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及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68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及循环系统,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一端与污水处理中心连接,另一端位于沉淀池上侧,且沿所述沉淀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二管道,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上侧,且各所述第二管道均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下端朝所述沉淀池延伸设置;多个喷洒头,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沉淀池内放置带气泡的污水,再将经过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喷洒头喷出,喷出的中水打破气泡,实现去泡的效果。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去泡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且成本较低。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及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消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及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漆,特别是水性油漆,在水、空气、油漆搅拌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通常20分钟左右油漆泡沫便会溢出沉淀池,泡沫不消除会引起水泵空吸、液位控制不精准,导致水幕墙效果不好以及后段过滤器堵塞、耗材使用增加。通过喷洒消泡剂去除泡沫是行业内涂装工序的常用方法,但是现阶段均通过人工喷洒消泡剂去除泡沫,而人工喷洒消泡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具有消泡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一端与污水处理中心连接,另一端位于沉淀池上侧,且沿所述沉淀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二管道,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上侧,且各所述第二管道均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下端朝所述沉淀池延伸设置;多个喷洒头,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
[0006]优选地,所述消泡装置还包括存储件和隔膜泵,所述存储件用于存放消泡剂和水的混合液,所述隔膜泵设置于所述存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污水处理中心和所述隔膜泵均电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中心间隔对所述第一管道供应中水;所述隔膜泵间隔抽取所述混合液,并将所述混合液注入所述第一管道内。
[0009]优选地,各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为0.8

1.2m。
[0010]优选地,各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为1m。
[001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的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沉淀池和污水处理中心,所述沉淀池用于存放带气泡的污水,并与所述污水处理中心连接。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通过在沉淀池内放置带气泡的污水,再将经过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喷洒头喷出,喷出的中水打破气泡,实现去泡的效果。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去泡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
[0014]其次,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还包括存储件和隔膜泵,所述存储件用于存放消泡剂和水的混合液,所述隔膜泵设置于所述存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隔膜泵
可以将混合液注入所述第一管道内,混合液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中水混合,并喷洒出去消除气泡。由于混合液中含有消泡剂,因此消泡效果较好。且所述隔膜泵间隔将混合液抽取并注入所述第一管道内,因此所述混合液的用量较少,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0017]1、第一管道;2、污水处理中心;3、沉淀池;4、第二管道;5、喷洒头;6、存储件;7、隔膜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1、多个第二管道4、多个喷洒头5。
[0020]其中,所述第一管道1一端与污水处理中心2连接,另一端位于沉淀池3上侧,且沿所述沉淀池3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二管道4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3上侧,且各所述第二管道4均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下端朝所述沉淀池3延伸设置;多个喷洒头5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管道4的下端。
[0021]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1一端与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连通,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处理后的中水可流入所述第一管道1内,所述第一管道1的另一端可位于所述沉淀池3的上侧,且沿所述沉淀池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管道4设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3的上侧。且各所述第二管道4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一管道1连通设置,下端朝所述沉淀池3延伸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管道4的下端均设有一个喷洒头5,所述喷洒头5具有调节功能,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并可将中水四散喷射而出。
[0022]其中,各所述第二管道4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8

1.2m,具体可以为1m。实际操作时,根据所述喷洒头5喷射出的中水的覆盖面积,来决定各所述第二管道4之间的间距。所述喷洒头5喷射出的中水覆盖所述沉淀池3中污水的全部面积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喷洒出的液体仅为中水,因此消泡成本较低。中水通过所述喷洒头5即可扩散为较小颗粒的水珠,该水珠具有一定的扩散速度,即可利用该水珠撞破气泡,实现消泡的效果。
[0023]值得注意的是,在别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管道4之间的距离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可以设为0.6m、0.7m、1.3m等;且所述第一管道1和所述第二管道4的直径、长度、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0024]为了加强消泡效果,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还包括存储件6和隔膜泵7。所述存储件6可以为存储桶或水池等装置,用于存放消泡剂和水的混合液。更为具体的,消泡剂和水的比例为1:5~10。所述隔膜泵7设置于所述存储件6中,并与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且连接的位置为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和第一个所述第二管道4之间。
[0025]其中,所述隔膜泵7可以抽取混合液,并将混合液注入所述第一管道1内。且,所述
隔膜泵7可以间隔将混合液注入所述第一管道1内,减少了消泡剂使用量的同时,混合液中的消泡剂和中水混合的较为均匀,且较为稀释的消泡剂不会堵塞所述喷洒头5,该浓度下的消泡剂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且不会对消泡剂造成浪费。
[002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管道1内的中水的流速是稳定的,在此基础上添加比例为1:5~10的消泡剂和水的混合液进入中水内,可以在所述第一管道1内得到更加稀释的消泡剂和中水的混合液,该浓度的混合液在喷洒时不会堵塞所述喷洒头5,且在起到较好消泡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消泡剂造成浪费。也就是说,该浓度的混合液在具有较好的消泡作用的同时,成本降到了最低。
[0027]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3与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连通设置,消泡后的污水可通过管道或者别的方式流入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内。所述污水处理中心2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形成了中水。中水可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所述第二管道4和所述喷洒头5喷洒再次进入所述沉淀池3内,对所述沉淀池3内的带有气泡的污水进行消泡,并共同形成污水。所述循环系统可持续利用中水,降低了成本。
[0028]其中,带有气泡的污水由外部装置持续输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一端与污水处理中心(2)连接,另一端位于沉淀池(3)上侧,且沿所述沉淀池(3)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二管道(4),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3)上侧,且各所述第二管道(4)均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下端朝所述沉淀池(3)延伸设置;多个喷洒头(5),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管道(4)的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装置还包括存储件(6)和隔膜泵(7),所述存储件(6)用于存放消泡剂和水的混合液,所述隔膜泵(7)设置于所述存储件(6)内,且与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中水的消泡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良正陈勇丁俊波王路悦
申请(专利权)人: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