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38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其通过在炉膛前后墙的墙面底部对应炉膛主燃区对应设置多个补风喷口,使得部分燃尽风可以通过补风喷口通入,从而对下层喷出的煤粉形成托举作用,降低前后墙对冲锅炉底部渣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下层燃烧器煤粉的供氧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改善下层燃烧器的煤粉燃尽特性,实现煤粉的有效燃烧,提高前后墙对冲锅炉的总燃尽率,并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炉底灰渣量,提升前后墙对冲锅炉的环保效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
,具体涉及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

技术介绍

[0002]煤电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煤炭的高效清洁燃烧在实现节能减排和“碳中和”方面意义重大。
[0003]目前,国内燃煤电厂针对不同煤种采用了不同的锅炉形式,其中便包括前后墙对冲型锅炉。实际应用时,前后墙对冲锅炉大多采用旋流式燃烧器,燃烧器在炉体前后两侧相向布置,煤粉由气流携带至炉膛发生升温、着火、燃尽过程,由于前后墙对应位置燃烧器相向喷出,前后燃烧器火焰在炉膛中间区域对冲形成高温区,对煤粉燃尽有利。此外,燃烧器在水平方向上并列布置,相互独立,使得烟气气流在水平方向分布均匀,相比切圆锅炉能较好的控制烟温偏差。
[0004]通常情况下,前后墙对冲锅炉燃烧器在水平方向燃尽性能差异来源于风箱内风压的分配不均造成的配风不均,燃尽性能的水平差异可以通过改变燃烧器各自的风门开度进行优化。然而,燃烧器在竖直方向上的燃尽性能差异目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由于目前国内低NOx燃烧技术的广泛应用,空气分级被普遍采用,燃尽风的份额提升并且设置在流动的下游区域(既炉膛主燃区的上部区域)喷入,这导致上层燃烧器煤粉优先接触燃尽风,因此上层燃烧器煤粉的燃烧条件较好,而下层燃烧器煤粉的燃烧条件则相对较差,使得下层燃烧器煤粉的燃尽率均低于上层燃烧器煤粉,造成整体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制约了前后墙对冲锅炉煤粉的燃尽率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能有效调整炉膛的供氧分布,改善炉膛底部的空气动力场,提升锅炉底部燃烧器煤粉的燃尽率,改善锅炉整体的燃煤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包括呈箱型的炉体,所述炉体的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均设置有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
[0007]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对应炉膛还原区设置,并对应设置有若干燃尽风喷口;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的下方,其对应炉膛主燃区设置,并对应设置有多个一次风喷口和多个二次风喷口;且
[0008]各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下方的炉体墙面上还设置有若干补风喷口,用于在炉膛底部进行补充送风。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风喷口在炉体上倾斜设置,使得其出风口斜向上指向所述炉膛主燃区。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风喷口轴线与炉体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45
°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风喷口对应炉体内燃烧器设置,且对应各所述燃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补风喷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风喷口的出风口与之对应的燃烧器在炉体轴向上对正。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补风喷口喷入的燃尽风风量占总风量的5%~20%。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风喷口的出口风速为40~80m/s。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膛前墙与所述炉膛后墙上的喷口对称设置。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呈锥形的灰斗,其顶部与炉膛前墙、炉膛后墙和炉膛侧墙的底部匹配连接;且所述补风喷口设置在炉膛前后墙与所述灰斗的连接位置。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次风喷口和所述二次风喷口一一对应,且所述一次风喷口与所述二次风喷口同轴设置。
[0018]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9]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1)本技术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通过在炉膛前后墙的墙面底部对应炉膛主燃区对应设置多个补风喷口,使得部分燃尽风可以通过补风喷口通入,从而对下层喷出的煤粉形成托举作用,降低前后墙对冲锅炉底部渣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下层燃烧器煤粉的供氧环境,使下层燃烧器煤粉的燃烧情况有效改善,提升前后墙对冲锅炉的整体燃尽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0021](2)本技术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通过优选补风喷口的设置形式以及补风喷口中燃尽风的设置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燃尽风的利用效率,提升炉膛底部煤粉的燃尽效率,减少炉底灰渣的累积,改善前后墙对冲锅炉的使用效果,提升前后墙对冲锅炉应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0022](3)本技术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改善下层燃烧器的煤粉燃尽特性,实现煤粉的有效燃烧,提高前后墙对冲锅炉的总燃尽率,并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炉底灰渣量,提升前后墙对冲锅炉的环保效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墙对冲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墙对冲锅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墙对冲锅炉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6]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0027]1、炉顶;2、炉膛侧墙;3、炉膛前墙;4、燃尽风喷口;5、二次风喷口;6、一次风喷口;7、炉膛还原区;8、炉膛主燃区;9、补风喷口;10、主燃区底墙;11、灰斗;12、炉底;13、炉膛后墙;α、补风喷口的轴线偏转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包括呈箱型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均设置有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对应炉膛还原区设置,并对应设置有若干燃尽风喷口;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的下方,其对应炉膛主燃区设置,并对应设置有多个一次风喷口和多个二次风喷口;且各所述第二位置区域下方的炉体墙面上还设置有若干补风喷口,用于在炉膛底部进行补充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中,所述补风喷口在炉体上倾斜设置,使得其出风口斜向上指向所述炉膛主燃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中,所述补风喷口轴线与炉体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45
°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后墙对冲锅炉,其中,所述补风喷口对应炉体内燃烧器设置,且对应各所述燃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补风喷口。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庆艳陈鑫科马仑张成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