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305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灸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面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侧面开设有螺纹槽。该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通过在上壳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而在螺纹杆的外侧面则螺纹连接有活动块,并在活动块下方的底端安装有针灸针,当需要进行针灸操作时可通过开启电机即可带动螺纹杆的转动,此时在活动块内部螺纹槽的带动下即可带动活动块相对螺纹杆移动并带动底端针具的位移实现针刺操作,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即可控制刺入的深度,从而实现了方便控制针灸深度的优点。控制针灸深度的优点。控制针灸深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
,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0003]在针灸过程中一般都是中医使用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来实现针灸操作,但由于各种人群的皮肤脂肪厚度不尽相同,针具刺入的深度完全由中医的刺入力度来控制,这对中医的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能方便的控制刺入的深度,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具备方便控制针灸深度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面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侧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活动块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块的顶端与上壳体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活动块的底端与下壳体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活动块下方的底端设有针灸针。
[000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底端贯穿上壳体的顶端且与螺纹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电机为步进电机且型号为Y07
‑<br/>20D1

2401,防滑块可增加装置使用时手部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0007]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底盖,通过滑动底盖即可带动底盖相对滑道进行移动,进而对下壳体内部的针灸针进行更换。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下方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针灸针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针灸针通过磁铁与安装槽之间吸附连接,安装槽的内部为铁材料制成,针灸针可更换不同型号的针灸针来满足针灸需求。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左右两侧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内侧面与针灸针的外侧面之间相接触,位于固定板一端的限位弹簧随即提供弹力带动夹块向针灸针靠近对其进行夹紧,防止其出现位移。
[00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通过在上壳体的底端固定有下壳体,并在上壳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而在螺纹杆的外侧面则螺纹连接有活动块,并在活动块下方的
底端安装有针灸针,当需要进行针灸操作时可通过开启电机即可带动螺纹杆的转动,此时在活动块内部螺纹槽的带动下即可带动活动块相对螺纹杆移动并带动底端针具的位移实现针刺操作,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即可控制刺入的深度,从而实现了方便控制针灸深度的优点。
[0012]2、该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通过在活动块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并在针灸针的底端固定有磁铁,如需固定针灸针时可通过将针灸针的一端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此时磁铁可与安装槽内腔底端之间进行吸附,同时位于固定板一端的限位弹簧随即提供弹力带动夹块向针灸针靠近对其进行夹紧,反之即可对其进行拆卸,从而实现了方便拆装针灸针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底盖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螺纹杆和活动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电机;4、螺纹杆;5、底盖;6、滑道;7、活动块;8、螺纹槽;9、针灸针;10、磁铁;11、安装槽;12、固定板;13、夹块;14、限位弹簧;15、防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壳体2,上壳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外侧面设有活动块7,活动块7的内侧面开设有螺纹槽8,活动块7通过螺纹槽8与螺纹杆4之间螺纹连接,活动块7的顶端与上壳体1之间活动卡接,活动块7的底端与下壳体2之间活动卡接,活动块7下方的底端设有针灸针9。
[0020]其中,上壳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输出轴的底端贯穿上壳体1的顶端且与螺纹杆4之间固定连接,上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15,电机3为步进电机且型号为Y07

20D1

2401,防滑块15可增加装置使用时手部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0021]其中,下壳体2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道6,滑道6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底盖5,通过滑动底盖5即可带动底盖5相对滑道6进行移动,进而对下壳体2内部的针灸针9进行更换。
[0022]其中,活动块7下方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11,针灸针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磁铁10,针灸针9通过磁铁10与安装槽11之间吸附连接,安装槽11的内部为铁材料制成,针灸针9可更换不同型号的针灸针9来满足针灸需求。
[0023]其中,活动块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11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2,两个固定板12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14,限位弹簧14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夹
块13,夹块13的内侧面与针灸针9的外侧面之间相接触,位于固定板12一端的限位弹簧14随即提供弹力带动夹块13向针灸针9靠近对其进行夹紧,防止其出现位移。
[0024]工作原理:该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开启电机3即可带动螺纹杆4的转动,此时在活动块7内部螺纹槽8的带动下即可带动活动块7相对螺纹杆4移动并带动底端针具的位移实现针刺操作,通过控制电机3的转动即可控制刺入的深度,如需固定针灸针9时可通过将针灸针9的一端插入安装槽11的内部,此时磁铁10可与安装槽11内腔底端之间进行吸附,同时位于固定板12一端的限位弹簧14随即提供弹力带动夹块13向针灸针9靠近对其进行夹紧,反之即可对其进行拆卸。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外侧面设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内侧面开设有螺纹槽(8),所述活动块(7)通过螺纹槽(8)与螺纹杆(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块(7)的顶端与上壳体(1)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活动块(7)的底端与下壳体(2)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活动块(7)下方的底端设有针灸针(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输出轴的底端贯穿上壳体(1)的顶端且与螺纹杆(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15)。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润秋张娴胡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