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62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涉及磷酸铁锂电池SOC技术领域。该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电池状态:通过电池管理控制器获取磷酸铁锂电池的SOC,控制调节实际检测出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并进行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实际数值的记录,同时检测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截止电压。该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能够在磷酸铁锂电池多次未完全充满和未完全放完电状态下进行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有效修正,有效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修正的广泛性,进而有效校准磷酸铁锂电池实际电量,同时能够有效掌握电池续航时间,确保电动汽车正常行驶,同时能够有效延长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使用寿命,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使用效果。铁锂电池实际使用效果。铁锂电池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磷酸铁锂电池SOC
,特别的为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现有的SOC计算方法对磷酸锂电池的计算都不够完善,由于磷酸铁锂的SOC中间段OCV曲线比较平滑,没有足够的斜率提供SOC矫正,所以只能用接近满充部分的OCV进行修正,但是客户在真实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每次都进行满充满放,这就导致SOC一直不能用OCV进行修正,只能使用安时积分进行计算,方式过于单一,长时间使用会导致BMS计算的SOC与电池包真实的SOC误差越来越大,SOC计算不准确会导致放电放不光,充电充不满,电池包的电量显得小了很多,对车辆的续航和寿命都有很大影响。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有效解决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只能通过满充进行SOC修正的局限性,进而有效提高车辆的续航和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包括有以下步骤:S1、确定电池状态:通过电池管理控制器获取磷酸铁锂电池的SOC,控制调节实际检测出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并进行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实际数值的记录,同时检测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截止电压;S2、电池状态调整:通过充电桩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一定电量的充电处理,并记录充电后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数值,同时检测本次充电结束时的截止电压;S3、数据处理:计算出S2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S1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除以S2中截止电压与S1中截止电压的差值的数值;S4、多组数据获取:n次重复S2和S3,并记录n次S3所得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直至本次S3的数据小于前一次S3的数据;S5、电池状态判断:当S4中数据获得时,计算此时S3所得数值与BMS计算所得的SOC的差值除以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数值,并进行判断;S6、电池状态修正:实现S5判断后,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处理直至磷酸铁锂电池充满电量;S7、数据校对:间隔2

3周后进行磷酸铁锂电池数据检测处理。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初始SOC为电池剩余容量,控制调节磷酸铁锂电池
的SOC至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0

50%。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2中操作步骤,所述一定电量为ΔQ,所述截止电压为V。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3中操作步骤,即S2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S1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为ΔQ,所述S2中截止电压与S1中的截止电压的差值为ΔV,即S2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S1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除以S2中截止电压与S1中截止电压的差值的数值为ΔQ/ΔV。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4中操作步骤,所述本次S3的数据小于前一次S3的数据即ΔQ/ΔV
n

ΔQ/ΔV
n
‑1<0。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V
n

ΔQ/ΔV
n
‑1<0即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大于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5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2中操作步骤,所述充电桩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一定电量的放电效率为0.5C。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5中操作步骤,所述判断为此时S3所得数值与BMS计算所得的SOC的差值除以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数值是否大于3%。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6中操作步骤,所述充电处理即电池控制器按照修正BMS计算的SOC数值控制充电柱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处理。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根据S7中操作步骤,所述检测处理即比对本次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充电量与修正后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充电量是否一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能够在磷酸铁锂电池多次未完全充满和未完全放完电状态下进行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有效修正,有效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修正的广泛性,进而有效校准磷酸铁锂电池实际电量,同时能够有效掌握电池续航时间,确保电动汽车正常行驶,同时能够有效延长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使用寿命,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法专利技术的SOC

OCV曲线图;图2为本法专利技术的SOC

dQ/dV曲线图;图3为本法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8]实施例1、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电池状态:通过电池管理控制器获取磷酸铁锂电池的SOC,控制调节实际检测出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并进行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实际数值的记录,同时检测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截止电压,步骤二、电池状态调整:通过充电桩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一定电量的充电处理,并记录充电后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数值,同时检测本次充电结束时的截止电压,步骤三、数据
处理:计算出步骤二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步骤一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除以步骤二中截止电压与步骤一中截止电压的差值的数值,步骤四、多组数据获取:n次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并记录n次步骤三所得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直至本次步骤三的数据小于前一次步骤三的数据,步骤五、电池状态判断:当步骤四中数据获得时,计算此时步骤三所得数值与BMS计算所得的SOC的差值除以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数值,并进行判断,步骤六、电池状态修正:实现步骤五判断后,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处理直至磷酸铁锂电池充满电量,步骤七、数据校对:间隔2

3周后进行磷酸铁锂电池数据检测处理。
[0019]具体的,根据步骤一中操作步骤,初始SOC为电池剩余容量,控制调节磷酸铁锂电池的SOC至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0

50%。
[0020]具体的,根据步骤二中操作步骤,一定电量为ΔQ,截止电压为V。
[0021]具体的,根据步骤三中操作步骤,即步骤二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步骤一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为ΔQ,步骤二中截止电压与步骤一中的截止电压的差值为ΔV,即步骤二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步骤一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除以步骤二中截止电压与步骤一中截止电压的差值的数值为ΔQ/ΔV。
[0022]具体的,根据步骤四中操作步骤,本次步骤三的数据小于前一次步骤三的数据即ΔQ/ΔV
n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电池状态:通过电池管理控制器获取磷酸铁锂电池的SOC,控制调节实际检测出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并进行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实际数值的记录,同时检测此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截止电压;S2、电池状态调整:通过充电桩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一定电量的充电处理,并记录充电后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数值,同时检测本次充电结束时的截止电压;S3、数据处理:计算出S2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与S1中磷酸铁锂电池的SOC的差值除以S2中截止电压与S1中截止电压的差值的数值;S4、多组数据获取:n次重复S2和S3,并记录n次S3所得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直至本次S3的数据小于前一次S3的数据;S5、电池状态判断:当S4中数据获得时,计算此时S3所得数值与BMS计算所得的SOC的差值除以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数值,并进行判断;S6、电池状态修正:实现S5判断后,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处理直至磷酸铁锂电池充满电量;S7、数据校对:间隔2

3周后进行磷酸铁锂电池数据检测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1中操作步骤,所述初始SOC为电池剩余容量,控制调节磷酸铁锂电池的SOC至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容量的0

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2中操作步骤,所述一定电量为ΔQ,所述截止电压为V。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限磷酸铁锂电池SOC修正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3中操作步骤,即S2中磷酸铁锂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程敏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海拉电子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