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Si微合金化的AlZnMgCu合金强度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10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1
一种提高Si微合金化的AlZnMgCu合金强度的热处理工艺,属于高强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Si微合金化的AlZnMgCu合金强度的热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合金
,涉及一种复合添加了Si元素的铝合金材料及其三级时效强化方法。
技术背景
[0002]Al

Zn

Mg

Cu合金(7xxx系)为可热处理强化的变形铝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优异的韧性、热加工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航空及民用行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强铝合金性能的需求更加苛刻,为了满足对7xxx合金性能新需求,通过调控合金成分和优化热处理制度来对Al

Zn

Mg

Cu系铝合金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趋势。
[0003]合金成分的优化主要通过调控主合金成分和添加微量元素等手段来提高和改善合金的性能,其中Si元素的添加对提高合金强度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强铝合金的热处理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单级峰值时效合金强度高但腐蚀性能差,双级过时效合金腐蚀性能好但强度低,综合二者优劣势,开发了三级回归再时效(RRA)工艺,实现了同时具备高强和耐蚀性能要求的Al

Zn

Mg

Cu合金。
[0004]常规回归再时效(RRA)工艺主要包括预时效、回归处理和再时效三个阶段。预时效一般选择峰值时效制度,合金获得与T6态类似的组织,合金晶内和晶界析出相细小、弥散分布。回归处理在高于预时效温度下进行,其目的是使晶内小尺寸的析出相回溶至基体,晶界析出相粗化且排列断续,合金强度降低。随后将回归态合金进行再时效,再时效温度较低,其目的是使合金基体中的溶质原子重新以细小弥散形式析出,合金强度达到峰值。RRA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于高温回归处理通常使合金的强度明显下降,尤其在回归温度较高或者回归时间较长的时候。本专利技术针对此问题,在Al

Zn

Mg

Cu合金中引入适量的Si元素,通过高温固溶处理使Si固溶在基体中,低温预时效后,在220℃~230℃的下进行第二级时效,使部分晶内析出相回溶至基体的同时析出含Si的析出相,使得回归过程中合金的强度不仅不下降,还有明显的上升,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
[0005]基于以上考虑,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Al

Zn

Mg

Cu

Si合金,并确定了这种合金的成分范围及其三级时效热处理制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种AlZnMgCuSi合金并确定其三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制度。该合金的制备方法是在AlZnMgCu合金中添加Si元素,使得合金在后续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含Si析出相,起到强化合金的作用,同时通过三级时效对析出相进行调控,使合金强度得以稳定。
[0007]本专利技术合金中,Zn、Mg、Cu、Si占合金的重量百分比最优为:Zn:4.5
±
0.2wt%;Mg:1.5
±
0.1wt%;Cu:1.0
±
0.1wt%;Si:0.35
±
0.05wt%,余量为Al。本专利技术所述三级时效强化制度适用的合金成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合金成分。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AlZnMgCuSi合金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下述步骤:(1)采用石墨坩埚熔炼和铁模铸造制备AlZnMgCuSi合金;(2)对合金进行高温固溶处理;(3)对合金进行三级时效。
[0009]步骤(1)将原料置于熔炼炉中,熔炼温度为770℃~790℃,原料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并保温静置,使熔体中各元素成份分布均匀后进行浇铸,得到所需的合金铸锭。
[0010]步骤(2)将合金铸锭置于熔炼炉中,固溶工艺为先用4h~6h将固溶炉从室温缓慢升温到500℃~550℃,再在该温度下保温9h~11h,最后水淬。
[0011]步骤(3)三级时效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将合金在125℃下时效0.5h~3h,然后在225℃下时效0.5h,最后进行第三级125℃时效;第二种是将合金在125℃下时效12h~48h,然后225℃时效0.5h,最后进行第三级125℃时效。
[0012]本专利技术在AlZnMgCu合金中添加Si,在三级时效工艺下,使得合金在第一级时效过程中得到细小η、η

相,在第二级高温时效过程中该析出相部分回溶进基体,同时析出另一种更加细小弥散的含Si析出相,在第三级时效过程中η、η

相重新以细小弥散形式析出。三级时效完成后两种析出相稳定存在,保持了合金较高的强度。
[001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Si元素价格低廉,采用的时效工艺效果显著,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成分为Al4.5Zn1.5Mg1.0Cu和Al4.5Zn1.5Mg1.0Cu0.35Si的合金在125℃时效得到的显微硬度曲线。
[0015]图2:成分为Al4.5Zn1.5Mg1.0Cu和Al4.5Zn1.5Mg1.0Cu0.35Si的合金在125℃时效1h后在225℃高温下时效0.5h,最后在125℃下人工时效得到的显微硬度曲线。
[0016]图3:成分为Al4.5Zn1.5Mg1.0Cu0.35Si的合金在225℃下时效24h的TEM图。
[0017]图4:成分为Al4.5Zn1.5Mg1.0Cu和Al4.5Zn1.5Mg1.0Cu0.35Si的合金在125℃时效24h后在225℃下时效0.5h,最后在125℃下人工时效得到的显微硬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实施例1(即对比例):
[0020]采用石墨坩埚熔炼和铁模铸造制备合金,所用原料为高纯铝、纯锌、纯镁和Al

50Cu、Al

24Si中间合金,熔炼温度为780
±
10℃。到达熔炼温度后搅拌均匀并保温静置30分钟,然后浇铸在铁模具中,制备成合金Al4.5Zn1.5Mg1.0Cu和Al4.5Zn1.5Mg1.0Cu0.35Si,并通过XRF测量其实际成分(参考表1)。固溶时先从室温经5h缓慢升温至540℃再保温10h,取出后迅速水淬,然后在125℃下进行单级时效,得到两种合金的时效硬度曲线(附图1)。由图1可以看到两种合金在时效96h后硬度值分别为138HV和147HV,添加Si在125℃时效条件下对合金无明显强化作用。
[0021]表1:合金经XRF测得的成分表
[0022][0023]实施例2:将上述合金经过相同条件的固溶处理后,先在125℃时效1h,再在225℃时效0.5h,最后在125℃下进行人工时效,得到其显微硬度曲线(附图2)。从图2中可以看到两种成分的合金在第一级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lZnMgCuSi铝合金,其特征在于,采用石墨坩埚熔炼和铁模铸造制备合金,该合金组分为:4.5
±
0.2wt%的锌、1.5
±
0.1wt%的镁、1.0
±
0.1wt%的铜、0.35
±
0.03wt%的硅,余量为Al。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lZnMgCuSi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采用石墨坩埚熔炼和铁模铸造制备AlZnMgCuSi铸锭合金;(2)对合金进行高温固溶处理;(3)对合金进行三级时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lZnMgCuSi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铸锭制备过程如下:将原料置于熔炼炉中,熔炼温度为780
±
10℃,达到温度后保温静置,使熔体中各元素成份分布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胜平翟丛伶吴晓蓝魏午高坤元黄晖聂祚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