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306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玻璃层、第一胶粘层、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第二胶粘层、透明加热薄膜、第三胶粘层、第二玻璃层;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取向层、掺杂有二向性染料的液晶层、第二取向层和第二基材层。该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在具有随温度变色的功能的基础之上,还能够主动调控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变色。主动调控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变色。主动调控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变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


[0001]本技术涉及调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致变色薄膜产品所用的热致变色材料主要可以分为无机热致变色材料、有机热致变色材料和液晶基热致变色材料,其中液晶基热致变色材料是利用液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取向、排列方式来实现热致变色,与无机、有机热致变色材料相比,液晶基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调整,且液晶基热致变色材料无需利用小分子物质的化学变化例如氧化还原、配位变化等,因此液晶基热致变色材料耐疲劳性较好。
[0003]目前现有的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技术,主要是以环境温度控制,在高温时为低透光度状态,在低温为高透光度状态,属于被动式控制的产品。由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膜产品的被动式控制性质,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地方环境温度与日夜温差的制约,特别是在冬天或低温的地方,产品容易因达不到变色温度而无法达到低透状态,无法满足需求。如果为适应各地方而去做出多样的例如不同变色温度的产品,不仅研发困难,还会增加许多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个方法来协助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调控,帮助产品提高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该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在具有随温度变色的功能的基础之上,还能够主动调控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变色。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玻璃层、第一胶粘层、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第二胶粘层、透明加热薄膜、第三胶粘层、第二玻璃层;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取向层、掺杂有二向性染料的液晶层、第二取向层和第二基材层。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和第三胶粘层分别独立地选自包括但不限于PVB抗紫外线胶粘层或EVA抗紫外线胶粘层。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玻璃层为外侧玻璃,第二玻璃层为内侧玻璃。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分别独立地选自普白玻璃、超白玻璃、钢化玻璃、均质玻璃或low

E玻璃。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玻璃层为low

E玻璃。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变色温度在25℃ˉ45℃之间。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尺寸小于第一胶粘层的尺寸并且小于第二胶粘层的尺寸,第一胶粘层和第二胶粘层在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周围粘合密封。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透明加热薄膜的尺寸不小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尺寸。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结合了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与透明加热薄膜两种膜产品,减少了产品受到的环境制约,提高了产品适用范围。具体地,通过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实现遮阳隔热效果,通过透明加热薄膜进行实现升温效果。当阳光照射到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时或者外界温度高于变色温度时,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吸热进行变色阻隔远红外线和部分可见光,实现隔热遮阳的效果。当外界温度低于变色温度时,由透明加热薄膜升温,将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提升至变色温度达到变色效果,实现了低温条件下的遮阳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实施例中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玻璃层1、第一胶粘层2、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3、第二胶粘层4、透明加热薄膜5、第三胶粘层6、第二玻璃层7,通过多个胶粘层将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3、透明加热薄膜5结合到两层玻璃之间,得到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中,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3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31、第一取向层32、掺杂有二向性染料的液晶层33、第二取向层34和第二基材层35。掺杂有二向性染料的液晶层33例如可以是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449426.0和CN202010448521.9中描述的液晶层、活性层等。第一取向层32和第二取向层34例如分别可以是涂在第一基材层31和第二基材层35上的涂层或者在第一基材层31和第二基材层35上经摩擦形成的取向层。透明加热薄膜5可以是现有的透明加热薄膜产品,例如是将导电发热材料夹在透明材料层中制得的薄膜产品,例如可以是或者类似于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025817.8、CN200920259930.3、CN201220509608.3中描述的透明的具有加热功能的薄膜。采用透明加热薄膜5能够实现加热功能同时不影响最终可控式调光夹胶玻璃产品的透光性。
[0020]优选地,第一胶粘层2、第二胶粘层4和第三胶粘层6分别独立地选自PVB抗紫外线胶粘层或EVA抗紫外线胶粘层,用于防止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5光老化。该PVB抗紫外线胶粘层或EVA抗紫外线胶粘层可以采用现有的抗紫外线EVA粘合剂或该抗紫外线PVB粘合剂形成,例如抗紫外线EVA材料可以是现有的牌号为UL04028、UL04533、2825A、3325AC、UE3330、EV150、MA

10、3345、KA

40、VA810的EVA材料,也可以是申请号为201010011704.0、201310350244.8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示例,例如抗紫外线PVB材料可以是申请号为201611199520.5、201610099064.0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示例。
[0021]优选地,第一玻璃层1为外侧玻璃,第二玻璃层7为内侧玻璃。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3优选靠近外侧,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3更容易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而变色,透明加热薄膜5靠
近内侧,减少外界环境影响透明加热薄膜5加热。
[0022]优选地,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7分别独立地选自普白玻璃、超白玻璃、钢化玻璃、均质玻璃或low

E玻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第二玻璃层7为low

E玻璃。Low

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属于现有产品,是在玻璃表面镀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的膜形成的产品,其镀膜层对可见光高透过、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能够更好地隔热并维持良好的透光性,提高层压玻璃的日光管理性能。位于内侧的第二玻璃层7选择low

E玻璃不会影响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玻璃层、第一胶粘层、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第二胶粘层、透明加热薄膜、第三胶粘层、第二玻璃层;所述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取向层、掺杂有二向性染料的液晶层、第二取向层和第二基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层、所述第二胶粘层和所述第三胶粘层分别独立地选自PVB抗紫外线胶粘层或EVA抗紫外线胶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为外侧玻璃,所述第二玻璃层为内侧玻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液晶基热致变色薄膜的可控式夹胶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分别独立地选自包括但不限于普白玻璃、超白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桦韦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兴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