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41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通过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监测循化气体情况,调节干熄炉料位高度,控制锅炉上水量和减温水量等生产操作,减少了检修频次,延长了干熄炉使用寿命。该方法实际操作性强,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炼焦配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干熄焦过程中,1000℃的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130℃的低温惰性循环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低于200℃)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干熄炉环形气道是由双层圆形墙体构成的循环气体流通通道,与红热焦炭换热后,由此通道导入到一次除尘器,内环墙体采用带沟舌的莫来石砖砌筑。内环墙体需要承受红热焦炭向下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红焦装入时的冲击力以及侧向压力等。当干熄炉预存区充满焦炭时,环形气道内墙体的下部所承受的侧向压力大于上部所承受的侧向压力,引起环形气道内墙向外墙体方向产生位移。如位移量过大时,内环墙体将产生永久性变形,进而发生破损垮塌。而大量空气会通过破损坍塌的部位进入到预存段与红焦接触发生燃烧,并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严重影响生产稳定,并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保证干熄炉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对干熄炉进行生产操作,延长干熄炉使用寿命,待到施工条件具备时进行停产检修,对于焦化行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包括:
[0006]S1、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
[0007]S1.1:控制锅炉入口T6温度,随着气料比的增加,锅炉入口T6温度控制在650℃~750℃之间。
[0008]S1.2:控制干熄炉中栓并对其温度进行监测,空气导入中栓全部关闭且在空气导入管道法兰处打入盲板,并新接管道通入氮气。在中栓平台设置温度点,随时监控中栓温度变化。
[0009]S1.3:控制排焦温度,排焦温度要比正常生产时略低10℃,控制在130℃以下,对于排焦温度高于130℃,排焦喷淋装置对焦炭进行喷水降温。
[0010]S1.4:监控干熄炉冷却段圆周方向温度,控制干熄炉圆周最高温度,上部温度四点T4不超过400℃,干熄炉下部四点温度T3不超过200℃。
[0011]S2、监测循化气体情况
[0012]S2.1:监测循环气体成分,循环气体可燃组分H2、CO控制方法转为充氮气稀释法,
系统冲氮阀全部打开,保证循环气体内H2、CO含量在正常范围。同时保证循环在线气体成分测定准确性。
[0013]S2.2:调整气料比,循环冷却风量与处理焦炭量气料比由正常生产时的1400m3/吨焦,调整到1550m3/吨焦左右,根据锅炉入口温度和排焦温度相应调整循环风量。
[0014]S2.3:调整旁通流量,干熄炉内环墙破损坍塌后将旁通流量装置处的中栓全部关闭,并关闭旁通流量调节阀。
[0015]S3、调节干熄炉料位高度,干熄炉内焦炭料位不能低于内环墙耐火砖的110层。每班巡检并确认干熄炉实际料位,从中栓观察孔检查干熄炉破损坍塌有无扩大趋势。
[0016]S4、控制锅炉上水量和减温水量,将锅炉上水阀及主蒸汽温度调节阀由自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使主蒸汽温度和锅炉水位稳定。
[0017]S5、控制汽轮机发电负荷,汽轮机的电负荷保证在额定负荷的30%以上,根据实际焦炭处理量小时发电量,一般在5000kwh~7000kwh之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通过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监测循化气体情况,调节干熄炉料位高度,控制锅炉上水量和减温水量等生产操作,减少了检修频次,延长了干熄炉使用寿命。该方法实际操作性强,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监测循化气体情况,调节干熄炉料位高度,控制锅炉上水量和减温水量等生产操作,减少了检修频次,延长了干熄炉使用寿命。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0022]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包括:
[0023]S1、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
[0024]S1.1:随着气料比的增加,锅炉入口温度也会下降,循环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在650℃以下不易燃烧,锅炉入口T6温度控制在650℃~750℃之间。
[0025]S1.2:控制干熄炉中栓并对其温度进行监测,空气导入中栓全部关闭且在空气导入管道法兰处打入盲板,新接管道通入氮气,降低该部位温度,防止中栓处发生高温变形形成气体窜漏。同时在中栓平台设置10个温度点,每班三小时测温一次并做记录,随时监控中栓温度变化。
[0026]S1.3:控制排焦温度,排焦温度要比正常操作时略低10℃,控制在130℃以下,当排焦温度高于130℃,排焦喷淋装置对焦炭进行喷水降温,确保排出设备安全。
[0027]S1.4:监控干熄炉冷却段圆周方向温度,控制干熄炉圆周最高温度,上部温度四个点位的T4不超过400℃,干熄炉下部四个点位的温度T3不超过200℃。
[0028]S2、监测循化气体情况
[0029]S2.1:监测循环气体成分,循环气体可燃组分H2、CO控制方法转为充氮气稀释法,系统冲氮阀全部打开,保证循环气体内H2、CO含量在正常范围(CO<6%,H2<2%)。当生产负荷大时循环系统内H2、CO含量超标时,打开干熄炉未损坏侧空气导入处的4个中栓,小量
导入空气,导入空气调节阀开度最大不超过25%开度。同时保证循环在线气体成分测定准确性,仪表维护工每班保证气体分析仪取样管畅通,循环气体系统不间断的在线分析,气体取样分析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为每周两次。
[0030]S2.2:调整气料比,循环冷却风量与处理焦炭量气料比由正常生产时的1400m3/吨焦,调整到1550m3/吨焦左右,根据锅炉入口温度和排焦温度相应调整循环风量。
[0031]S2.3:调整旁通流量,干熄炉内环墙破损坍塌后将旁通流量装置处的12中栓全部关闭,同时关闭旁通流量调节阀。
[0032]S3、调节干熄炉料位高度,干熄炉内焦炭料位不能低于内环墙耐火砖的110层,即料位控制在13米到15.3米之间。操作岗位每班巡检干熄炉实际料位,从中栓观察孔检查干熄炉破损坍塌有无扩大趋势。
[0033]S4、控制锅炉上水量和减温水量,将锅炉上水阀及主蒸汽温度调节阀由自动调节改为手动调节,使主蒸汽温度和锅炉水位的稳定。
[0034]S5、控制汽轮机发电负荷,汽轮机的电负荷保证在额定负荷的30%以上,根据实际焦炭处理量小时发电量,一般在5000kwh~7000kwh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炉内环墙局部破损后安全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调控干熄炉各部位温度S1.1:控制锅炉入口T6温度,随着气料比的增加,锅炉入口T6温度控制在650℃~750℃之间;S1.2:控制干熄炉中栓并对其温度进行监测,空气导入中栓全部关闭且在空气导入管道法兰处打入盲板,并新接管道通入氮气;在中栓平台设置温度点,随时监控中栓温度变化;S1.3:控制排焦温度,排焦温度要比正常生产时略低10℃,控制在130℃以下,对于排焦温度高于130℃,排焦喷淋装置对焦炭进行喷水降温;S1.4:监控干熄炉冷却段圆周方向温度,控制干熄炉圆周最高温度,上部温度四点T4不超过400℃,干熄炉下部四点温度T3不超过200℃;S2、监测循化气体情况S2.1:监测循环气体成分,循环气体可燃组分H2、CO控制方法转为充氮气稀释法,系统冲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利俊白晓光李春燕江鑫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