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术后,腹腔镜上会粘附有血渍和其他污物,现有的对腹腔镜的清洁通常是操作人员将腹腔镜拆开后,对手柄和管体分开清洗,而对管体清洁时,先用水流对管体的外壁进行冲洗,用纱布擦拭后,用高压水枪对管体内腔冲洗,然后用管刷对管体内腔进行刷洗,但是由于腹腔镜管体的接口端直径大于其余管体,采用直抽式刷洗无法有效清洗到腹腔镜管体接口端的内壁,单处刷毛易在刷洗过程中积攒过多脏污,而使后续刷洗效果不佳,并且刷毛直接脱离腹腔镜管体内腔壁,则刷毛会有由弯曲状向笔直状回复的弹性势能,即刷毛会发生回弹,而刷毛回弹时会带动刷毛上的脏污溅射,从而污染设备,甚至影响到操作人员,而且刷毛间隙处的脏污难以直接用水流冲净,在毛刷回移时会重新污染腹腔镜管体内腔。
[0003]综上,我们提出了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采用直抽式刷洗无法有效清洗到腹腔镜管体接口端的内壁,刷毛易在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包括有安装框板(1)、清洁舱(2)和第一水箱(3);安装框板(1)左部连接有清洁舱(2);清洁舱(2)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壁清洁系统、转移系统和内腔清洁系统;安装框板(1)右部连接有外壁清洁系统;外壁清洁系统用于对腹腔镜管体的外壁清洗;清洁舱(2)右壁连接有转移系统;转移系统用于转移腹腔镜管体;清洁舱(2)后壁和左壁连接有内腔清洁系统;内腔清洁系统用于对腹腔镜管体的内腔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壁清洁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板(201)、第一喷水器(202)、第二水箱(203)、第一电动滑轨(204)、第一电动滑块(205)、第二电动滑块(206)、第二固定板(207)、载物弧板(208)、固定架(209)、擦拭布(210)、高压喷水器(211)和定位水管(212);安装框板(1)上侧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01);第一固定板(201)上等距安装有三个第一喷水器(202);安装框板(1)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箱(203);第二水箱(203)内下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滑轨(204);两个第一电动滑轨(204)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205);两个第一电动滑轨(204)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电动滑块(206);两个第一电动滑块(205)均位于两个第二电动滑块(206)的前方;两个第一电动滑块(205)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07);第二固定板(207)上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载物弧板(208);两个第二电动滑块(206)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09);固定架(209)下侧前部固定连接有擦拭布(210);第二水箱(203)右壁等距安装有三个高压喷水器(211);第二水箱(203)左壁等距连通有三个定位水管(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转板(301)、电动推杆(302)和电动机械爪(303);清洁舱(2)右壁下部安装有第一电动转板(301);第一电动转板(301)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302);两个电动推杆(302)伸缩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机械爪(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腔镜术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腔清洁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转板(401)、第二电动滑轨(402)、第三电动滑块(403)、支撑架(404)、连接盘(405)、第一电机(406)、第一转接座(407)、第二转接座(408)、微型电机(409)、连接杆(410)、第一万向节(411)、第一毛刷柱(412)、第二万向节(413)、分隔圆台(414)、第二毛刷柱(415)、L型固定板(416)和第二喷水器(417);清洁舱(2)后壁上部安装有第二电动转板(401);第二电动转板(401)前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动滑轨(402);两个第二电动滑轨(402)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电动滑块(403);两个第三电动滑块(403)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04);支撑架(404)前部连接有连接盘(405);连接盘(405)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06);第一电机(406)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恺,赵飞,陈杰,吴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系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