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35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COD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包括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外的控制面板,以及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内的消解机构和两个加热机构;消解机构包括消解管、装配壳、检测组件、进液管、排液管以及两个散热风扇,检测组件设于装配壳侧面,两个散热风扇对称设于装配壳下端;两个加热机构分别设于装配壳左右两端的下侧,加热机构包括保温壳、缓冲组件、连接板、电动伸缩杆、保护壳以及若干电加热管,保护壳设于装配壳侧面,电动伸缩杆设于保护壳内,连接板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连接,若干电加热管设于保温壳内,本装置能够在水样本消解完成后,促进水样本快速地冷却降温,以便于快速检测使用。以便于快速检测使用。以便于快速检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COD冷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OD全称为化学需氧量,是指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因此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测定也是对水资源污染测评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
[0003]而为了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保护,因此出现了一些COD在线分析仪1设于水质监测站、排污计量站等处,用于实时分析水质尽早发现水质异常变化,而现有的COD在线分析仪1在对水质进行分析时,基本需要经过取样、混合、消解和测定这几个步骤,在测定过程中,为了检测机构能够准确地得到检测传感信号,需要对消解后的水样本进行快速有效的降温冷却,以使其达到室温确保检测时的数据准确有效,传统的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这样的方式不仅冷却散热效率低下,而且加热元件始终与消解管贴合,加热元件在发热后其余温会持续对消解管进行后续的保温加热,进而造成消解管内的水样本不能够快速降温冷却,不利于水样本的高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能够在COD在线分析仪对水样本进行消解处理后,对高温水样本进行快速有效的冷却降温,以便于检测机构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降低检测所需的等待时间。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包括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外的控制面板,以及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内的消解机构和两个加热机构;
[0007]所述消解机构包括消解管、装配壳、检测组件、进液管、排液管以及两个散热风扇,所述装配壳前后贯通,所述消解管设于所述装配壳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分别设于所述装配壳上下端,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排液管均与所述消解管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装配壳侧面,两个所述散热风扇对称设于所述装配壳下端;
[0008]两个所述加热机构分别设于所述装配壳左右两端的下侧,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保温壳、缓冲组件、连接板、电动伸缩杆、保护壳以及若干电加热管,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装配壳侧面,且所述装配壳还设有与所述保护壳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电动伸缩杆设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另一端与所述保温壳连接,若干所述电加热管设于所述保温壳内,所述保温壳与若干所述电加热管均与所述消解管的外表面贴合匹配。
[0009]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个伸缩件,两个所述伸缩件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伸缩件包括滑杆、弹簧以及限位片,所述滑杆一端与所述保温壳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另一端滑动贯穿对应的所述连接板,所述限位片固定设于所述滑杆另一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杆,
且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保温壳之间;当保温壳与消解管贴合时,若连接板因电动伸缩杆继续移动,连接板将相对于保温壳沿着滑杆滑动,此时弹簧压缩,这样能够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0010]两个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装配壳内一侧均设有制冷片;制冷片能够主动降温空气温度,进一步提高散热风扇吹风降温时的效果。
[0011]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光敏检测发射端和光敏检测接收端;光敏检测发射端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光敏检测接收端用于接收光敏检测发射端发出并穿过消解管后的信号。
[0012]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均设有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水样本的进入与排放。
[0013]这样通过电加热管和保温壳的配合,能够在对消解管内的水样本进行消解处理时,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加热,而在加热完成需要降温时通过电动伸缩杆、缓冲组件以及连接板的配合,能够使得保温壳和电加热管脱离与消解管的贴合,配合散热风扇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样本的降温速度,从而更加满足于高效快速的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COD在线分析仪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COD在线分析仪1、控制面板11、消解管2、装配壳21、进液管22、排液管23、电磁阀 231、散热风扇24、光敏检测发射端25、光敏检测接收端26、保温壳3、连接板31、电动伸缩杆32、保护壳33、电加热管34、通槽35、伸缩件4、滑杆41、弹簧42、限位片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包括设于COD在线分析仪1外的控制面板11,以及设于COD在线分析仪1内的消解机构和两个加热机构;
[0023]消解机构包括消解管2、装配壳21、检测组件、进液管22、排液管23以及两个散热风扇24,装配壳21前后贯通,消解管2设于装配壳21内,进液管22和排液管23分别设于装配壳21上下端,且进液管22与排液管23均与消解管2连接,检测组件设于装配壳21侧面,两个散热风扇24对称设于装配壳21下端;
[0024]两个加热机构分别设于装配壳21左右两端的下侧,加热机构包括保温壳3、缓冲组件、连接板31、电动伸缩杆32、保护壳33以及若干电加热管34,保护壳33设于装配壳21侧面,且装配壳21还设有与保护壳33相匹配的通槽35,电动伸缩杆32设于保护壳33内,连接板 31与电动伸缩杆32的输出轴连接,缓冲组件一端与连接板31连接,缓冲组件另一端与保温壳3连接,若干电加热管34设于保温壳3内,保温壳3与若干电加热管34均与消解管2的外表面贴合匹配。
[0025]在COD在线分析仪1对提取水样本进行检测时,水样本与检测溶剂进过进液管22注入消解管2内,此时控制面板11启动两个加热机构对消解管2进行加热消解,当加热机构启动时,其对应的电动伸缩杆32伸出,进而带动对应连接板31向装配壳21内移动,进而通过缓冲组件带动保温壳3移动,直至保温壳3与消解管2表面贴合,此时保温壳3内的若干电加热管 34也与消解管2贴合,缓冲组件能够在确保保温壳3和电加热管34与消解管2表面紧密贴合的同时,避免部件之间硬接触造成部件的损坏,两个加热机构的保温壳3相互配合,将消解管2的下侧完整包裹,而两个加热机构的若干电加热管34相互配合使得消解管2下侧面被若干电加热管34围绕,此时开启电加热管34对消解管2加热,这样通过若干电加热管34的加热能够使得消解管2下侧均匀、快速地受热,从而对消解管2内的水样本进行快速的加热,而两个保温壳3的配合能够使得消解管2下侧处于相对封闭的高温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电加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D消解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外的控制面板,以及设于COD在线分析仪内的消解机构和两个加热机构;所述消解机构包括消解管、装配壳、检测组件、进液管、排液管以及两个散热风扇,所述装配壳前后贯通,所述消解管设于所述装配壳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分别设于所述装配壳上下端,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排液管均与所述消解管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装配壳侧面,两个所述散热风扇对称设于所述装配壳下端;两个所述加热机构分别设于所述装配壳左右两端的下侧,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保温壳、缓冲组件、连接板、电动伸缩杆、保护壳以及若干电加热管,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装配壳侧面,且所述装配壳还设有与所述保护壳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电动伸缩杆设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另一端与所述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平龚亮胡洋湖曹云建杨浩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有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