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285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网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基于IT系统的感应模块、感应切换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感应模块以一组采集电缆护套接地环流的电流传感器为载体;所述感应切换模块以切换装置为载体,所述感应切换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切换箱中转盘的转动,连通不同位置的两组导电片;所述报警显示模块以蜂鸣器与显示屏为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绝缘智能检测系统中设置感应切换模块,当其中一电流传感器损坏失效时,此时通过控制切换装置的运行,使得另一电流传感器能够继续工作,从而使得电缆护套的环流监控能够稳定持续的进行,提高了电缆运行时的安全性。运行时的安全性。运行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安全监测
,具体的说是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缆的金属护层是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缆芯通过电流时,会在金属护层上产生环流,外护套的绝缘状态差、接地不良、金属护层接地方式不正确等等都会引起护套环流异常现象,严重威胁电缆运行安全。
[0003]公开号为CN204789736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绝缘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有主控器,分别与主控器进行连接的用于采集电缆护套接地环流的电流传感器、报警电流阀值输入按钮、声光报警灯和采集状态显示屏。本技术采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检测高压电力电缆的泄露电流,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可通过输入按钮或上位机设置报警电流阀值,当监测到电流大于所设置的报警电流阀值时,声光报警灯启动实现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检修,减低故障率,减少设备停运时间。
[0004]但上述技术中对电缆护套的环流进行监控时,由于设置单个的电流传感器,当该电流传感器因长时间工作发生损坏并失效后,需要工人对传感器进行维修或更换,在此期间电缆护套的环流监测工作无法衔接的进行,从而使得电缆容易出现故障而无法有效监测的情况。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基于IT系统的感应模块、感应切换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感应模块以一组采集电缆护套接地环流的电流传感器为载体,所述感应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并能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中央处理器;所述感应切换模块以切换装置为载体,所述感应切换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切换箱中转盘的转动,连通不同位置的两组导电片,从而控制不同电流传感器对电缆护套的环流进行监测;当其中一电流传感器损坏失效时,此时通过控制感应切换装置的运行,使得另一电流传感器能够继续工作,从而使得电缆护套的环流监控能够稳定持续的进行,提高了电缆运行时的安全性。
[0008]所述报警显示模块以蜂鸣器与显示屏为载体,所述报警显示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器能够将电流传感器传递的信息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并能根据收到的信息控制蜂鸣器进行报警。
[0009]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以控制器为载体,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和感应切换模块相连,且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能够根据中央处理器
传递的信息控制感应切换模块的自动运行;从而不再需要人工对感应切换模块进行控制,使得感应切换模块的工作能够智能化的进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感应切换模块工作不及时的情况。
[0010]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电力供应模块,所述电力供应模块以相互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为载体,所述蓄电池能够对上述模块和中央处理器进行供电;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使得上述模块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蓄电池能够为整个模块进行临时供电,减少检测系统因停电缺电,导致电缆护套的环流监测无法稳定持续进行的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切换箱,所述切换箱的中部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上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侧壁处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转盘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且所述转盘侧壁与弧形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固连有与弧形板滑动相连的滑杆,所述弧形板端部镶嵌安装有一组一号导电片,所述一号导电片上连接有与电源相连的一号电线,所述切换箱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环形均布且与弧形板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镶嵌安装有一组二号导电片,所述二号导电片上连接有与各个电流传感器相连的二号电线;现有技术中对电缆护套的环流进行监控时,往往设置单个的电流传感器,当该电流传感器因长时间工作发生损坏并失效后,需要工人对传感器进行维修或更换,在此期间电缆护套的环流监测工作无法衔接的进行,从而使得电缆容易出现故障而无法有效监测的情况;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切换装置在工作时,在电缆的检测点并排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而弧形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入其中一弧形槽中,并使得两者的一号导电片与二号导电片相连通,此时连通电源的电流传感器能够对电缆护套的环流进行监测,当该电流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此时旋转组件带动弧形板转动,使得弧形板在弧形槽的挤压下在滑杆上相对滑动,并能够滑动至相邻的弧形槽中,从而使得相邻弧形槽处连接的电流传感器与电源相连通,从而实现电流传感器对电缆护套进行无缝衔接的监测,同时多组电流传感器能够通过切换装置与总的一号电线相连,不再需要每个电流传感器设置单独的回路与控制器,从而降低了监测成本与监测装置在工作时的故障率。
[0012]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磁铁,所述转盘设置成环形状且与切换箱转动相连,所述转盘与弧形槽相对应的内壁上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牵引板,所述电磁铁设置在其中一牵引板的外端一侧,且能对牵引板进行吸引,所述牵引板沿转盘转动方向的一侧所对应的转盘内壁上固连有限位块,所述牵引板在端部扭簧的作用下与限位块挤压贴合;当需要切换不同的电流传感器进行工作时,此时电磁铁能够通过瞬时的工作,对一侧的牵引板施加瞬时的作用力,由于限位块的作用,使得牵引板在电磁铁的吸引力下,带动转盘上的弧形板顺时针转动至相邻的弧形槽处,同时当牵引板外端运动至电磁铁处时,牵引板外端在电磁铁的挤压下能够顺时针转动,减少电磁铁对牵引板的干涉,此旋转组件相较于传统电机等电动组件而言结构更简单,且使用寿命优于电机等组件,提高了切换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0013]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的伸缩囊,所述伸缩囊中部设置有供滑杆穿过的滑腔,所述一号电线贯穿滑杆内部;一号电线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滑杆对伸缩囊内部的气体加热,使其内部的气体在膨胀后带动伸缩囊同步膨胀,从而使得伸缩囊能够更有力的将弧形板压在弧形槽内部,使得两组导电片能够更稳定牢固的贴合连接,提高了电路连接时
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伸缩囊上的滑腔与滑杆之间填充有石墨粉;设置的石墨粉能够将一号电线传递至滑杆上的热量更高效的传导至伸缩囊处,提高了伸缩囊的膨胀效果,同时石墨粉也能对滑杆与滑腔的相对运动起到润滑的效果,减少两者相对运动的阻力。
[0015]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与弧形槽相贴合的外表面设有环形的密封囊,所述密封囊与伸缩囊之间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弧形槽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囊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截面的槽口宽度由内向外逐渐缩小;当弧形板与弧形槽相卡合时,弧形板能够带动体积较小的密封囊插入环形槽中,随着伸缩囊内部气体的膨胀,密封囊也会随之同步膨胀,并在环形槽的限位下与之侧壁紧密的贴合,从而能够对连通的两导电片起到防护的效果,减少两导电片受潮受污的情况,同时相互卡合的密封囊与环形槽也能对弧形板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减少弧形板在弧形槽中晃动,导致两导电片接触不良的情况。
[0016]优选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IT系统的感应模块、感应切换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感应模块以一组采集电缆护套接地环流的电流传感器为载体,所述感应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并能将采集的信息传递至中央处理器;所述感应切换模块以切换装置为载体,所述感应切换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切换箱(1)中转盘(2)的转动,连通不同位置的两组导电片,从而控制不同电流传感器对电缆护套的环流进行监测;所述报警显示模块以蜂鸣器与显示屏为载体,所述报警显示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器能够将电流传感器传递的信息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并能根据收到的信息控制蜂鸣器进行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以控制器为载体,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中央处理器和感应切换模块相连,且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能够根据中央处理器传递的信息控制感应切换模块的自动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电力供应模块,所述电力供应模块以相互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为载体,所述蓄电池能够对上述模块和中央处理器进行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IT系统绝缘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切换箱(1),所述切换箱(1)的中部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上连接有转盘(2),所述转盘(2)侧壁处设有弧形板(3),所述弧形板(3)与转盘(2)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且所述转盘(2)侧壁与弧形板(3)相对应的位置处固连有与弧形板(3)滑动相连的滑杆(5),所述弧形板(3)端部镶嵌安装有一组一号导电片(6),所述一号导电片(6)上连接有与电源相连的一号电线(7),所述切换箱(1)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环形均布且与弧形板(3)相配合的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内部镶嵌安装有一组二号导电片(9),所述二号导电片(9)上连接有与各个电流传感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强秦健周健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