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304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安全分流井、弃流截污装置、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以及雨水池,雨水经雨水汇总管进入所述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出口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的入口连接,雨水经所述弃流截污装置进行过滤后进入所述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转置为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构成的地下海绵体结构,在所述雨水收集转置上设置有前后两个检修口,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出口经取水管道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相连接,雨水经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净化处理后进入所述雨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形成对雨污水收集利用的完整系统,在面对大量降水时,具有良好的降水调蓄功能,更好的对雨水进行提取再利用。更好的对雨水进行提取再利用。更好的对雨水进行提取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养海绵一样的城市,在雨季能够将城市内降雨雨水进行收集、蓄水以及净化,当需要水资源的时候,将已经储蓄的水资源进行释放加以利用。
[0003]然而,目前雨水储蓄的系统多采用在城市绿化使建立下凹式绿地,是地面高于绿地,在绿地内设计雨水滞留设施。通过城市规划内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绿地、防护绿地、成产绿地、风林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绿地、草坪多消纳雨水。但是,在这些规划均为对城市雨水储蓄的解决,其导致的是雨水储蓄后对雨水进行再次排放,没有体现雨水可以再次利用的价值。对城市绿地雨污水进行有效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并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对雨污水进行利用的完整系统。当大量降雨时采用泵等方式进行排水或这种传统的方式导致排水不能及时,并且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安全分流井、弃流截污装置、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以及雨水池,雨水经雨水汇总管进入所述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出口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的入口连接,雨水经所述弃流截污装置进行过滤后进入所述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为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构成的地下海绵体结构,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上设置有前后两个检修口,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出口经取水管道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相连接,雨水经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净化处理后进入所述雨水池;在前的所述检修口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相连接,并在其底部安装有雨水排污泵与雨水反冲洗泵。
[0007]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反冲洗泵的一侧设置有反冲洗管路,所述反冲洗管路上安装有反冲洗阀门,所述反冲洗管路设置在雨水收集模块底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排污泵上设置有出水管道,在所述出水管道上安装有出水阀门。
[0009]进一步地,在后的所述检修口底部安装有雨水提升泵,所述雨水提升泵与所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为一体化控制柜,在柜体内设置有电气控制模块、自清洗过滤器以及紫外线消毒器。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安全分流井内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雨水汇总管的位置高于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出口位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池内净化后的雨水通过雨水供水泵取出进行再利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中形成对雨污水收集利用的完整系统,利用安全分流井、弃流截污装置对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地下海绵体结构的雨水收集装置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储蓄,在面对局部大量降水或大范围大量降水时,具有良好的降水调蓄功能,储蓄的雨水经过雨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经雨水供水泵进行对雨水进行提取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雨水收集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安全分流井;2

弃流截污装置;3

雨水收集装置;4

雨水处理装置; 5

雨水汇总管;6

检修口;7

取水管道;8

雨水池;101

溢流管;601

雨水排污泵;602

雨水反冲洗泵;603

雨水提升泵;801

雨水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安全分流井1、弃流截污装置2、雨水收集装置3、雨水处理装置4以及雨水池8,雨水经雨水汇总管 5进入所述安全分流井1,所述安全分流井1的出口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的入口连接,雨水经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进行过滤后进入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为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构成的地下海绵体结构,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上设置有前后两个检修口6,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的出口经取水管道 7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相连接,雨水经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净化处理后进入所述雨水池8;在前的所述检修口6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相连接,并在其底部安装有雨水排污泵601与雨水反冲洗泵602。
[0020]本技术中形成对雨污水收集利用的完整系统,利用安全分流井1、弃流截污装置2对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地下海绵体结构的雨水收集装置3 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储蓄,在面对局部大量降水或大范围大量降水时,具有良好的降水调蓄功能,储蓄的雨水经过雨水处理装置4进行净化处理后,对雨水进行提取再利用。
[0021]其中,所述雨水反冲洗泵602的一侧设置有反冲洗管路604,所述反冲洗管路604上安装有反冲洗阀门,所述反冲洗管路604设置在雨水收集模块底部。
[0022]所述雨水排污泵601上设置有出水管道605,在所述出水管道605上安装有出水阀门。
[0023]长时间使用后,雨污水中的小颗粒杂质会沉积在雨水收集装置3的底部,此时开启检修口6底部的雨水排污泵601与雨水反冲洗泵602,通过反冲洗管路 604将雨水收集装置3底部水搅动,从而将底部的杂质带动起来,再经雨水排污泵601将杂质排出。
[0024]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后的所述检修口6底部安装有雨水提升泵603,所述雨水提升泵603与所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相连接。
[0025]通过所述雨水提升泵603将雨水收集装置3内储存的雨水进行提升至雨水处理装
置4内,进行净化处理。
[0026]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为一体化控制柜,在柜体内设置有电气控制模块、自清洗过滤器以及紫外线消毒器。实现对雨水的净化消毒处理。
[002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安全分流井1内设置有溢流管101,所述雨水汇总管5的位置高于所述安全分流井1的出口位置。
[002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池8内净化后的雨水通过雨水供水泵801取出进行再利用。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安全分流井(1)、弃流截污装置(2)、雨水收集装置(3)、雨水处理装置(4)以及雨水池(8),其特征在于,雨水经雨水汇总管(5)进入所述安全分流井(1),所述安全分流井(1)的出口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的入口连接,雨水经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进行过滤后进入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为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构成的地下海绵体结构,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上设置有前后两个检修口(6),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的出口经取水管道(7)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相连接,雨水经所述雨水处理装置(4)净化处理后进入所述雨水池(8);在前的所述检修口(6)与所述弃流截污装置(2)相连接,并在其底部安装有雨水排污泵(601)与雨水反冲洗泵(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反冲洗泵(602)的一侧设置有反冲洗管路(604),所述反冲洗管路(604)上安装有反冲洗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速雨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