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061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选取;(2)杀青;(3)闷黄;(4)做形;(5)扎花;(6)压花;(7)初烘;(8)复闷;(9)小火;(10)足火,即可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制得的黄茶其观赏性和口感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提高了质量,为黄茶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工艺
,特别是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谷雨春菊属黄茶类,在加工过程中,在一定的湿热的条件下,使多酚类物质进行转化成可溶性物质,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有健胃消寒工效,发挥茶叶的减肥养生功效。
[0003]传统的黄茶制作,都是条形茶,没有观赏性,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不佳,对其销量有着不小的影响,且传统的黄茶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滋味苦涩,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选取:采摘一芽二、三叶,芽头壮实,匀称的春菊,采摘后摊凉3

4小时得到鲜叶备用;(2)杀青:将步骤(1)中的所述鲜叶用平锅高温杀青,锅温160

180度,以抖炒散失水份,炒至茶芽变软,叶色变暗,青气消失即可出锅,得到杀青叶;(3)闷黄;将步骤(2)中的所述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进行闷黄,堆放厚度20—30厘米, 用湿棉布盖在茶叶上,60分钟后,所述杀青叶叶色变黄制得闷黄叶;(4)做形:将步骤(3)中制备的所述闷黄叶置于温度为100

110度的锅中,定向旋转揉炒,使芽叶成条紧直制得初成形叶;(5)扎花:将步骤(4)制得的所述初成形叶以茶芽为齐,理顺扎成把状,要求做到整齐、均匀、紧致,得到花茶束;(6)压花:将步骤(5)制得的所述花茶束用手将每朵花均匀向四周分开后放在木板上,每30朵用一平木板盖压,5分钟后取出;(7)初烘:将步骤(6)经过压花的所述花茶束花体均匀松散平摊在烘笼上,小火慢烘,5

6分钟后,烘至5—6成干即可;(8)复闷:将步骤(7)经过初烘的所述花茶束下烘立即进行复闷,用湿棉布盖在茶叶上,摊放10小时;(9)小火:经过复闷后的所述花茶束,放置在温度升至60

70度的烘笼中,小火慢烘,烘至七、八成干后,摊放;(10)足火:烘笼的温度转至50

60度,小火慢烘,烘至足干下烘,即可制得成品,密封贮存。
[0006]优选的是:步骤(5)中所述的均匀是指条索及花体大小一致,尺寸的均匀化可使得茶叶在受热时,整体水分的流失速率保持一直且匀速,确保加工的效果。
[0007]优选的是:步骤(5)中的所述花茶束长度为3.5厘米,在距花束的根部2厘米处用棉线捆扎,距线1.5厘米剪去,所述花束中的每朵花30

40个芽头,每朵花干后重量为2.5

3.5克,花茶束整体的格式化既有利于加工,更有利于在捆绑的过程中绑紧,防止烘干后,花茶束捆线松散。
[0008]优选的是:步骤(7)中所述初烘的温度为75

85度,温度过高,易造成叶面焦糊,温度过低,水分散失慢易产生水闷味,影响品质。
[0009]优选的是:步骤(9)中所述摊放的时间为18

22小时,利用烘笼的余温,使得花茶束的部分水分向表面扩散,在水分向外扩散的同时,将残留在黄茶内部的异味带出,提高茶叶的醇香气息。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有的扎花和压花工艺,使得茶花束的尺寸均匀化,可使得茶叶在受热时,整体水分的流失速率保持一直且匀速,确保加工的效果,在扎花的过程中,保持花茶束的长度为3.5厘米,在距花束的根部2厘米处用棉线捆扎,距线1.5厘米剪去,所述花束中的每朵花30

40个芽头,每朵花干后重量为2.5

3.5克,花茶束整体的格式化既有利于加工,更有利于在捆绑的过程中绑紧,防止烘干后,花茶束捆线松散,经过反复的实验,在初烘的过程中,保持温度为75

85度,避免温度过高,易造成叶面焦糊,温度过低,水分散失慢易产生水闷味,影响品质,在小火的慢烘的过程中,摊放的时间为18

22小时,利用烘笼的余温,使得花茶束的部分水分向表面扩散,在水分向外扩散的同时,将残留在黄茶内部的异味带出,提高茶叶的醇香气息,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其具备外形色泽嫩黄、油润,形状匀整,净度好;汤色嫩黄明亮;香气嫩香且有甜香;滋味醇厚甘爽,醇爽;叶底细嫩多芽,嫩黄明亮、匀齐等特色,其观赏性和口感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提高了质量,为黄茶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选取:采摘一芽二、三叶,芽头壮实,匀称的春菊,采摘后摊凉3

4小时得到鲜叶备用;(2)杀青:将步骤(1)中的所述鲜叶用平锅高温杀青,锅温160

180度,以抖炒散失水份,炒至茶芽变软,叶色变暗,青气消失即可出锅,得到杀青叶;(3)闷黄;将步骤(2)中的所述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进行闷黄,堆放厚度20—30厘米, 用湿棉布盖在茶叶上,60分钟后,所述杀青叶叶色变黄制得闷黄叶;(4)做形:将步骤(3)中制备的所述闷黄叶置于温度为100

110度的锅中,定向旋转揉炒,使芽叶成条紧直制得初成形叶;(5)扎花:将步骤(4)制得的所述初成形叶以茶芽为齐,理顺扎成把状,要求做到整齐、均匀、紧致,得到花茶束;(6)压花:将步骤(5)制得的所述花茶束用手将每朵花均匀向四周分开后放在木板上,每30朵用一平木板盖压,5分钟后取出;
(7)初烘:将步骤(6)经过压花的所述花茶束花体均匀松散平摊在烘笼上,小火慢烘,5

6分钟后,烘至5—6成干即可;(8)复闷:将步骤(7)经过初烘的所述花茶束下烘立即进行复闷,用湿棉布盖在茶叶上,摊放10小时;(9)小火:经过复闷后的所述花茶束,放置在温度升至60

70度的烘笼中,小火慢烘,烘至七、八成干后,摊放;(10)足火:烘笼的温度转至50

60度,小火慢烘,烘至足干下烘,即可制得成品,密封贮存。
[0012]所述步骤(5)中所述的均匀是指条索及花体大小一致。
[0013]步骤(5)中的所述花茶束长度为3厘米,在距花束的根部2厘米处用棉线捆扎,距线1.5厘米剪去,所述花束中的每朵花30个芽头,每朵花干后重量为2.5克;步骤(7)中所述初烘的温度为75度;步骤(9)中所述摊放的时间为18小时。
[0014]实施例2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选取:采摘一芽二、三叶,芽头壮实,匀称的春菊,采摘后摊凉3

4小时得到鲜叶备用;(2)杀青:将步骤(1)中的所述鲜叶用平锅高温杀青,锅温160

180度,以抖炒散失水份,炒至茶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谷雨春菊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选取:采摘一芽二、三叶,芽头壮实,匀称的春菊,采摘后摊凉3

4小时得到鲜叶备用;(2)杀青:将步骤(1)中的所述鲜叶用平锅高温杀青,锅温160

180度,以抖炒散失水份,炒至茶芽变软,叶色变暗,青气消失即可出锅,得到杀青叶;(3)闷黄;将步骤(2)中的所述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进行闷黄,堆放厚度20—30厘米, 用湿棉布盖在茶叶上,60分钟后,所述杀青叶叶色变黄制得闷黄叶;(4)做形:将步骤(3)中制备的所述闷黄叶置于温度为100

110度的锅中,定向旋转揉炒,使芽叶成条紧直制得初成形叶;(5)扎花:将步骤(4)制得的所述初成形叶以茶芽为齐,理顺扎成把状,要求做到整齐、均匀、紧致,得到花茶束;(6)压花:将步骤(5)制得的所述花茶束用手将每朵花均匀向四周分开后放在木板上,每30朵用一平木板盖压,5分钟后取出;(7)初烘:将步骤(6)经过压花的所述花茶束花体均匀松散平摊在烘笼上,小火慢烘,5

6分钟后,烘至5—6成干即可;(8)复闷:将步骤(7)经过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永志陈华静孙寿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霍山谷雨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