却筒内壁围合形成有第一冷却空腔,所述缓流筒的顶面与所述冷却筒内顶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却空腔,所述液相喷淋端设置于第一冷却空腔内,所述第二冷却空腔与所述缓流筒的顶面相连通,所述冷却筒的废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通过废气输入端输入的废气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冷却空腔、第二冷却空腔、缓流筒输出以降低所述废气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内的内顶面与缓流筒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对应缓流筒内径的区域内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缓流筒与冷却筒的连接端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冷却筒上端的侧壁位于分布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口和第二进液管口,所述第一进液管口位于第二进液管口的下方,所述液相喷淋端与第一进液管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喷淋端包括喷淋管和间隔固设于喷淋管上的若干喷头,所述喷淋管与第一进液管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废气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筒内沿高度方向间隔且交错设置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整体呈半圆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魏琼却运新唐兴邦徐志国李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