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67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池、清水池、浮力桶和倒U形虹吸管,浮力桶包括桶底和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可折叠桶壁,可折叠桶壁上端设有刚性桶口边框,桶口边框上端外侧设有环形顶部配重块,对应顶部配重块下侧位置的桶口边框外侧设有浮力圈,对应浮力圈和上部配重块之间位置的可折叠桶壁上设有溢流口,虹吸管一端插设于桶腔内,虹吸管另一端插设于清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浮力桶的设置保证只有上层清液能进入到桶腔内进而回收至清水池中,有效防止污泥池池底的污泥进入清水池中,保证了废水回收质量。保证了废水回收质量。保证了废水回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沉淀回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是一种废水沉淀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净水站、污水站、回用水站,对废水进行加药、沉淀、静置、泥水分层、再启泵回收上层清液,此过程中所需周期长,往往在未完全沉淀情况下便再次排水打破泥水分层。且一般回收泵进口在水池最底端,在回收过程往往会带走底部部分污泥,整改过程对废水回收效率低,废水回收质量差造成下游水质不合格。整体造成废水回收率下降,用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废水回收时存在废水回收质量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池、清水池、浮力桶和倒U形虹吸管,污泥池内设有浮力桶,浮力桶包括桶底和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可折叠桶壁,可折叠桶壁底部设有桶底,可折叠桶壁和桶底围合形成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桶腔,桶底底部设有配重底座,配重底座坐于污泥池内部底壁上,可折叠桶壁上端设有刚性桶口边框,桶口边框上端外侧设有环形顶部配重块,对应顶部配重块下侧位置的桶口边框外侧设有浮力圈,对应浮力圈和上部配重块之间位置的可折叠桶壁上设有溢流口,虹吸管一端插设于桶腔内,虹吸管另一端插设于清水池内。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浮力圈可为充气式浮力圈,浮力圈上通过充气管连接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仅能向充气气囊内进气的单向阀,充气管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0007]上述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可还包括水泵,水泵的进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清水池内,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水管。
[0008]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浮力桶的设置保证只有上层清液能进入到桶腔内进而回收至清水池中,有效防止污泥池池底的污泥进入清水池中,保证了废水回收质量,另外缩短了回收时间,且在回收过程中能耗少。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污泥池,2为清水池,3为虹吸管,4为桶底,5为可折叠桶壁,6为配重底座,7为桶口边框,8为顶部配重块,9为浮力圈,10为溢流口,11为充气管,12为充气气囊,13为进气管,14为单向阀,15为排气管,16为排气阀,17为水泵,18为进水管,19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2]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如附图1所示,该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池1、清水池2、浮力桶和倒U形虹吸管3,污泥池1内设有浮力桶,浮力桶包括桶底4和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可折叠桶壁5,可折叠桶壁5底部设有桶底4,可折叠桶壁5和桶底4围合形成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桶腔,桶底4底部设有配重底座6,配重底座6坐于污泥池1内部底壁上,可折叠桶壁5上端设有刚性桶口边框7,桶口边框7上端外侧设有环形顶部配重块8,对应顶部配重块8下侧位置的桶口边框7外侧设有浮力圈9,对应浮力圈9和上部配重块之间位置的可折叠桶壁5上设有溢流口10,虹吸管3一端插设于桶腔内,虹吸管3另一端插设于清水池2内。根据需求,桶口边框7可为塑料桶口边框7,由此不会在顶部配重块8的下压作用下变形而关闭溢流口10,桶口边框7沿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流口10,当污泥池1内注有废水时,浮力圈9在顶部配重块8的压力作用下悬浮在废水中,且溢流口10刚好处于上端液面高度处,由此保证上层清液能经由溢流口10进入桶腔内,具体废水沉淀回收作业时,每隔一段时间向污泥池1内注入一次废水,在污泥池1中加药,废水在药物的作用下沉淀使泥水分层,上层清液经进水口进入桶腔内,后桶腔内的清液在虹吸管3的虹吸作用下进入清水池2中,当污泥池1中的水量不断减少时,可折叠桶壁5在上部配重块的作用下不断收缩,浮力圈9随着液面的下降而下降并始终悬浮在液面中,始终保持溢流口10处于上端液面高度处,由此保证上层清液始终能经由进水口进入到桶腔内,当污泥池1中的水量于再次注入废水时增多时,可折叠桶壁5又在浮力圈9上浮的作用下被拉展开,即不管污泥池1中的废水液面如何变化,始终保证只有位于上层的液面才能经由进水口进入到桶腔内,由此避免沉降在污泥池1池底的污泥进入到清水池2中,保证了废水回收质量,且在废水沉淀过程中就能不断的将上层清液回收到清水池2中,无需等废水全部沉淀后再进行回收,缩短了回收时间,另外本申请通过虹吸原理将污泥池1中废水回收至清水池2中,无需借助水泵等输送设备,减少了回收能耗,降低了回收了成本。
[001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废水沉淀回收设备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16]如附图1所示,浮力圈9为充气式浮力圈9,浮力圈9上通过充气管11连接有充气气囊12,充气气囊12上连接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上设有仅能向充气气囊12内进气的单向阀14,充气管11上设有排气管15,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16。由此可通过向浮力圈9充气或排气调整浮力圈9的浮力大小,进而调节溢流口10的进水量。
[0017]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水泵17,水泵的进口连接有进水管18,进水管18的进水端位于清水池2内,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水管19。由此便于将清水池2中的废水抽出回收利用。
[0018]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沉淀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清水池、浮力桶和倒U形虹吸管,污泥池内设有浮力桶,浮力桶包括桶底和由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可折叠桶壁,可折叠桶壁底部设有桶底,可折叠桶壁和桶底围合形成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桶腔,桶底底部设有配重底座,配重底座坐于污泥池内部底壁上,可折叠桶壁上端设有刚性桶口边框,桶口边框上端外侧设有环形顶部配重块,对应顶部配重块下侧位置的桶口边框外侧设有浮力圈,对应浮力圈和上部配重块之间位置的可折叠桶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明李向娜孔繁荣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蓝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