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萍专利>正文

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529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内套圈、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锁定垫片和锁紧螺母,在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散热层套圈,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利用碳素纤维的高导热性和导热取向性,使轴承能够在迅速散热的同时并阻断由轴传向轴承的热源,以突破轴承高速转动的热限制条件,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内、外圆周之间沿轴向设置一条涨缩调节透切缝,使散热层套圈的涨缩能够实现自动调节,以杜绝轴承内套圈受热松动或轴涨断裂,使轴承在高速转动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史性的突破。史性的突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特别是高速轴承及航空轴承。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轴承的散热问题穿越百年的历史仍然是限制轴承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现代高端机械的不断进步,高端轴承几乎成为高端机械可靠度和精度的定海神针,已知:轴承能达到的转速是有极限的,通常是取决于所用的润滑剂和轴承部件的材料能达到的工作温度(SKF轴承综合型录P108页),SKF资料显示:在同等的技术条件和工况时,轴承在达到工作温度限制时的转速,取决于轴承在滚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包括任何其它外热)和有多少热量可以从轴承带走(SKF轴承综合型录P108页),即:轴承能够达到的转速和使用寿命与轴承工作时产生的温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各类航空发动机轴承不仅承受着极高的转速,而且承受着极高的工作环境温度,因此:各类高速轴承和航空发动机轴承的散热问题成为限制轴承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为解决轴承的散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0003]1、主动散热,即:依靠散热片的表面将热疗散发,主动散热片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但是:因为主动散热片所采用的金属基本都是铝或铜金属,资料显示:铝或铜的热导率(散热系数)分别为237W/m*k 和4017W/m*k,所以:采用的金属片主动散热的效率很低,持续散热效果差,只适用于设置在发热量不高的普通机械中轴承的外套圈使用,不能散发由轴传递到轴承的机械摩擦热能,
[0004]2、被动散热,即:采用风冷或水冷的辅助散热方式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和受到的热量带走,
[0005]其中1;风冷散热的效果优于主动散热,但是:风冷散热必须增加风扇系统和风扇的空间,
[0006]其中2:水冷散热的优点是散热效果较好,具有稳定持续散热的功效,但是:水冷散热必须具备水泵、管路、接头、水冷却等复杂的伺服系统,其故障率高、成本高,必须占用的空间大,这都是水冷散热如影相随的致命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现代研究发现: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素纤维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导热系数),例如:碳素纤维的热导率可达700W

900W/m*k,其导热率已远远超过金属的热导率,
[0008]资料显示:导热碳素纤维是一种高导热碳素纤维材料,这种碳素纤维在纤维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可以超过铜,最高可以达到700W

900W/mk,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由这种碳素纤维制成的纤维状高导热碳粉本身呈纤维状,可以设计导热取向,即:沿其长丝方向具有极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而通过纤维编织成的多孔状结构又成为优良的隔热材料,在纤维方向与垂直长丝的方向,其导热性能相差数十倍,即:碳素纤维在沿纤维轴向上具有高热导率(700W

900W/(m
·
K),而沿纤维径向热导率很低,不到 15W/(m
·
K),
[0009]研究与试验证实:轴承套圈直径的热膨胀尺度与圆周长的膨胀尺度有直接关系,而与套圈厚的关系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例如:直径10MM、长度300MM的钢柱均匀加热膨胀时,其各方向的膨胀数值与钢柱尺度的基数成正比,即:该钢柱沿长度方向的膨胀尺度是钢柱直径膨胀尺度的30倍,因此:轴承内圈受热膨胀发生的松动的根本因素是轴承内圈沿圆周膨胀使直径急剧增大引致的,
[0010]鉴于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充分利用碳纤维散热层中设置的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的散热层和碳素纤维圈状编织结构的阻热层的不同功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碳素纤维散热层,使轴承通过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的散热层在稳定、迅速散热的同时,并通过碳素纤维圈状编织结构的阻热层阻断由轴传向轴承的热源,以突破轴承高速转动的热限制条件,
[0011]本技术创造的散热层套圈在其外圆周的锥面与内圆周之间轴向开设一条涨缩调节透切缝,使散热层套圈的涨缩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可以杜绝轴承内圈受热松动或轴涨断裂的发生,使轴承在高速转动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并提出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
[0012]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3]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内套圈、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锁定垫片和锁紧螺母,在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散热层套圈,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
[0014]所述的内套圈在其内圆周设置为圆锥孔,该圆锥孔的锥度为1—20度,
[0015]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其外圆周设置为锥面,并使散热层套圈外圆周锥面的锥度与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锥度相同,在散热层套圈锥面的小直径端设置锁紧套,并在锁紧套的外圆周设置螺纹,散热层套圈设置在内套圈内圆周的圆锥孔内,并通过锁紧套外圆周设置的螺纹以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与内套圈紧固组合,
[0016]所述的碳素纤维散热层为双层碳素纤维的复合层结构,碳素纤维散热层由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长丝碳素纤维圈状编织多孔结构的阻热层复合组成,该碳素纤维散热层压紧设置在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与散热层套圈外圆周的锥面之间,并使该碳素纤维散热层设置的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密合,组成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
[0017]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双半内套圈、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在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散热层套圈,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
[0018]所述的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同轴心同向分别设置为圆锥孔,使双半内套圈同轴心组合后的内圆周形成同轴心同锥边的锥孔,使该圆锥孔的锥度为1
‑‑
20度,
[0019]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其外圆周设置为锥面,并使散热层套圈外圆周锥面的锥度与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锥度相同,在散热层套圈锥面的小直径端设置锁紧套,并在锁紧套的外圆周设置螺纹,散热层套圈设置在双半内套圈内圆周的圆锥孔内,并通过锁紧套外圆周设置的螺纹以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与双半内套圈紧固组合,
[0020]所述的碳素纤维散热层为双层碳素纤维的复合层结构,碳素纤维散热层由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长丝碳素纤维圈状编织多孔结构的阻热层复合组成,该碳素纤维散热层压紧设置在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与散热层套圈外圆周的锥面
之间,并使该碳素纤维散热层设置的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密合,组成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双半内套圈。
[0021]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外圆周的锥面与内圆周之间沿轴向开设一条涨缩调节透切缝。
[0022]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内套圈、双半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在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双半散热层套圈,并在双半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
[002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内套圈、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锁定垫片和锁紧螺母,其特征是:在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散热层套圈,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所述的内套圈在其内圆周设置为圆锥孔,该圆锥孔的锥度为1

20度,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其外圆周设置为锥面,并使散热层套圈外圆周锥面的锥度与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锥度相同,在散热层套圈锥面的小直径端设置锁紧套,并在锁紧套的外圆周设置螺纹,散热层套圈设置在内套圈内圆周的圆锥孔内,并通过锁紧套外圆周设置的螺纹以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与内套圈紧固组合,所述的碳素纤维散热层为双层碳素纤维的复合层结构,该碳素纤维散热层由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长丝碳素纤维圈状编织多孔结构的阻热层复合组成,碳素纤维散热层压紧设置在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与散热层套圈外圆周的锥面之间,并使该碳素纤维散热层设置的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密合,组成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2.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双半内套圈、散热层套圈、碳素纤维散热层、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其特征是:在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设置散热层套圈,并在散热层套圈的外圆周面与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面之间设置碳素纤维散热层,所述的双半内套圈的内圆周同轴心同向分别设置为圆锥孔,使双半内套圈同轴心组合后的内圆周形成同轴心同锥边的锥孔,使该圆锥孔的锥度为1
‑‑
20度,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其外圆周设置为锥面,并使散热层套圈外圆周锥面的锥度与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锥度相同,在散热层套圈锥面的小直径端设置锁紧套,并在锁紧套的外圆周设置螺纹,散热层套圈设置在双半内套圈内圆周的圆锥孔内,并通过锁紧套外圆周设置的螺纹以锁定垫圈和锁紧螺母与双半内套圈紧固组合,所述的碳素纤维散热层为双层碳素纤维的复合层结构,该碳素纤维散热层由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长丝碳素纤维圈状编织多孔结构的阻热层复合组成,碳素纤维散热层压紧设置在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与散热层套圈外圆周的锥面之间,并使该碳素纤维散热层设置的长丝碳素纤维平直排列结构的散热层与双半内套圈内圆周圆锥孔的圆周面密合,组成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双半内套圈。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层套圈在外圆周的锥面与内圆周之间沿轴向开设一条涨缩调节透切缝。4.设置散热层套圈和碳素纤维散热层的轴承内套圈,包括:内套圈、双半散热层套圈、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萍
申请(专利权)人:孟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