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16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清洗后的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改性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疏液表面因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例如在防污、流体减阻、传热传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超疏液表面通常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物理结构)又同时具有低表面能(化学性质)。然而,在实际应用条件下(温度、湿度、外力、磨损等因素),表面结构遭到损坏或微结构中的气层被液体取代,从而使材料的疏水性失效;另一方面,含氟物质虽可降低表面能,但是在高温、高湿或强紫外环境条件下,氟化改性表面易退化;另外,频繁使用含氟物质可能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因此,一种由润滑液体灌注的超滑多孔表面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这类表面在具有良好的疏液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疏冰效果,进一步拓宽了功能表面的应用范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避免润滑液的耗损和污染,而这都会使表面的疏液和疏冰性质大打折扣。
[0003]对此,通过接枝的方法将柔性分子刷固定到表面上形成类液体润滑层能很好的避免润滑液污染与耗损问题。但是,表面接枝策略也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接枝柔性分子刷(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过程繁琐且耗时长,或是需要催化剂以及需要耗费大量溶剂去除反应液中的各种残留物(未反应完的分子链等)。这些缺点从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环境成本等多个方面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类策略的实际应用;其次,受限于表面接枝密度,不但直接影响改性表面的超疏液能力,其接枝分子稳定性也较低(因接枝密度不足易水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柔性硅氧烷分子刷接枝在基材表面,形成类液层,赋予材料优异的疏液能力,不易脱落,不易退化,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方法繁琐、易脱落受损和性能持久性不足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将清洗后的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5

30min,得预处理基底;
[0007](2)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基底和含有氯端基的硅氧烷放入真空罐中,抽真空后常温放置2

24h,取出后乙醇淋洗,烘干,得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
[0008]进一步,步骤(1)中,基底为玻璃、硅片或金属氧化物表面。
[0009]进一步,采用乙醇、丙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淋洗。
[0010]进一步,基底总面积为100

200cm2。
[0011]进一步,步骤(2)中,含有氯端基的硅氧烷和预处理基底的体积面积比为300:50

500μL/cm2。
[0012]进一步,步骤(2)中,含有氯端基的硅氧烷和预处理基底的体积面积比为300:150μL/cm2。
[0013]进一步,含有氯端基的硅氧烷为二氯二甲基硅烷。
[0014]上述的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柔性硅氧烷分子刷接枝在基材表面,形成类液层,赋予材料优异的疏液能力,不易脱落,不易退化,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方法繁琐、易脱落受损和性能持久性不足等问题。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气相沉积法,将小分子原位接枝聚合固定到材料表面形成柔性分子刷,得到的类液体润滑层不仅能很好地避免灌注润滑液污染与耗损问题,还能避免大量容易的使用,以及提高表面分子刷的接枝密度,增强分子刷的耐水解性能。表面接枝过程简便易行、无需大量溶剂,绿色环保,展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0018]3、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硅氧烷分子刷的疏液涂层(由于接枝的柔性分子链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使得整个分子刷层具有类似液体的流动性)可实现对较大表面能范围液体的疏液效果;且由于分子刷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同时具有明显的疏冰效果;同时,由于共价接枝而具有持久有效性、耐高温性、耐光降解性、耐磨性。
[0019]4、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硅氧烷分子刷的疏液涂层具有普适性,可制备在多种基底上,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其制备方法简单快捷,无需催化剂,无需耗费大量水资源以去除反应液残留物,绿色环保,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不同表面张力液体在样品上的滚落情况;
[0022]图3为测试冰黏附力的实验装置图;
[0023]图4为冰黏附测试结果;
[0024]图5为耐高温性的测试结果;
[0025]图6为耐磨性的测试结果;
[0026]图7为对酸奶的低黏附性对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将清洗后的玻璃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10min,得预处理基底;
[0030](2)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基底(100cm2)和二氯二甲基硅烷(300μL)放入真空罐中,抽真空后常温放置10h,取出后乙醇淋洗,烘干,得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
的超疏液涂层。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清洗后的玻璃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15min,得预处理基底;
[0034](2)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基底(150cm2)和二氯二甲基硅烷(300μL)放入真空罐中,抽真空后常温放置12h,取出后乙醇淋洗,烘干,得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
[0035]实施例3
[0036]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将清洗后的玻璃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20min,得预处理基底;
[0038](2)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基底(200cm2)和二氯二甲基硅烷(300μL)放入真空罐中,抽真空后常温放置15h,取出后乙醇淋洗,烘干,得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
[0039]实验例
[0040]首先,使用接触角装置测试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水、十六烷、丙酮、乙醇、DMF(N,N

二甲基甲酰胺)、DMSO(聚甲基亚砜))在实施例2所得产物的接触角后滞,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每种液体测试5次取平均值)。...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清洗后的基底在常温下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5

30min,得预处理基底;(2)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基底和含有氯端基的硅氧烷放入真空罐中,抽真空后常温放置2

24h,取出后淋洗,烘干,得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底为玻璃、硅片或金属氧化物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气相沉积接枝聚合硅氧烷分子刷的超疏液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乙醇、丙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淋洗。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辉杨邱程邓旭周昱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前沿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