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73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烘干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进风盖板具有进风孔,机壳具有出风孔,进风孔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出风孔连通;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进风孔处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孔内;其中,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装饰盖板和/或进风盖板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进风盖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附件对应设置,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第二区域的进风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取暖产品,通常用于整个屋内的取暖。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多样化,基于电暖器衍生出一系列派生产品,如干衣机、烘鞋器、暖被机等烘干设备。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格栅的进风效果较差,不仅影响电暖器的烘干效率,也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进风盖板具有进风孔,机壳具有出风孔,进风孔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出风孔连通;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进风孔处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孔内;其中,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装饰盖板和/或进风盖板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进风盖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附件对应设置,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第二区域的进风量。
[0006]进一步地,烘干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对进入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附件包括:出风管,出风管的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以具有安装在出风孔处的使用状态和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收纳状态;烘干设备还包括: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电气元件与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均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风机组件还包括:风道,具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孔连通;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其中,进风孔为多组,多组进风孔沿进风口的径向间隔设置,各组进风孔包括多个沿进风口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的子进风孔;沿进风口的径向,各组进风孔中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地,子进风孔为圆孔、多边形孔及椭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0009]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
[0010]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mm。
[0011]进一步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0012]进一步地,进风盖板包括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环形板,环形板围绕顶板设置,环形板朝向机壳的第一端面与机壳朝向环形板的第二端面相贴合设置。
[0013]进一步地,延伸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一板段的第一端与机壳连接;第二板段,与第
一板段的第二端连接且与第一板段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二板段位于第一凹部外;其中,第二板段朝向卡钩的表面为弧形面。
[0014]进一步地,进风盖板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机壳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限位止挡。
[0015]进一步地,第二凸起包括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延伸臂,至少两个延伸臂之间形成变形空间,机壳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钩状部,至少两个钩状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
[0016]进一步地,延伸臂包括延伸臂本体、弧形臂和导向臂,延伸臂本体与进风盖板连接,延伸臂本体和导向臂分别设置在弧形臂的两端,弧形臂朝向第二凹部凸出,导向臂具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用于与钩状部导向配合。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风盖板上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与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区域的进风量,以确保风机组件内进入充足的气体。这样,在烘干设备运行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风机组件内,改善了进风盖板的进风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以提升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烘干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爆炸图;
[0021]图3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进风盖板的仰视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中的进风盖板的侧视图;
[0023]图5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俯视图;
[0024]图6示出了图5中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示出了图8中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0示出了图3中的进风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进风盖板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2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进风盖板装配后的剖视图;
[0031]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烘干设备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32]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烘干设备的D处放大示意图;
[0033]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烘干设备的立体剖视图;以及
[0034]图16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俯视图。
[003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6]10、壳体组件;11、机壳;111、延伸板;1111、第一板段;1112、第二板段;112、钩状部;13、进风盖板;131、顶板;132、环形板;133、第一安装部;134、第一筋条;135、第二筋条;
136、第一区域;137、第二区域;14、进风孔;15、出风孔;16、操作凸耳;17、过线孔;20、风机组件;21、风道;211、进风口;30、加热装置;41、第一卡接部;411、延伸臂;4111、延伸臂本体;4112、弧形臂;4113、导向臂;412、变形空间;42、第二卡接部;51、第一磁吸部;52、第二磁吸部;521、第一磁吸板段;522、第二磁吸板段;523、第三磁吸板段;60、第二安装部;61、第一板体;62、第二板体;63、第三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8]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包括机壳(11)和设置在所述机壳(11)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13),所述装饰盖板与所述机壳(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进风盖板(13)与所述机壳(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进风盖板(13)具有进风孔(14),所述机壳(11)具有出风孔(15),所述进风孔(14)通过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出风孔(15)连通;风机组件(20),所述风机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所述进风孔(14)处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出风孔(15)内;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烘干设备的附件,所述装饰盖板和/或所述进风盖板(13)与所述机壳(1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进风盖板(13)具有第一区域(136)和第二区域(137),所述第一区域(136)与所述风机组件(20)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137)与所述附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区域(136)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37)的进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所述附件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以具有安装在所述出风孔(15)处的使用状态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收纳状态;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风机组件(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20)还包括:风道(21),具有进风口(211),所述进风口(211)与所述进风孔(14)连通;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21)内;其中,所述进风孔(14)为多组,多组进风孔(14)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径向间隔设置,各组进风孔(14)包括多个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的子进风孔;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径向,各组进风孔(14)中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周小兵梁洁永陈佳兵廖泓斌林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