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259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属于转向架侧梁组对技术领域,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双定位调节装置设置有基座、集成在所述基座一端且能够折叠并多个表面与侧梁下盖板贴近的箱体、装设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箱体折叠或展开的驱动杆、以及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箱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箱体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与所述侧梁下盖板贴近的表面均具有微调机构,用于与所述侧梁下盖板下表面接触,从而使所述箱体支撑所述侧梁下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用性高,使用方便,优化了侧梁组对工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益效果。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架侧梁组对
,尤其涉及一种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轨道客车包括高铁和城铁的所有转向架构架结构中,侧梁组成结构中,下盖板均为端部位置、中间位置水平,端部位置和中间位置通过倾斜面连接,从而使下盖板形成带有一定角度的折弯件,但是,不同车型折弯件折弯角度略有不同,需要使用不同高度的方箱或垫块支撑下盖板,因此,每种车型均需要单独一套侧梁组对工装,这样导致生产车间工装数量繁杂,堆砌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车型项目生产成本;
[0003]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定位调节装置、侧梁组对工装和侧梁组对工艺,具有通用性高,使用方便,优化了侧梁组对工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同时通过缩短工装设计、制造周期来降低工艺准备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集成在所述基座(10)一端且能够折叠并多个表面与侧梁下盖板(100)贴近的箱体(30)、装设在所述基座(10)上用于驱动所述箱体(30)折叠或展开的驱动杆(11)、以及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箱体(30)的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一端与所述箱体(30)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1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0)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00)贴近的表面均具有微调机构,用于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00)下表面接触,从而使所述箱体(30)支撑所述侧梁下盖板(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的构造为两端开口、且能够在铅锤平面上展开或折叠,所述箱体(30)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00)端部水平面贴近的定位水平面(31),所述定位水平面(31)一侧通过铰链(35)旋转连接有用于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00)倾斜面贴近的定位斜面(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在铅锤平面上投影呈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所述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0)呈菱形展开或一字型折叠,并且箱体定位水平面(31)能够维持水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侧梁下盖板(100)端部水平面接触的升降定位块(50)和所述侧梁下盖板(100)倾斜面接触的支撑块;所述升降定位块(50)的构造为分体结构,其包括上垫块(51)和与所述上垫块(51)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的下垫块(52),所述上垫块(51)和所述下垫块(52)之间具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分型面(5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与所述箱体(30)螺纹连接的若干调节螺栓(4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块(5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娟姚丹丹张林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