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99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属于船用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套筒组件,升降装置以及位于套筒组件上方且通过升降装置控制升降的滑筒组件;滑筒组件包括滑筒主体以及安装在滑筒主体内的防水结构,在防水结构的顶端通过吊钩与升降装置连接,末端通过法兰与连接分段连接,在连接分段的末端连接设备基座,在滑筒主体的两侧面设有两条竖直方向的导向滑槽;套筒组件包括套筒主体,在套筒主体内部的上方焊接与导向滑槽相配合的导位凸台,滑筒主体在套筒主体内沿着导位凸台与导向滑槽规定轨迹向下或向上滑动。解决了由船外作业转入船内的工作转移、由常规的人力搬抬到机械自动升降、采用模块连接形式达到仪器可拆换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船用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水文监测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监控、测量、分析以及预警等的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水文监测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目前使用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需要固定安装在水底进行检测,安装难度大,对设备的防水性能要求较高。其次现有的水文检测装置多装于舷外,多为人工的手持式悬杆测量或悬索测验,在放置过程中因人工操作的不当或在水流中上下、左右的晃动,导致设备检测数据不准确,在放置过程中没有对限位块的防护措施,使得悬杆在人工下放时容易撞击石头或水底,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了由船外作业转入船内的工作转移、由常规的人力搬抬到机械自动升降、采用模块连接形式达到仪器可拆换目的,船体支架设计隔板及管柱可水密,用导向滑槽导位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组件,升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套筒组件上方且通过升降装置控制升降的滑筒组件;所述滑筒组件包括滑筒主体(6)以及安装在所述滑筒主体(6)内的防水结构,在所述防水结构的顶端通过吊钩(7)与升降装置连接,末端通过法兰(26)与连接分段(16)连接,在所述连接分段(16)的末端连接用于放置检测设备的设备基座(17),在所述滑筒主体(6)的两侧面设有两条竖直方向的导向滑槽(21);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主体(18),在所述套筒主体(18)内部的上方焊接与所述导向滑槽(21)相配合的导位凸台(20),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所述滑筒主体(6)在所述套筒主体(18)内沿着导位凸台(20)与导向滑槽(21)规定轨迹向下或向上滑动以实现检测设备的下放和抬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主体(18)的两侧面的上方分别穿入调节限位器(22),且所述调节限位器(22)与所述导位凸台(20)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当滑筒主体(6)带动设备基座(17)移动至检测位后通过旋紧调节限位器(22)至导向滑槽(21)内进行滑筒主体(6)的位置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管柱(8),套装在所述管柱(8)外的套管(12),在所述管柱(8)和套管(12)的上方焊接有用于封装所述滑筒主体(6)顶部开口的检测口盖板(24),下方焊接有用于封装所述滑筒主体(6)底部开口的止涌板(25),所述管柱(8)和套管(12)的最底端通过法兰(26)与连接分段(16)连接,所述连接分段(16)与设备基座(17)连接,所述设备基座(17)上放置检测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水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2)与所述检测口盖板(24)之间以及与所述止涌板(25)之间分别安装一圈肘板(13),在检测口盖板(24)与止涌板(25)之间且位于上下肘板(13)的外侧设有竖直且对称的两块防水隔板(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内筒装式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郭道生庞牡刘卫斌
申请(专利权)人: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