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128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淡水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模式较多,稻田小龙虾养殖是利用稻田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结合的养殖方法,实现了虾稻共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小龙虾的正常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和稳定的水质,为了保证小龙虾生长的水质环境,设置了稻田养殖区和循环养殖区,对稻田水进行循环和水质净化,在循环养殖区通过滤食性鱼、螺、河蚌等,对稻田水质中的浮游动植物等进行净化,通过综合养殖方式增加产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是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其摄食范围广泛,生长速度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已经成为重要的广泛养殖的经济水产品种。小龙虾的养殖有多种方式,稻田养虾养殖模式是根据水稻、小龙虾共生互利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模式。但小龙虾对水质很敏感,在养殖过程中小龙虾因水质和营养而影响生长。饲养饲料容易影响水质,水质的变化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水中溶氧不足会导致小龙虾探头,如何保证小龙虾的营养充足同时保证水质环境处于一个稳定水平是小龙虾养殖的关键。
[0003]现有技术中,小龙虾的稻田养殖,如专利CN 105918026B公开了一种稻虾共生防天敌绿色立体种养方法,虽然可以防范天敌,实现虾稻共生,但其投喂饲料会引起水质变化,不利于小龙虾正常生长;专利CN 109479774 A一种稻田河虾的种养殖方法,以投喂的动物和植物饲料进行投喂,并定期进行消毒,虽然可以满足营养,防止小龙虾生病,但投喂饲料容易引起水质变化,且没有调节水质的方法,不利于小龙虾的正常生长;专利CN 107950435B公开了一种跑道式养鲈鱼与稻田套养小龙虾结合的方法,其通过跑道养鲈鱼和稻田养殖小龙虾结合起来,可以调控水质实现水流循环,但其效益最多的是鲈鱼养殖,小龙虾的收益并不明显,且小龙虾的食物摄取慢,需要保持一定时间,长时间水流会导致小龙虾对饵料的利用不足,生长受到影响。且为了获得个头大的小龙虾,需要投喂不同的饲料以保证小龙虾的营养,但不同饲料会影响水质。
[0004]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包括位于养殖塘内的循环养殖区、由稻田构成的稻田养殖区,稻田养殖区与循环养殖区共同形成长方形形状,所述循环养殖区的面积为养殖区的10

15%,其余部分为稻田养殖区;同时在所述养殖区设置田埂和沟渠;
[0007]所述稻田养殖区四周分布有沟渠,所述稻田养殖区与循环养殖区通过沟渠分割,所述沟渠中种植有水草,在所述稻田养殖区和循环养殖区的沟渠连接处设置有水质控制入口、循环控制入口和水质控制出口,实现稻田水的循环和水质调控;循环养殖区内种植水草;
[0008]具体地,循环养殖区设置有水草和藻类植物,饲养品种为白鲢、鳙鱼、河蚌和田螺,可以对稻田水进行净化;
[0009]进一步地,在循环养殖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沟渠设置防逃装置;所述循环养殖区的水在水质控制出口之前需要经过滤膜过滤,对水质进行一定的净化;
[0010]所述循环养殖区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和开关控制系统,通过水质检测信号控制循环养殖区的进水和出水;所述的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和水质调节设备,所述水质监测设备为水质监测浮标,所述水质调节设备为增氧设备,所述增氧设备为微孔增氧设备并设置在沟渠和循环养殖区中;所述开关控制系统随水质监控装置的水质检测的信号实现水质控制入口、循环控制入口和水质控制出口的开闭;
[0011]所述循环养殖区四周两端分别设有防止鱼类逃出的拦网;
[0012]所述循环养殖区的面积为总养殖区总面积的10

20%,循环养殖区的水深为1

2米,沟渠深度为1 .0
±
0 .2m,宽度为2
±
0 .5m,所述沟槽面积占所述稻田面积的4~20%;埂上设置防逃膜,防逃膜高度为0 .4m;田埂顶面宽2
‑‑
3米,高出田面至少0.8米;沟渠水草种植区底面与水稻种植区底面的高度差为0 .8m,水草种植区呈倒梯形设置,底面宽度为上口宽度的2/3。
[0013]所述沟渠中种植眼子菜、黑藻、金鱼藻、伊乐藻和轮叶等沉水性水生植物,在稻沟边缘种植水花生,在水面种植葫芦,保证30%~40%以上的水草覆盖率;所述循环养殖区还种植挺水植物;
[0014]同时,所述的稻田养殖区的沟渠和循环养殖区设置增氧机,用于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所述增氧设备为微孔增氧设施,避免缺氧及硫化氢、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pH值保持在7.0- 8.0之间。
[0015]本技术采用投喂饲料和水质调控的方式进行虾稻共生养殖,实现共生。
[0016]技术效果:本技术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通过饲料的投喂促进小龙虾能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能对水质进行间歇调控净化,促进小龙虾的高效增长;通过在循环养殖区和稻田养殖区分割,在需要进行水质调节时,打开调节入口,使稻田水通过净化培养区并实现循环,并增加水中溶氧,保持水质稳定的同时又减少投喂饵料的损失;在水质恢复时,水质检测装置根据水质情况自动关闭调节入口和调节出口,并打开循环入口,实现稻田水的自循环;小龙虾培养的饲料能够使小龙虾获得较充足的营养来源的同时,又不会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通过水质监控,保持养殖水体水质的稳定,能够为小龙虾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得到较高的小龙虾产量。
[0017]同时,循环养殖区设置有水草和藻类植物,对稻田水进行净化,并利用花莲、螺和河蚌的杂食特性,定期清理水中的残余物,保持水质处于稳定状态;循环养殖区出口还设置滤膜对水质净化,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在同时,养殖的螺和河蚌还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饵料,为小龙虾提供蛋白质来源;在小龙虾收获的季节,可以将小龙虾驱赶到循环养殖区中进行集中收获,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布局图;
[0019]图2为开关控制系统信号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但不能认定为对本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任何限定。
[0021]实施例1
[0022]将整个养殖区设置为稻田养殖区和循环养殖区,稻田养殖区与循环养殖区共同形成长方形形状,总养殖区的面积至少10亩,所述循环养殖区的面积为养殖区的15%,其余部分为稻田养殖区;稻田养殖区和循环养殖区的沟渠连接处设置有水质控制入口A、循环控制入口B和水质控制出口C,实现稻田水的循环和水质调控;同时在所述养殖区设置田埂和沟渠;循环养殖区的水深为1

2米,沟渠深度为1.0m,宽度为2.2m,所述沟槽面积占所述稻田面积的8%;埂上设置防逃膜,防逃膜高度为0 .4m;田埂顶面宽2.4米,高出田面至少0.8米;沟渠呈倒梯形设置,水草种植区上口宽4m,底面宽度为上口宽度的2/3;沟渠底面与水稻种植区底面的高度差为0 .8m,水草种植区呈倒梯形设置,底面宽度为上口宽度的2/3。所述沟渠中种植眼子菜、黑藻、金鱼藻、伊乐藻和轮叶等沉水性水生植物,在稻沟边缘种植水花生,在水面种植葫芦,保证30%~40%以上的水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包括位于养殖塘内的循环养殖区、由稻田构成的稻田养殖区,其特征在于,稻田养殖区与循环养殖区共同形成长方形形状,所述循环养殖区的面积为循环养殖区和稻田养殖区总面积的10

20%,其余部分为稻田养殖区;同时在所述养殖区设置田埂和沟渠;所述稻田养殖区四周分布有沟渠,所述稻田养殖区与循环养殖区通过沟渠分割,所述沟渠中种植有水草,在所述稻田养殖区和循环养殖区的沟渠连接处设置有水质控制入口、循环控制入口和水质控制出口,实现稻田水的循环和水质调控;所述循环养殖区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和开关控制系统,通过水质检测信号控制循环养殖区的进水和出水;所述的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和水质调节设备,所述水质监测设备为水质监测浮标,所述水质调节设备为增氧设备,所述增氧设备设置在沟渠和循环养殖区中;所述开关控制系统随水质监控装置的水质检测的信号实现水质控制入口、循环控制入口和水质控制出口的开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养殖区设置有水草和藻类植物,饲养品种为白鲢、鳙鱼、河蚌和田螺,可以对稻田水进行净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与养殖塘结合的综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循环养殖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沟渠设置防逃装置;所述循环养殖区的水在水质控制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新王新义张杰王晓风宋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