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59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涉及养蜂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沙盖、箱盖、巢框、流蜜槽和出蜜管,巢框设置于箱体的内部,箱盖设置于箱体的顶部,沙盖设置于箱体和箱盖之间,流蜜槽沿巢框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巢框的下方,流蜜槽的底部较低的一端与出蜜管的一端连通,巢框包括第一巢体、第二巢体和调节组件,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枢转连接,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侧框至少有一侧通过调节组件连接,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上对应设置有多列巢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为枢转连接,同时在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侧边通过调节组件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杆,能够使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下端分开,实现自动化取蜜。蜜。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蜂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传统蜂箱主要包括箱体和排列在箱体内的多个巢框,蜜蜂在巢框上筑建蜂巢从而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蜂巢由多个六边形巢房构成,蜜蜂会将蜂蜜贮藏在某些巢房中。需要采集蜂蜜时,抽出蜂箱的巢框,并将巢框送入离心机以采收蜂蜜,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且难免打扰蜜蜂的生活。取蜜时,养蜂人不仅容易受到蜜蜂的攻击,而且易损害到蜂巢中的幼虫,给蜂群的群势带来损伤。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不取出巢框也能正常采蜜的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目的在于能在不取出巢框、不伤害蜜蜂幼虫的情况下收集到巢房内的蜂蜜,给予蜜蜂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蜜蜂幼虫的存活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包括:箱体、沙盖、箱盖、巢框、流蜜槽和出蜜管,所述巢框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箱盖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沙盖设置于所述箱体和箱盖之间,所述流蜜槽沿所述巢框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巢框的下方,所述流蜜槽的底部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出蜜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蜜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巢框包括第一巢体、第二巢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侧框至少有一侧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上对应设置有多列巢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巢体的侧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巢体的侧框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块,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侧。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巢体的侧框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巢体的侧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巢体的顶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巢体的顶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体配合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巢体和所述第二巢体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壁的连接轴枢转连接。
[0010]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一巢体两端的所述第一管体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巢体的边框外,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管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巢体边框外的部分卡接
于所述卡接槽内。
[0011]进一步地,该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还包括卡圈弹簧,所述卡圈弹簧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外壁,且所述卡圈弹簧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对接区域外,所述卡圈弹簧的两端分别低至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卡圈弹簧的设置能够为分开后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提供一个恢复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巢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巢框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设有通风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进蜂口。
[001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通过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为枢转连接,同时在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侧边通过调节组件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杆,能够使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下端分开,进而使得巢房中的蜂蜜留至巢框下方倾斜设置的流蜜槽中,流蜜槽中蜂蜜通过出蜜管排出,实现自动化取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打开蜜蜂箱,取出巢框进行采蜜的复杂过程,同时能够在不伤害蜜蜂幼虫的情况下收集到巢房内的蜂蜜,给予蜜蜂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蜜蜂幼虫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巢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巢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合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箱体;2为沙盖;3为箱盖;4为巢框;41为第一巢体;42为第二巢体;43为调节组件;431为第一固定块;432为第二固定块;433为调节杆;5为流蜜槽;6为出蜜管;7为通风口;8为进蜂口;9为巢房;10为第一轴承;11为第二轴承;12为第一管体;13为第二管体;14为卡接槽;15为卡圈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包括:箱体1、沙
盖2、箱盖3、巢框4、流蜜槽5和出蜜管6,巢框4设置于箱体1的内部,箱盖3设置于箱体1的顶部,箱盖3上设有通风口7,沙盖2设置于箱体1和箱盖3之间,箱体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进蜂口8,流蜜槽5沿巢框4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巢框4的下方,流蜜槽5的底部较低的一端与出蜜管6的一端连通,出蜜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巢框4包括第一巢体41、第二巢体42和调节组件43,第一巢体41和第二巢体42的顶端枢转连接,第一巢体41和第二巢体42的侧框至少有一侧通过调节组件43连接,第一巢体41和第二巢体42上对应设置有多列巢房9,巢房9垂直于巢框4设置,当第一巢体41和第二巢体42的下端分开后,巢房9为倾斜状态,倾斜状态的巢房9有助于蜂蜜的流出,巢房9为正六边形结构。
[0026]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3包括第一固定块431、第二固定块432和调节杆433,第一固定块431与第一巢体41的侧框通过第一轴承10转动连接,第一轴承10的内环与第一巢体41的侧框固定连接,第一轴承10的外环与第一固定块43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432与第二巢体42的侧框通过第二轴承11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1的内环与第二巢体42的侧框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1的外环与第二固定块43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轴承1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沙盖、箱盖、巢框、流蜜槽和出蜜管,所述巢框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箱盖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沙盖设置于所述箱体和箱盖之间,所述流蜜槽沿所述巢框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巢框的下方,所述流蜜槽的底部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出蜜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蜜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巢框包括第一巢体、第二巢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顶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的侧框至少有一侧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上对应设置有多列巢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巢体的侧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巢体的侧框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块,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取蜜养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巢体的侧框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巢体的侧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位天阔马壮郑红星祁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天科利智信息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